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McaM明当代美术馆
群展《神秘参与》
展期:年6月27日-年9月6日
地点:McaM明当代美术馆,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号
展览《神秘参与》寄希望于调动展场和观者、刺激物与受体之间混杂不安的气氛。正如治疗师与患者在移情体验中,双方通过某些集体无意识的投射性认同,制造出幻想的氛围,并短暂地产生一种危机潜伏的融合那样,观众进入明当代美术馆——在这个前身为机械工厂的腹腔之中也与展览本身进行着一场无意识的化合(conjunction)。14组参展艺术家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都向着一种“空缺”投射自己的想象。这种想象也许是承载着痛感的激烈误会(例如:幻肢疼痛),或是诱发了离奇美妙的“空想性错视”(paredolia),这一种经想象而反观到的欲望将链接作品和观者之间的移情轨迹。在此,梦境和回忆替代“镜子”成为欲望的中介,虚实交错、亦幻亦真的叙事重现也暗示了某种欲望的缺失——意欲贴近又无法真正触及。
贝浩登(上海)
马克·莱登《超灵动物》
展期:年7月3日-年8月22日
地点:贝浩登(上海),上海市虎丘路27号3层
美国艺术家马克·莱登(年生于美国)的全新个展“超灵动物”于贝浩登(上海)开幕。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
展览由贝浩登与卡斯明联合筹办,呈现了一组被施以魔法的角色肖像,其中细致入微地实现了原型、刻奇与叙事神秘主义的标志性融合。粉面大眼睛的神奇生物灿然出现,作品则被放置在艺术家设计的华丽木框中。这些手工精心雕刻的画框亦是作品的一部分,延展了传统意义下的平面画面。作品中形象的异世界举止受启于20世纪50年代那些独特、乖张、具有戏剧性比例面孔的复古填充动物玩具。尽管其中很多形象都展现出灿烂的笑容,带着糖果色的松软绒毛、甜腻的卷发、玫瑰和丝带蝴蝶结,但表面之下,一种更为暗黑的情感张力仍然在观者的潜意识中回荡。
南希艺术画廊
《异质空间》
展期:年7月5日-年7月25日
地点:南希艺术画廊,上海田子坊弄5号室
在现代社会,时间的存在感被不断地极限化,它从人们腕上的手表、家里的挂钟转移到了电子屏幕上不会发出“嘀嗒”声的一串数字。时间似乎是隐匿了——但在无数的日程表、“截止日期”之间它又再度显示出极强的可视性。空间的状态与之类似,交通的便捷提供了人们穿梭于不同地点的无限可能,但目的地的高速切换也同时模糊了“出发-抵达-离开”的体验。城市生活消弭着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混沌着可视性与隐秘性的区分,在现实与想象之间堆叠出了一个异质空间。在异质空间里,人们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现象既真实、又虚幻,恰如其分地呈现了众多城市人抽离的状态。
本次展览将由艺术家杜海军、廖扬参展,他们的作品一方观念、一方具象,一者让人站在远处观望的视角,一者将人推到现实生活的跟前,由此,异质空间的可视性与隐秘性被全面地呈现。
杜梦堂
文森·漆《游物》
展期:年7月11日-年8月29日
地点:杜梦堂,中国上海衡山路号永平里栋
杜梦堂荣幸呈现法国艺术家文森·漆的个展“游物”,展览集中展出文森·漆近一年期间共15件装置作品,涵盖了文森·漆在漆艺以及综合材料方面的新探索,展现了文森·漆极简的美学风格之下所蕴含着的丰富材料体验与触感。展览取名为“游物”,不仅指向这位游历东西方文化的艺术家在各种自然材料中的探索,更指向一种游观美学语境下的自然审美观下,对于自然本质和生命巡回的礼赞和思索。
弥金画廊
刘銧銧个展《燃烧殆尽的梦》
展期:年7月11日-年8月11日
地点:弥金画廊,上海市愚园路弄愚园公共市集室
文/刘銧銧
对我而言,画画这件事很像公路电影的拍摄过程。镜头随着路径延伸,风景不停变换,新的叙事点不断触发,未知的情境偶然的发生,以及随之而来的诱惑与挣扎。一切就像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又被欲望和现实吞噬;每个人都会产生彩色泡沫状的梦,梦里是缤纷多彩的气泡。活在当下,我怀疑时代的虚貌会不会在某一天燃烧殆尽。身在其中的理想只能随着一起燃烧,直到枯尽。
五五画廊
赵邦个展《我们不用很累很辛苦就可以成佛》
展期:年7月11日-年9月6日
地点:五五画廊,莫干山路五十号四号楼A楼
逼仄的城市规则与严酷的疫情将我们困在家中动弹不得,现实的难民开始加速向虚拟世界逃逸,在这个展览中,艺术家试图呈现一种后人类式的数字生活,在这里,我们可以不用担心警察或城管的追击,足不出户进行赛博游击涂鸦;可以化身一位数码道士,在互联网的地理世界中在线捉鬼;也可以与社交软件的审查算法虚与委蛇合作绘制新图像;或用那只虚拟但又无比真实的手(鼠标)在夜晚的界面森林游荡、写下不朽的文字、抚摸爱人的屁股(大雾。这是关于当代生活的演习:享受数字神祇带来的庇护,同时心甘情愿将自己的灵魂(数据)供奉,身体也在潜移默化中被设备规训并融为一体。年,一生的佛教徒白南准计划创建一个七通道视频信号混合器,通过头部的电磁振动打开去往电子禅宗的大门,不知他是否在那些二极管中找到他的数码般若,但在年,算法的释迦摩尼告诉我们,也许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个现实世界的「登出」按钮,按下去。
