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当年的听歌神器吗数码时代,磁带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大雪时节,周末难得有闲宅家,看手机朋友圈各地雪景刷屏:西湖雪景、莫愁湖雪景、上海雪景……捧一杯暖茶,伴一曲民乐,寒冷冻结心中杂念,这一刻气定神爽。作者:如歌被大众淘汰的黑胶唱片新华社资料图“还记得磁带、双卡录音机、MP3吗?小伙伴们还记得当年这些听歌神器吗?在数字媒体播放器一统天下的今天,是不是好生亲切,又恍如隔世?”朋友圈中有人分享参观国博“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型展览”的观后感:感慨如今的歌迷听歌方式变得越来越便利。其实,作为资深发烧友,被大众淘汰的黑胶唱片、磁带、这样的“文物”,我有成千上万的收藏。随手从书柜里抽出一张黑胶唱片《喜马拉雅》放进唱机,将唱臂轻轻搭在盘面,随着唱片的慢慢转动,音乐悠悠绕梁……我享受这样简单而有仪式感的宁静,沉醉古琴的古朴凝沉和笛声的悠扬如诉。此刻,乐坛淘碟的日子和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在眼前在耳边灿烂起来……淘碟、听碟对发烧友来说,是件自得其乐的事情,也是我最理想的业余生活状态。一直以来,我和音乐有忧同忧,有乐同乐。从第一次听到邓丽君《小城故事》柔美动听的旋律,到中学时代抄写台湾校园歌曲《牧童》、《外婆的澎湖湾》歌谱,再到花光压岁钱、借钱也要买下的最初藏品——毛宁、杨钰莹的CD。眼前浮现大学毕业后北漂京城的淘碟时光——签有屠洪刚大名的《霸王别姬》是自诩成熟后的最爱。那种豪情夺人的阳刚,一扫二十世纪90年代歌坛的阴盛阳衰。随后,我一次次把屠洪刚的《精忠报国》、《中国功夫》、《江山无限》收入囊中。又将同样阳刚的刘欢、韩磊、腾格尔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向天再借五百年》、《大男人》入仓。王府井新华书店、西单图书大厦签售的长队中常有我的身影,只为获得演唱者的签名版。竹乐器演奏专辑《竹宴》是来京不久后沙里淘金的战利品。年,音乐制作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年代,各种唱片多得令人目不暇接。但凭着自己审美取向与封面设计的相同,一见钟情,从此激发我的民乐情怀,成为善用民乐讲中国故事的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的粉丝。有段时间我向朋友力荐《伶歌》,后来一版再版,我都买了送朋友,现还保留着初版。李白《将进酒》的豪放、洒脱,其中醇厚的京腔京味,堪称是我对京城认知的早期启蒙教材。岳飞气吞山河的《满江红》,更是常常随我行走各地的伴侣。从追歌星到追音乐制作人的作品,犹如时尚男女追奢侈品的痴迷。瑞鸣音乐是我众多藏品中一个始终不渝的追求。虔诚地听碟、写碟评、到录音现场先听为快的日子,和音乐在一起的幸福驱走了独在京城为异客的孤独。随手找出《凤凰涅磐》、《粉墨是梦》、《伶歌》……光看这些名字,满满的中国气韵已足够吸引我,而封面设计也堪称呕心沥血之作。记得当时写碟评时介绍过,《粉墨是梦》是多次易稿后的结果;集东方韵味而又具有西方印象派风格的《伶歌》设计,更是多易其稿,制作人不把自己逼疯不罢休的成果。藏品中,有如天籁的童声《鸿雁-内蒙古少年歌唱团》,韵味悠长的古琴曲《琴-赵家珍》这两张封面上有制作人叶云川的潇洒签名。落款是于美国大都会。看到它让我想起我们的一次美丽邂逅。去年3月,我去美国参加行业交流,在几天的行程中,满耳充斥的是英语。那天在大都会博物馆参观时,突然听到亲切的汉语,居然是叶云川轻唤我的名字。最有趣的是,来美国之前,我给美国朋友精心挑选的礼物就是叶云川制作的民乐CD。我立马跟同行的美国朋友介绍:“这位四川朋友可不简单,就是我送你唱片的作者。他的作品获奖无数。”那天,叶云川送给我们的就是获得“中国金唱片奖”的《鸿雁-内蒙古少年歌唱团》和获得“美国独立音乐大奖”的《琴-赵家珍》。十几年淘碟的沧海拾珍,评碟之路的乐此不疲,今生我将与音乐白头偕老。在这一年即将结束时,遭遇几十年未遇的寒冬,但有音乐,就有温暖。(原标题:乐海淘碟)来源:北京晚报编辑:TF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jbjj/14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