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馆刊唐墓壁画中T形杖功用新解

1.第三过洞西壁壁画2.第三过洞东壁壁画

新城公主墓

该墓位于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墓葬年代为初唐时期。墓主人新城公主是唐太宗第二十一女,去世后高宗诏以皇后礼陪葬昭陵。新城公主墓中持T形杖侍女图共有两幅。其中一幅持白色T形杖侍女图位于墓室北壁西侧(图二:1),另一幅持淡褐色T形杖侍女图位于墓室东壁南侧(图二:2),两幅图中侍女所持T形杖上部短横杆均平直。墓室西壁南侧绘有持拂侍女(图二:3)。

图一李震墓壁画(《昭陵唐墓壁画》第、页)1.第三过洞西壁壁画2.第三过洞东壁壁画

长乐公主墓

该墓位于礼泉县烟霞乡陵光村,墓葬年代为初唐时期。墓主人是长乐公主,唐太宗第五女。长乐公主墓中持T形杖侍女图位于甬道东壁,侍女所持T形杖上部短横杆平直(图三)。同一幅持物侍女图中还绘有持拂侍女。

图三长乐公主墓壁画(《昭陵唐墓壁画》第37页)

韦贵妃墓

该墓位于礼泉县烟霞乡陵光村,墓葬年代为初唐时期。墓主人韦珪于贞观元年(年)被封为贵妃,太宗去世后被册为纪国太妃。韦贵妃墓的持T形杖侍女图位于后墓室东壁南侧的侍奉女主壁画,图中左侧男装侍女持上部短横杆平直的T形杖于胸前,右侧男装侍女持侈口细长颈胆瓶于胸前,中间之人应为韦贵妃(图四:1)。后墓室东壁北侧侍奉男主壁画中,左侧绘持拂侍女(图四:2)。

图四韦贵妃墓壁画(《昭陵唐墓壁画》第、页)1.后墓室东壁南侧壁画2.后墓室东壁北侧壁画

赵澄墓

该墓位于太原市董茹庄,墓葬年代为初唐时期。墓主人为秦府大夫赵澄。赵澄墓壁画图像资料仅披露部分,其中有一幅壁画绘有持上部短横杆弯曲的T形杖的侍女和持盘侍女(图五)。

图五赵澄墓壁画(《太原地区唐墓壁画研究》第51页)

太原市金胜村第6号唐墓

该墓位于太原市金胜村,墓葬年代为盛唐时期。墓主人骨骼已朽,身份性别不明。该墓中持T形杖侍女图像位于墓室西壁,图中侍女斜持上部短横杆弯曲的T形杖(图六:1)。墓室东壁壁画绘掩口状侍女(图六:2)。

图六金胜村第6号唐墓壁画(《太原市金胜村第六号唐代壁画墓》)1.墓室西壁壁画2.墓室东壁壁画

太原市金胜村第4号唐墓

该墓位于太原市金胜村,墓葬年代应为初唐时期。墓主人骨骼已朽,身份性别不明。该墓中持T形杖侍女图像位于墓室西壁,侍女左手持上部短横杆弯曲的T形杖(图七:1)。墓室东壁壁画中绘有持拂侍女(图七:2)。

图七金胜村第4号唐墓壁画(《太原南郊金胜村唐墓》)1.墓室西壁壁画2.墓室东壁壁画

太原市南郊焦化厂唐墓

该墓位于太原市南郊金胜村,墓葬年代为初唐时期。墓主人为一男一女,身份不明确。该墓中持T形杖侍女图像绘于墓室西壁,侍女左手持上部短横杆弯曲的T形杖(图八:1)。墓室东壁壁画绘有持拂侍女(图八:2)。

图八太原市南郊焦化厂唐墓壁画(《太原市南郊唐代壁画墓清理简报》)1.墓室西壁壁画2.墓室东壁壁画

太原市金胜村第号唐墓

该墓位于太原市金胜村,墓葬年代为初唐时期。墓主人为成年男性,身份不明确。墓中持T形杖侍女图像位于墓室东壁,侍女左手持鲜花,右手握上部短横杆弯曲的T形杖(图九:1)。墓室西壁壁画绘有持拂侍女(图九:2)。

图九金胜村第号唐墓壁画(《太原金胜村号唐代壁画墓》)1.墓室东壁壁画2.墓室西壁壁画

赫连山及夫人墓

该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墓葬年代为盛唐时期。墓主人为上柱国赫连山及其夫人李氏。墓中持T形杖侍者图像位于墓室东壁,侍者持上部短横杆弯曲的T形杖(图一〇:1)。墓室西壁壁画中绘有持拂侍女(图一〇:2)。