龙美术馆(西岸馆)
《心不为形役——从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
展期:年7月18日-年11月22日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市龙腾大道号(近瑞宁路)
自古读书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始终在儒与道、仕与隐、兼济与独善之间纠缠。从:“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当理想与现实有所冲突时,隐逸成为士人最常选择的处世方式之一,他们转而以老庄道家“无为”、“本真”的思想哲学来保持人格独立、追求心性自由。
江湖中垂钓的渔父、山林草堂中行吟的士人,带有隐逸色彩的山水画由来已久。而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渔人乱入先秦遗民的避世之地,是一个有着良田美池的世外桃源,没有战乱的人间仙境。后世取材自《桃花源记》的桃源图、富有道教色彩的仙境图亦多为具有隐逸理想的绘画题材。明中晚期以后,桃源题材的绘画增多,以文征明为首的吴门画派对桃源图尤有诸多的描写,故乡江南渐渐融入画家笔下的桃源景象,现实生活中的江南水乡及名胜被画家视为心中的世外桃源。从渔父、草堂、桃源等隐逸相关题材中渐渐融入了世俗环境、更多贴近现实生活的表现中,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明清时期的隐逸文化在追求心性自由的同时,有着愈加世俗化的倾向。
天线空间
《每周一部新手机》
展期:年7月18日-年9月6日
地点:天线空间,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7号楼
本次展览周思维以生活中各种碎片化的图像,文字和感受作为创作的起点,用绘画这种几乎原始的方式去描绘这个虚拟而实在的日常。每周一部新手机想要讲述一种速度感,一种可以把转瞬即逝的感知化为图形和色彩的方式。想象着自己在旋转的新“自然”里,背着”印象派“时代流行的画具,在任何“景色”前都可以随时停留,支起画布去“写生”。就像是抓住网络游戏里现金充值界面过场动画的那一瞬间带来的生理快感(黄钻,紫水晶);也是记录那一天出现在手机屏幕上23度雨(23度雨)潮湿又温暖的味道,或是编造一片皮肤上被覆盖过的纹身(凤盖勇)故事。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里克·索斯个展《我与你:埃里克·索斯》
展期:年8月1日-年11月20日
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号-1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荣幸呈现:美国摄影艺术家埃里克·索斯(AlecSoth)首次中国个展——《我与你:埃里克·索斯》。他被《英国每日电讯》作家米克·布朗(MickBrown)誉为描绘美国当代社会和地理图景最伟大的在世摄影师之一。年凭借处女作《眠于密西西比河畔》在纽约惠特尼双年展一炮而红,迅速受到世界各大艺术机构青睐。年成为玛格南图片社成员,迄今已经出版了超过25本著作。
阿尔敏·莱希上海
陶徳·比恩维努(ToddBienvenu)个展《良辰美景》
展期:年6月19日-年8月8日
地点:阿尔敏·莱希上海,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7号2层
未来已逝,而我们的记忆何去何从?物质生活的风险与回报似乎前所未有地遥远,在眼下被一种新型的渴望与焦虑所填满。在疫情当前的日子里,亲密成为了我们的敌人,猜忌遮蔽着我们的联系,我们搁浅在对过往的怀旧情绪中。讽刺从未如此地无用,在真人秀节目中露面的房地产暴发户总统前所未有地荒唐。
在展览「良辰美景」(HalcyonDays)中,陶德·比恩维努复苏了一个可触可感的脆弱世界,人们在其中被迫靠近又远离,而这一切体验都归于身体所固有的热望与孤独。
宝龙美术馆
《当为汝说:书藏楼美育系列展》
展期:年6月25日-年8月22日
地点:宝龙美术馆,上海闵行区漕宝路号(近新镇路)
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真正绘画艺术在东方”,随着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近两年,我们能看到宋徽宗的花鸟画征服了奥斯卡,火爆b站的古琴七人组看呆网友,全球首个YouTube粉丝破千万的国民女神的李子柒火遍全网和令人神往的宋代审美的国民大剧《清民乐》,让世界看到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宗白华曾说“书法是民族特有的最高境界艺术”,在宝龙美术馆重磅推出的“当为汝说:书藏楼美育系列展”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宝龙美术馆
