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霆散文nbsp温暖的小镇生活

温暖的小镇生活

年岁渐长,话语渐多。有一天我在路边的车铺修理自行车,看着斑白头发的大爷戴着老花镜在用螺丝刀子拆卸螺丝,听着附近大妈的家长里短,突然意识到,我该赞美一下小镇生活,理由很简单,我从来一直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镇人。

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疆这个偏僻小镇——说它偏僻是因为哈萨克斯坦是我们的近邻,夸张点儿,就像老家人说的,也就这趟杆儿到那趟杆儿的距离。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对于我都是陌生和新鲜的。每逢周末,信步在小镇,虽然也能看到相熟的面孔,毕竟都是一些点头之交,笑笑也就过去了。前儿不久,我跟几个辣妈出去吃火锅,一到了饭桌上就是育儿经和吐槽老公,再不就是谁谁买了房子,谁谁养了小三,听得我不耐烦了,不禁嘟囔一句:“这菜怎么还不上啊,人都快饿瘪了。”大家才算回过神儿来,一齐嚷饿。也许我成了一期娱乐周刊的插图,没切合主题,又占了版面,看着多少有点儿扫兴吧,但谁管它!

贾平凹在《画人记》里说:“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容易温柔。”穷,据说就是离家在外闯世界年轻人的身份证。城市越大,这穷越发厉害。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工作对生活对爱情对自己,都会残忍得很。很多话无论外表多么光鲜,你听着听着就觉得冷了。我也想着装出一副隐忍生活艰辛、残酷青春的样子,但不一会儿,就被火锅的热气弄得面赤耳热,一杯酒下去,爽朗地笑了——对生活我真心残忍不起来,老实说,我在小镇过得不错,人未必见得更温柔,但小小的温暖还是常常感受的。

我们这一代是在那么一种社会氛围下长大的年轻人,意识形态的严峻已成过去,但它的余音回响还在日常生活中隐约可见,舶来品又按统一规格放到巨大的国家博物馆,我们进去转悠一圈儿,觉得新奇好玩,但又不敢走太远,因为时刻有家长的手牵着拽着呢。没来得及接受温良恭俭让旧式教育的我们,被迎头而来的物竞天择撞了个满怀,撞得胸闷头疼,英雄气短。比起父辈那种工业流水线式的教育,我们貌似幸运得多,但个性张扬的社会,也难保不烦恼人生,虽然没有飞跃的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可时不时就要遭遇不知从哪里来的触手和芒刺。人和人之间想要温暖就得以可能受伤为前提。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温柔,套用一下哲学家霍布斯说的话,也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九月份,我和《兵团日报》、兵团电视台等几家媒体一道采访在乔老克哨所的朱国利、王利夫妇。说来驻守边境也许并不困难,但长期忍受枯燥寂寞就需要强大的内心支撑,老朱从来没说清那份支撑的动力何在。当天中午做饭时,我看到他对妻子忙里忙外的操心,饭桌上亲近的夹菜,责怪口气中的呵护,闲聊中彼此相处细节的准确记忆,让我顿时明白了个中道理和情味。也许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那么单调乏味。爱总能让一个人丰富多彩地面对社会,哪怕这个社会里仅仅是几匹马、一群羊和几只鸡、几条狗。

从过去实验室做实验到现在专职写新闻稿件,我的活动指向不是冰冷冷的试管就是哒哒作响的键盘,好像都没什么人生趣味。假期闲了骑着自行车到很远的田地,呼吸最新鲜的空气,听清自己每一步脚步的声音,那种充实感就油然而生。

在小镇十字路口的一侧,永远停着几辆小客车,那是通往伊宁市和清水镇的客车。司机们并不忙碌,但一定要凑齐了人才能上路。他们聚在一起说着小镇的是是非非,说着各种买不起的豪车和眼力,说着孩子上学、老婆聒噪,不紧不慢,日复一日。在我为心绪不好感到厌倦人情世故时,看看他们,也就懂得了,对生活还是要抱有耐心。

在这个满是成见的寒冷世界,要想获得温暖,要想活得不那么辛苦,需要我们把那些顽固的成见经常洗牌,也许摆脱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困难,但想想寒冷将至,尝试一下又何妨,这是温暖给出的条件。于是,矫揉造作,虚荣自私,庸俗琐碎等等,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像沈从文说的,凡事从理解和爱出发,也许很多人并不那么可厌。

从今年开始,我觉得我变得不再那么愤青了。这并不是说,因为我在体制内生存,就要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我发现,很多媒体在讨伐和鞭挞那些让人愤慨的事情时,都在引导大家企盼一个过于光洁透明的理想世界。微博也好,







































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jbjj/2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