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游览小记韩国传统服饰工艺小

展览:一衣带水,韩国传统服饰与织物

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临展厅)

时间:年3月29日-6月9日

拼布

早先拼布是穷人的艺术,为了御寒将多余的布料缝在一起,后期经过改良逐渐有了装饰意味。美国人特别喜欢Vintage和乡村风格的拼布,中国明代也流行过水田衣之类的拼布服饰,日本农民创造了时尚的BoroStyel,在韩国拼布更是一门绕不开的传统工艺。

周衣

原文物年代20世纪

制作者周娜延

鷲田清一在《古怪的身体》一书中阐述了一种有趣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服装设计努力加深自己的轮廓,减轻自己脆弱的存在带来的不安。从某种意义上说,拼布很有存在感,韩国传统彩缎上衣的袖子,由色彩各异的长条布料拼缝而成,充满了活力和动感。衣襟处有时也用拼布装饰,通常是三角形组成的矩形衣襟,与袖子处的色彩遥相呼应。

金箔

韩国金箔工艺也称之为印金,通过模具将特制胶水转涂到布料上,再铺上金箔大力捶打直至牢固紧密,最后用工具扫掉多余部分。相较于华丽的织锦图案来说,印金图案更具有朝鲜本土特色。

圆衫是朝鲜时代王族女性的正装大礼服,朝鲜王后穿红色圆衫,公主、王妃穿绿色或者紫红色,衣襟和飘带上可贴云凤纹金箔,有时周身还装饰有寿、福等金箔汉字。

唐衣是贵族女性出席庆典的第二礼装,上衣的前襟和后襟较长,有着华丽的金箔镶边,穿时要把双手放在前襟之内。

绿圆衫

原文物年代17-18世纪

制作者周娜延

金箔细节

金箔细节

绗缝

手工绗缝是冬季内穿棉服常用的工艺,有些随身小物甚至会用桑皮纸作填充物,绗缝的压花和纹路可防止填充物散开,又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钉金

我国明代开始用方形补子表示官阶身份,到了清代又有圆补,朝鲜王朝的宫廷常服中沿袭了圆补的形式。龙袍是君王执政办公时穿的常服,胸前、两肩、背后都绣有钉金五爪团龙纹。

龙袍

原文物年代20世纪

制作者琴钟淑

绲边

绲边是古朝鲜时期就有的服饰特征,具体就是在领口、袖口、前襟、裙边处加绲边缘饰。

深衣

原文物年代18世纪

制作者金民静

织金

织金锦流行于我国元代,中亚地区传入的工艺,蒙元贵族尤其喜欢此类华丽的织锦。

捻金是将金箔条搓捻到丝线上织出花纹。片金的视觉效果更闪亮,但捻金则相对牢固,这次展览中可以同时看到两种织金锦复制实物。

片金一般是用宽0.5毫米的金箔片织出花纹。

莲花蔓草童子纹织金缎(捻金)

原文物年代16世纪

制作者金知妍

莲花织金缎(片金)

原文物年代16世纪

制作者林允暻

织螺钿

这次展览中还看到了传说中的螺钿织物,细看螺钿的织法和片金锦有点像,将煮软的螺钿片黏贴到纸或者皮子上,在用刀切割成丝缕状,最后用差不多用0.5毫米的螺钿片织入丝缎之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gcjp/9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