《渺:汤杰个展》
展期:年7月4日-年8月23日
地点:宝龙美术馆,上海闵行区漕宝路号(近新镇路)
艺术家汤杰的作品以沙石、容器、电子元件等材料为主,将科技与中国哲学相互融合,带动观者的联想与对东方禅意的思考,接下来一起感受这份美妙的诗意吧。
AIKE画廊
《人群中的人》
展期:年7月18日-年8月29日
地点:AIKE画廊,中国上海龙腾大道号6号楼
本次展览尝试借由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人群中的人》(TheManoftheCrowd)的侦探式视角重新诠释绘画作品中人和自己、他人、以及人群(社会)的关系。爱伦·坡是19世纪的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西方推理小说的先驱,他的文字富有黑暗浪漫主义的特征,利用象征、隐喻、夸张的文学手法呈现非现实状态中现代人的流动意识和精神困境。
纸上的文字如同画布上的笔触,引导着观者的视线在被构建而成的模拟现实空间中穿梭。小说中第一人称的“我”,也是观者面向画布的视角,带着每一个“我”追踪着来往行人的细节——“那些形形色色的身姿、服饰、神态、步法、面容以及那些脸上的表情”。最终所有情绪和特点被糅合成一位老人,“我”随着他在城市中奔走,循环往复地追逐着人群,拒绝孤独,也拒绝被了解。他是人群中的人,也是每一个人类个体的象征。本次展出的作品在画布上构造出具象却非写实的人物画面,观者同样可以通过定格的颜色、姿态、表情激活记忆和想象,化瞬间为永恒,一瞥之间捕捉画面中人物的瞬间意识,进而看到人群之中共通且复杂的精神世界,用以察觉自性,了解生活的本质。
展览
艾米李画廊
《锦鲤别样奇境幻景—萧戈摄影作品展》
展期:年7月4日-年8月23日
地点:艾米李画廊,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54号院
近些年来,萧戈已成长为与他同时代中最引人赞赏、最惹人注目的摄影艺术家之一。迥然不同于诸多精心筹备场景的同僚,他的工作方式显得有些随心所欲。他是永不止步的游侠,用双脚丈量着地球上各个城市间的大街小巷,寻找着他称为“瞬间”的时机:那是一个精彩的、失不再来的瞬间。这个瞬间也许是一场光与影的游戏、人们脸上一闪而过的表情,也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态度、一个动作、一个情景、一个氛围。正因此,我们毫不惊讶地看到他重提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理论,以及艾略特·厄维特、马克·吕布、森山大道等人对摄影的影响。
艾米李画廊
《NowNow-刘勃麟》
展期:年7月4日-年8月23日
地点:艾米李画廊,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54号院
从中国到印度、德国、意大利,从公路到书店、超市、工地,刘勃麟在各个场景中消失、出现,似孩童的嬉戏。他的“隐形人”系列作品探讨着人类文明的创造与人本身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并在国内外大获成功。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隔离期间,艺术家刘勃麟对世界有了更多的思考。受到“零像素图像”的理论启发,艺术家在实践中对软件工具的选择、时机的把握进行思考,在不断否定不断改进的同时,慢慢总结慢慢呈现,最后完成了一系列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
魔金石空间
群展《对角线》
展期:年7月4日-年8月15日
地点:魔金石空间,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艺术区东街
身份政治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被高度概括与抽象化的问题。无论我们多么细枝末节地去诉说故事、袒露情感,抑或是竭尽全力地审视、拥抱、摒弃身体上的印记,始终无法摆脱被主体归纳或他者化的确认。就像我们总是需要不厌其烦地在自我介绍里重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但似乎很少人关心“我要去往哪里”。
以至于在某一时刻,我们会沉溺于这种政治上的有效注解,并开始了对它的表演。不断增强的表演是对身份的自我指认,但并不能解决自我认同的焦虑。并且,在外部环境处于危机的时刻,这种在相对主义框架下建立的坐标,愈发显得不堪一击。当对象无法参照,主体就迫切地需要摆脱普遍性,以寻求新的辨识方法。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王庆松《在希望的田野上》
