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
庆祝两会成果展
三、发现了秦(简)四关之一的峣关
(《峣关葛牌乎?》简介)(上)
中国历史的峣关,因峣山而得名。峣山,是秦南群山之中,东南路径关卡所在山的称谓。
《中国历史地图集》汉图标注称连接秦界路径(因未找到)的山统为“秦岭山”,与今发现的《水经注》所指楚山分界“魏城”为邻,是《史记·苏秦传》“秦四塞之国,披山带渭。”四塞中的一塞。
今史秦汉关中四关“《史记·项羽本纪》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唐·司马贞索隐:‘关中,咸阳也。东函谷,南峣、武,西散关,北萧关,在四关之中’。”
可见峣关在南北朝时记载已模糊了。
而宋人王应麟等对秦四塞解注,《水经注疏》曾引:“《小学绀珠》秦四关,东陕州函谷关,南商州武关,西凤翔府散关,北原州萧关。”此观点,也被今百科世人认同。
由于峣关过早的淡出视野,峣山在明朝记载同蓝田关同(《图集》明图)而非史载90、96、98里处,使古峣关的位置似扑簌迷离。
但《岳麓书院秦简(肆)》秦律中的四关却为:东函谷关、东南商(武)关、南上雒(峣)关、西北襄武关。首先说明散关、萧关不是秦关,是汉关。
《岳麓书院秦简(肆)》秦律中峣关存在的意义和使命,是秦延续了春秋战国秦在此处对晋(魏)、楚分界防御,所保留对东南“汉中郡”方向为主、以武关方向为辅的军事控制关卡。
从古上雒、今商州杨斜楚水(南秦河),又沿丹水向下两岸罗公碥、白洋淀、将军腿等处留下大量的“巴人洞”文物,说明峣关外汉中郡及东南“巴人”与峣关存在的直接关系(《秦朝上雒县治的发现》、《图集》秦图上雒峣关连接汉中郡。)。峣关作为《岳麓书院秦简》的四关之一,可见其主要功能是对东南汉中郡方向的控制防范。
(接续下)
图1:《图集》秦图:霸水上游的峣关与今辋水葛牌位置相同,峣关是《岳麓秦简》四关之一。使命是对汉中郡方向的控制。
图2:《中国史稿地图集》秦图中的峣关连接在唐李西华(今国道)上。标注此道就是秦楚(武关)道,出峣关进入上雒腹地而不是汉中郡方向,与《岳麓秦简》峣关使命不合。
图3:《图集》明图中出现峣山和蓝田关址的变化,但明时的辋谷水就是秦时的霸水。(灞水是指与丹水相接的水,崔湜丹霸道之水,与霸水不同)“楚水”有标注。楚水后是楚山,故峣关在楚山界对面的秦岭山上。
图:葛牌辋水与秦霸水同,秦峣关位置与今葛牌同。所以葛牌是峣关。今葛牌通往蓝田仅为一条路,但葛牌“东与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接壤,南与商洛市柞水县草坪镇为邻(通路)”南的方向道路文公岭,在解放战争仍有使用的记录。此路径疑似东汉前连接汉中郡的“雒汉”路经。
(本图:百度百科..12截图)
图5:通往葛牌(峣关)东南的两条路
图6:由蓝田至此路经一分为二。文公岭路,通往秦汉中郡界及酆,今可通往镇安柞水县的道路。(王翠萍摄)
图7:葛牌与蓝田今距离与古人所留蓝田至峣关距离约同。葛牌是峣关。
图8:蓝田政府网:苏维埃纪念馆离蓝田96里。其馆在葛牌当街。与古里96里是峣关约同(隋唐小尺)。(王羿摄)
图9:故峣关今葛牌街道,其建筑均陕南风格。(王翠萍)摄
(略)
图10:故峣关今葛牌古街小巷,里已有两街道循环穿梭。(王羿摄)
图11:从上雒方向入峣关(今葛牌远景)王翠萍摄
图12葛牌(峣关)的老屋王翠萍摄于年8月初
图13坍塌的葛牌老屋,仍显陕南建筑风格。王翠萍摄于年8月初
图1葛牌、古峣关陕南风格的建筑。王翠萍摄于年8月初
图12由蓝田入葛牌的路径上的石门。王翠萍摄于年8月初
三、发现了秦(简)四关之一的峣关
(《峣关葛牌乎?》简介)(接续下)
由(上),寻找峣关的地理位置可为四点:
一是峣关地点符合古人留有蓝田至峣关的距离数据;其二是与《图集》《史稿图集》合,在秦霸水上,其三是关设在离东南汉中郡最近、可控的方向位置。其四是此路径必在郦道元《水经注.丹水》释《竹书纪年》“楚水注之”的标志性两城池城池所夹的楚水和道路(马路)上。有楚山界、楚水对应的秦山界。
那么,郭的《中国史稿地图集》学派主张此关在连接今蓝桥、牧户关,唐李西华所建之道,即今国道的路径上,不是面对汉中郡而是面对上雒腹地及连接武关,显然与《岳麓书院秦简》峣关设置的使命与意义不符。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派未赞同郭氏学派的观点,但又未找到此连接峣关的路径,所以峣关按古人数据和水经记载,峣关标注在秦图无路径连接的霸水源头附近地望(应在今葛牌附近位置)。
