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论坛 http://m.39.net/pf/a_6686542.html
引言
“假金只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有光的地方自然也会有影子,有人想要以假乱真,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并不奇怪,不过没有人能永远欺骗所有人,只要是假的,就终会有被揭穿的时刻。
01
传说中鲁班造木鸢,在天上盘旋三日不落,而墨子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自己造的轼大大减轻了车轮的承重,这才是利国利民的大发明,而如木鸢的奇巧淫技不足道哉。当然历史上鲁班是否真能够造出能飞天的木鸢,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祖先们工艺之精巧却是事实。虽然很多传世之作都不慎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但流传下来的依然成为了人类文明中,价值难以衡量的瑰宝。
▲鲁班雕像手工艺以鲁班为祖师,之后人才辈出,在中国历史中传承悠久,即使很多工艺已经失传,但今天我们仍然能从非遗传承人手中窥见其魅力。这些工艺品的种类繁杂,有些是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从而逐渐转化为生活用品存在,也有些是单纯用以欣赏的手工艺术作品,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雕琢而成,让人感叹巧夺天工。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牙雕套球”就是其中的精品。
▲牙雕套球照片02
牙雕套球还有一个别称叫“鬼工球”,取“鬼斧神工”之意。因为其中一部分是以象牙作为原材料,所以又被称为“象牙球”,这种材料是大象被大肆偷猎的根源,因此如今以象牙为材料的艺术品已经不被提倡。牙雕套球不但选材特殊,其制作工艺也十分复杂。
▲长着长象牙的大象首先需要用到一整根的象牙,仔细打磨成圆球状,之后再沿着球的内壁不停切割分离,同时在球上打出圆孔,圆孔的直径随着空心球的缩小而缩小,又沿着这些孔继续打磨,将其内部打造成为一层层相互独立但又连通的空心小球,同时每层球上还会雕刻上精美的花纹,最内层就是一个实心小球,这样每个球都可以自由转动。
▲牙雕套球工艺品照片牙雕套球同样有一段不算短的历史,其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珍奇·鬼工毬》中记载:“尝有象牙圆毬儿一箇,中直通一窍,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工毬,或高宗内院中作者。”这样的艺术品在后世成为了重要的贸易品。清代乾隆年间因为商贸的发展,牙雕套球的需求开始增大,而其工艺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升。
03
据资料记载,高门大户用于镇宅的石狮子口中含珠,而这珠子的镂雕形式被牙雕艺人所看重,借鉴应用到牙雕套球上,于是牙雕套球的外形和工艺都取得了极大进步,到了清末时期套球已经能够雕刻出60层。有真就会有假,手工艺术品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某天穿着一件名牌衣服上班,结果跟同事“撞衫”了,而细看之下原来同事买的是地摊货,但偏偏不仔细看还看不出区别。这种场景就让人感觉到尴尬了。而在年的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就遭遇了类似的尴尬。
▲年万国博览会旧照当时中国跟日本不是“撞衫”,而是“撞球”。因为中日双方都的“牙雕套球”都出现在万博会,但日本的牙雕套球却多了中国足足6层,眼看就要夺得金奖,最终中国却依靠智慧看破了日本的把戏。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年,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旧金山举办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世界各国都会在此展览自己的先进技术与特色产品。这场博览会从2月20日开展到12月4日,历时共计9个多月,总参观人数超过万人,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牙雕套球饰品照片当时中国刚刚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统治,进入了中华民国时期。这次博览会是中国第一次在世界上展示自己,能否重拾大国的辉煌,就要看能在博览会上拿下多少金牌。于是从年起中国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政府机关开始了紧张的筛选活动。展览会期间,有一个艺术品吸引住了评委们的眼球,它就是由广州牙雕大师翁昭制作、足足有24层的牙雕套球。尽管这个层数不多,但其雕工精妙绝伦,每一层的含义都体现了统一的整体,一经展览就吸引住了各国的眼球。
▲翁昭与他的“鬼工球”照片这时候日本参展的展品也亮相了,竟然同样是一个大小仿佛的牙雕套球,制作工艺同样精妙,而且足足有30层!这时候日本代表开始得意洋洋了,因为结局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但中国代表却突然提出建议——把两个球放在沸水里泡煮。因为翁大师明白在当时24层已经是极限,日本不可能有更精妙的手工艺,所以那个牙雕套球恐怕有猫腻。
▲牙雕套球饰品照片结果这么一试,日本的牙雕套球当即四分五裂,而中国的则完好无损。原来日本人是用胶水粘贴合起30层套球的,而这样的把戏又如何瞒得过真正的大师呢?这一行为使得日本出丑至国际,为国蒙羞,而中国却因此赢得国际赞誉,为国争光,这个牙雕套球也顺利夺得特等金质奖章。
结语
古语道:“真金不怕火炼”。如果不在技巧上精益求精,而是一味想要投机取巧,那么终会有原形毕露的一天,而且此前站得越高就会摔得越狠。
参考资料:
《答章孝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