图一〇赫连山及夫人墓壁画(《山西太原唐代赫连山、赫连简墓发掘简报》)1.墓室东壁壁画2.墓室西壁壁画

郭行墓

该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墓葬年代为初唐时期。墓主人为上骑都尉郭行。墓中持T形杖侍女图像位于墓室东壁,侍女持上部短横杆弯曲的T形杖(图一一:1)。墓室西壁壁画中绘有持拂侍女(图一一:2)。

图一一郭行墓壁画(《山西太原唐代郭行墓发掘简报》)1.墓室东壁壁画2.墓室西壁壁画

太原市晋源镇唐墓TCM1

该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墓葬年代为初唐时期至盛唐时期。由于棺床毁坏,墓主人身份性别不明。墓中持T形杖侍女图像位于墓室东壁,侍女左手持上部短横杆弯曲的T形杖(图一二:1)。墓室西壁绘有持拂侍女(图一二:2)。

图一二晋源镇唐墓TCM1壁画(《山西太原晋源镇三座唐壁画墓》)1.墓室东壁壁画2.墓室西壁壁画

唐墓壁画T形杖的特点

上述12座绘持T形杖侍女图像的墓葬具有显著的共性。墓葬年代方面,依据墓主人去世年份和考古文献对墓葬年代的判断,12座绘T形杖的唐墓壁画中,初唐时期墓葬有9座,分别是李震墓、新城公主墓、长乐公主墓、韦贵妃墓、赵澄墓、太原市金胜村第4号唐墓、太原市南郊焦化厂唐墓、太原市金胜村第号唐墓、郭行墓;初唐至盛唐时期的墓葬有1座,为太原市晋源镇唐墓TCM1;盛唐时期的墓葬有2座,分别是太原市金胜村第6号唐墓、赫连山及夫人墓。地理位置方面,绘T形杖壁画唐墓集中发现于关中地区和太原地区,其中关中地区有4座,分别为李震墓、新城公主墓、长乐公主墓、韦贵妃墓,太原地区有8座,分别为董茹庄赵澄墓、金胜村第6号唐墓、金胜村第4号唐墓、太原市南郊焦化厂唐墓、金胜村第号唐墓、赫连山及夫人墓、郭行墓、晋源镇唐墓TCM1。墓主人身份性别方面,已知墓主人身份的7座墓葬的墓主人均为贵族。已知墓主人性别的9座墓葬中,有4座墓主人为男性,有3座为女性,还有2座男女皆有。由之可见,绘T形杖壁画墓葬均分布在唐代政治核心区域,年代集中于初唐至盛唐时期。T形杖的使用应当不存在性别差异,且在贵族阶层的生活中更为普遍。

此外,从T形杖上部短横杆的形状来看,唐墓壁画中的T形杖有上部短横杆平直和上部短横杆弯曲两种不同形制。前一类壁画唐墓有李震墓、新城公主墓、长乐公主墓、韦贵妃墓,均位于关中地区;后一类壁画唐墓有董茹庄赵澄墓、金胜村第6号唐墓、金胜村第4号唐墓、太原市南郊焦化厂唐墓、金胜村第号唐墓、赫连山及夫人墓、郭行墓、晋源镇唐墓TCM1,均位于太原地区。因此,唐墓壁画中的T形杖可以分为“丁”字形的关中类型和“丫”字形的太原类型。但是,这两种类型在墓葬年代、墓主人身份、持杖者形象、器物组合现象等方面差异均较小。因此,“丁”字形杖和“丫”字形杖的称谓和实际功能应当相同或类似,其形制上的差异可能是缘于不同地区生产T形杖的工匠或绘制T形杖的画匠的制作习惯不同,也可能是缘于不同地区居民在审美取向或生活习惯上的细微差异。

在传世实物资料中,日本正仓院所藏的两件唐代玳瑁杖与唐墓壁画所绘T形杖极其类似(图一三)。原田淑人介绍,该二件唐代玳瑁杖中,一件竖杆长.5厘米,横木长32厘米,配有玳瑁制作的藤蔓装饰,杖末端镶嵌着红牙拨镂;另一件竖杆长.5厘米,横木长24.5厘米,杖体做成八棱状,表面装饰金箔,涂绘绿彩,横木两端则镶嵌着象牙。这两件玳瑁杖的长高比例和两端镶嵌象牙的细节都与唐墓壁画中的T形杖一般无二,应该就是唐墓壁画中T形杖的传世实物,反映出唐墓壁画T形杖的真实尺寸。

图一三日本正仓院藏唐代玳瑁杖(《展障玉鸦叉——唐墓壁画中丁字杖用途初探》)

还需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jbjj/14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