展期:年7月11日-年8月26日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艺术区B01
作为亚洲摄影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王庆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启了摄影的另一种讲述方式:后现代的语法,大场景的摆拍,震撼的视觉,通俗易懂的大众美学和平民视角,其间混合了绘画、舞台、电影等多种语言。
王庆松的镜头记录了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种种变革。他的作品集像是一本浓缩的历史,鲜活的画面,记载着现实和欲望的改变,希望和田野之间,永不谢幕的舞台剧。
空白空间
张子飘个展《春光乍泄》
展期:年7月18日-年9月6日
地点:空白空间,北京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号
这些自年起始的《Position》系列绘画,通过对普通女性身体这一贯穿经典美术史的符号形象的个人化及当代日常化的表现性描绘,将其与传统艺术史中惯有的女性形象区分开来——画面中仅依稀保留了女性的身体,但以大胆的笔触,挑战和回应了对女性身体作为理想的物化对象的认知。在该系列的持续创作中,这些肉体的性别特征甚至进一步趋于模糊乃至被抛弃,成为纯粹而混沌的肉(如《溶化2》、《MeatMate2》等)。
由此,这些指向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肉身与精神关联的画作,通过富于细节和变化的大面积色彩涂抹,给予了肉身流淌的可能性。敞露的骨架将整体勾连,赋予了画面以空间的结构,支撑着形象并与之汇合,却也彼此抗衡对立;形变的肉身实现了绘画的张力,亦透露出强烈而复杂的情绪。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写真黄金一代——日本摄影大师五人展》
展期:年7月18日-年9月20日
地点: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A
「写真黄金一代——日本摄影大师五人展」,展出荒木经惟、森山大道、深濑昌久、石内都、细江英公的件经典摄影作品。他们相继涌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以各自鲜明的风格参与“日本摄影”的发展进程,成为影响至今的黄金一代。
展览包含摄影师最为人熟知的代表性作品(森山大道的“猎人”、荒木经惟的“感伤之旅”、细江英公的“蔷薇刑”和深濑昌久的“鸦”),以及石内都首次公开展出的惊喜之作“归来去”。展览打乱时间线以“烈日之下”、“爱欲挑衅”、“永恒虚无”三部分串起近五十年宏观的历史与标签之下个体的发展。
今日美术馆
《致敬传统——当代纸艺术作品巡展》
展期:年7月12日-年8月3日
地点:今日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致敬传统”是基于传统文化土壤滋养基础上的再出发。正如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纸艺术研究所负责人、本次展览策展人,艺术家李洪波所言:“致敬传统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当下和放眼未来。改变的是创新的形制和不同时代变革下的思考,不变的是文脉和文化基因的传承。纸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流传千年,也成为各个时代的见证者,当它与艺术家相遇,便被注入了新的表现形态、文化内涵与生命活力,而这正是赓续的力量。”
艺栈画廊
《雷米·艾融:从古典主义到至上主义》
展期:年7月15日-年8月8日
地点:艺栈画廊,酒仙桥东街(宋洋美术旁边)
事实上,从画布的平面及其外部边界出发,我找到了我自己的自由游戏。今天,我感觉我的绘画创作正在朝着一种没有预谋的行动的方向发展。对我而言,造型艺术的统一性一直都是抽象的,而且我只能说,有人用“空间主义”来形容我的作品,我感觉这个词很合适,因为正是世界的厚度激发了我绘画的欲望。——雷米?艾融
今日美术馆
《光/谱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展期:年6月25日-年9月20日
