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辽代皇都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晋升为

“开启尘封契丹,重温上京往事”

全国唯一辽代皇都博物馆

辽上京博物馆

LiaoShangjingMuseum

(Liao-DynastySuperiorCapitalMuseum)

辽上京博物馆(巴林左旗信息网年05月17日发布)

??

辽上京博物馆(印象契丹巴林左旗年03月31日发布)

??

历史·History公元年,中国古代契丹政权在巴林左旗建立皇都「上京」,作为大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年,辽上京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年开始考古勘探与发掘,并着手建立辽代大遗址公园。辽上京博物馆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外观设计以辽祖州石房子为原形,正厅8根汉白玉柱子代表契丹八部,横梁汉白玉浮雕是辽代佛教的一种妙音鸟。年辽上京博物馆迁至新馆,坐落于辽上京遗址西侧,占地面积3.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新馆结合传统展示手法与数字幻影演示、影像声像技术等现代科技,全方位展示契丹辽文化和巴林左旗的发展史。

辽代,又称大辽

Liaodynasty(GreatLiao/Qidan)

史称契丹国

(契丹大字)

(KhitanState)

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年天祚帝被金兵俘掳

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朝代,国祚年

契丹族原为唐朝臣属(松漠都督府),唐朝末年,首领耶律阿保机吞并了契丹各个部落后,于年称帝建国“契丹”。年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屡次南下中原,年阿保机之子耶律德光攻灭后晋后确定国号为“大辽”,年改为“契丹”,年改为“大辽”,直到年3月26日为金朝所灭为止。除了辽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关国家。年,天祚帝北逃夹山,耶律淳于辽南京被立为帝,史称北辽。辽朝灭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年建立西辽。年西辽被屈出律篡位,年被蒙古帝国所灭。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各得其所,建立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祥地,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契丹人)与农业民族(汉人)分开统治,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国的文化,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常将辽朝(契丹,英语作Cathay或Khitan)当做中国(俄语作Китай)。

辽上京博物馆晋升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近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示,辽上京博物馆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辽上京博物馆新址座落于辽上京遗址西侧,是以辽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型博物馆,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现藏文物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7件/套。

辽上京博物馆主体共分为三层,二层主要展览包括契丹王朝展、契丹壁画展、契丹信仰展、契丹墓志展、契丹葬俗展。三层展览主要为巴林左旗通史展厅。

契丹王朝展,以契丹的祖源、草原第一都、祖陵祖州、澶渊之盟后与宋朝的关系,以及契丹最重要的社会制度四时捺钵作为重点阐述内容。

契丹银币契丹银币(为镇馆之宝),辽代。契丹银币直径4厘米,厚0.2厘米,重21克。辽上京博物馆藏。银钱铸作精致,字迹清晰工整。正刻阳文契丹大字,译为“天朝万顺”,背刻阴文契丹小字,意为天地、契丹、万行、永世。是一枚非常珍贵、具有重意义的典礼性的压胜钱,祝愿天朝(辽朝)万事顺利。这枚银币不是流通的货币,所铸数量有限,当为稀世珍宝,是全国最早发现的辽代契丹大字银币,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古文字学、钱币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蟠龙柄铜烛台,辽代宫廷文物

馆藏一级文物花式口三彩碟

契丹壁画展,以巴林左旗出土的辽墓壁画为重点,通过出行、宴饮、娱乐等题材,展现辽墓壁画的盛衰演变及艺术特色,从中管窥辽代的社会生活和民族融合。

哈拉海场辽墓壁画,揭取于富河镇哈拉海场山谷的一处被盗辽墓上面两幅绘于天井东壁,为出行图;下面两幅绘于天井西壁,为侍宴图。

契丹信仰展,围绕契丹民族的宗教信仰,立足于辽代宗教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特点,以辽上京地区的寺院为重点,展示一个宗教文化交融繁盛的朝代风貌。

伽陵频迦铜镜

契丹墓志展,以辽上京地区出土的多方辽代墓志为基础,展示了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契丹大字《大横帐节度副使墓志》

theKhITanLargeScriptEpitaphof"DahengzhangJieduFushi"

契丹是在10世纪初从北方草原崛起的一个强大的民族。记录契丹语的文字有两种体系,即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据史料记载,辽太祖在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的协助下,于辽神册五年()创制了契丹大字。契丹小字由辽太祖弟耶律迭刺创制,其创制年代不详。大辽瓦解后,两种契丹文字仍被沿用至金章宗明昌二年()。迄今发现的契丹大、小字文献有近60篇,约8万字。其中大多为帝后哀册或贵族重臣的墓志铭。本文所选的契丹大字《大横帐节度副使墓志》是传世契丹大字资料中属于字数较多的一件,其书写镌刻工整,保存完好,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契丹大字资料。其次,墓主人耶律习涅属辽代皇族仲父房一系,是创制契丹大字的文班林牙耶律鲁不古的第六代子孙,有关汉文史料记载比较多。其次,汉字《大横帐节度副使墓志》可为后续研究的实施提供许多有益信息。因此对该墓志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不仅能够提高该墓志的解读水平,还能够促进契丹大字墓志的解读进程。

契丹葬俗展,以辽代的特殊葬俗为文化背景,重点展示棺床小帐、金属面具、真容偶像木雕等多具特色的殓葬方式和葬具,表现契丹民族在建国之后逐渐接受汉文化影响,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葬俗习俗。

巴林左旗通史厅,主要表现巴林左旗的历史文化,以时间为纵向轴,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色为横断面,充分展现巴林在旗文明的起源、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jbjj/9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