关于峣关的研讨目前都基于在李西华蓝桥、牧户关方向路径所设关的思路论著较多。不同的是其关的位置远近不一,但最后都是回到李西华的路径上,总体与《史稿图集》同。
而今葛牌是峣关的论据符合上述四点:
1、秦霸水是今辋川谷水,葛牌与《图集》峣关所标注合。
2、古数据蓝田(北周建德二年(年)蓝田县移治峣柳城,即今址)至峣关90、96、98里(古),以隋唐一尺=0.3米(大尺0.,小尺0.-0.28),一里为步,一步=6尺计,取中96古里约=今:步*6尺*0.3米=50米(一古里)*96/=.68里(今市里)=51.8公里。
如按小尺:*6*0.28=50米*96/=96.78里(今)=8.公里
用高德地图:从蓝田县府至葛牌5公里=90里。注:蓝田政府网载:葛牌苏维埃距葛牌96里;(现场调研其路在葛牌山路中间有改道走多个隧道),因此古数据蓝田至峣关的距离与今蓝田至葛牌的距离约等。
3、葛牌与《中国历史地图集》秦图的汉中郡界最近,距图今“秦岭口”约26里。距牧户关唐李西华《史稿图集》路里。
、与地标城文物遗址“南城子”、“北城子”及所夹路、水合。
且据今研究员余振西(本地杨斜人)、商州人高级教师任金秀老师研讨说:过去老人做生意省钱,入西安就常走此道。
从葛牌街边老户人说,过去有从陕南汉中、安康方向迁来户居多,又老房屋建筑风格与陕南镇安柞水、山阳、安康同,与商州城、关中略不同。地处位置在山顶群山上,唯从此一条道从蓝田谷、秦霸水今辋谷水通向蓝田的古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形。
葛牌沿商葛古道走地名“秦岭根”、村名“秦岭村”、出地名秦岭口,旁仍有“寨子岭”、“界牌”、“秦岭口”之古留至今山岭、地名。
更重要的是有古路径直接进入秦汉中郡,与《中国历史地图集》秦内史辖东南界相连接。葛牌“东与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接壤,南与商洛市柞水县草坪镇为邻(通路)”南的方向道路,在解放战争仍有使用的记录。此路径疑似东汉前连接汉中郡的“雒汉”路径,包括酆邑(今山阳)。
因此,葛牌是古峣关所在。
发现的今蓝田葛牌峣关,正是《岳麓秦简》秦律中的四关之一的上雒关。也是本地古州志、今《商洛地区志》所载其治邑所辖的“关隘”中的“峣关”同。
对郭派峣关及今牧户关方向出关,除无史载楚山、楚水(今发现是界河界山)外,从此牧户关方向回到《图集》与临汉中郡、《水经注》“楚水注之”的地标今南城子北城子前秦楚分界的秦岭口(入汉中郡),须从今牧户关经商州草庙沟、州城西门沿南秦河上,约里。而今葛牌出“秦岭口”入汉中郡26里,两者相差甚远。
峣关的消失应从汉后开始。消失的原因与秦的汉中郡路径,到刘邦与项羽之争开辟蜀道、以及东汉皇城的搬迁,汉中郡(安康)朝贡路径的改变(走东江汉下,再向北去洛阳,而不是去长安。),《中国历史地图集》汉弘农郡所辖上雒扩大兼管了原汉中郡山阳等地域,峣关也失去对汉中郡及东南防范作用,东汉析县以楚山与秦岭为界,也阻断了峣关上雒与汉中郡的连接。
秦峣关发现时间:年夏。
敦煌博物馆王国伟爨书展品(秦楚大道发现记局部)
编辑:校队:王羿
温馨提示:欢迎转载、引用我院院士作品学术观点。但,请注明出处。以免侵权。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往期回顾:1.商洛商探源2.少习武关地望新考3.宰相“杨炎负义”典故.国博中的西周商洛人5.周星教授带博士生考察商洛新发现的“故武关”6.少习武关地望新发现7.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8.秦朝上雒丞印下迷失的商洛界河游记9.商洛破译——士山盘“仲国”补义10.秦“上雒丞印”的科学依据11.二重证据浅论12.商洛地方古史文化的若干问题13.秦封泥与商洛古史1.三伏天游上洛15.古城墓葬文物“哄抢”及被盗的思考16.西安近年封泥除土地调查17.洛间论(上)18.洛间论(中)19.温庭筠笔下的“茅店”在哪里20.旅游宝典:年前商於古道是这样的)清.商州赋(之一)21.旅游宝典:大清商於古道两城池五关隘是这个样清.商州赋(之二)22.(旅游宝典:大清商於古道吃的什么飞禽走兽)清.《商州赋》之三)23.王子朝遗部笔下的两条神河《洛间论》下2.(旅游宝典:)商鞅敲的那扇门清.《商州赋》(之四)25.(旅游宝典:清.《商州赋》译注长序26.七律:《重游六百里》nbsp;(藏头诗)27.解读商洛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