地点:今日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鲍勃·迪伦,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和突破性的艺术家之一,也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家,他改变了音乐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被誉为“后现代的游吟诗人”。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鲍勃·迪伦一直以自己的态度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与世界的对话,从“民谣国王”到“摇滚诗人”,他一直都拒绝被“定义”,并且从未停止过对艺术的热爱。自幼喜爱涂绘的鲍勃·迪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便将创作延展至视觉艺术,他的绘画题材大多来源于对人、生活和记忆的观察与感悟,例如用炭笔速写下巡演途中的所见所闻、用孤冷大胆的颜色及笔触描绘沿途的风景,极易让观众产生联想和共鸣。
HdM画廊
《克里斯托弗·奥尔》
展期:年7月18日-年8月15日
地点:HdM画廊,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艺术区七星东街
HdM画廊北京空间非常荣幸地推出苏格兰艺术家克里斯托弗·奥尔(ChristopherOrr)同名个展,将展示数十件木板或者布面油画作品。克里斯托弗·奥尔年出生于苏格兰海伦斯堡,年本科毕业于邓迪大学约旦斯通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并于年取得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现工作与生活于英国伦敦。奥尔迷恋于小尺幅的创作,认为尺度可以改变观看的距离和方式,从而让观者面对作品时拥有一种观赏珠宝般的珍视感。古老而怪异的情绪渗透在奥尔精湛的绘画技巧中,让浪漫的具象绘画成为一面沉思的棱镜,强烈的感染力让观者在现实与过往中产生时空的错觉。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山鲁佐德的救赎》
展期:年7月18日-年8月19日
地点: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酒仙桥路4号艺术区E06
山鲁佐德的救赎:新一代绘画备忘录”群展以“80后一代”艺术家作为考察对象,从中邀请龚辰宇、季鑫、冷广敏、钱佳华、夏禹、王一、王赫、于林汉等八位出色的绘画艺术家作为代表参展,试图以个案的形式展现他们在创作上与前辈艺术家本质上的差异,呈现这一代人在艺术美学上某方面的探索和拓展。龚辰宇笔下的妖氛和暴力美学;季鑫对于古典绘画的重建;冷广敏致力于内在物性的理性还原;钱佳华在色块和线条中寻找微妙的平衡;夏禹的无边现实和难以言说的伤感;王一层层叠合的近乎零度的几何空间;王赫穿越时空的另类观看之道;于林汉大气磅礴的虚拟精神设想……都让他们与同时代的艺术家拉开了应有的距离。简而言之,“80后一代”艺术家对于艺术本体的探究和实践,其兴趣似乎远远大于之前同行以艺术方式来回应社会性问题的诉求。尽管他们八位的创作无法涵盖这一代艺术家的所有可能,但至少代表了新一代绘画广阔的开合度和未来美学的某一种流向。
Hi艺术中心
《在忧郁的山坡上》
展期:年7月11日-年8月20日
地点:Hi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商务园B36-B座一层
“在忧郁的山坡上”是梁曼勇在Hi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二个个展,展览将展出艺术家50件作品。此次展览展出作品将延续艺术家以往的绘画风格,用艺术表达“无聊、上网、打游戏的生活也很有趣”,以虚焦的视角宣泄自己的情感,不定义美丑,亦不过分解读,用独立自我的个性语言赋予自己该有的样貌。“在忧郁的山坡上,一直在中间徘徊。既然没有终点和开始,那就这样吧,上下徘徊也行吧。”
艺·凯旋画廊
《逐光》
展期:年7月18日-年8月17日
地点:艺·凯旋画廊,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艺术区2号院A-05
此次展览是李关关在画廊举办的第三次个展,将展出近两年来的20余件新作品,主要在绢上创作进行的不同方向的探索,涵盖动物、植物、人像、无机物,此外,还将展出她与艺术家卜云军共同创作的《无题-花儿》系列,超越水墨的二维语言,展示光、墨、影三位一体的视觉效果。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评价这首元曲时说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这种意境,和李关关画中马的阴郁、一树枯枝和墨色光影之间有种跨越千年的文人精神上的默契。
偏锋画廊
《夏季群展》
展期:年7月15日-9月10日
地点:偏锋画廊,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艺术区2号院B-11
偏锋画廊即将推出夏季群展,展出了十三位画廊艺术家的作品,人们可以从中窥见中国与欧洲当下的极富活力的当代艺术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变化、正在形成的种种新特征。依托于上世纪70年代概念主义艺术的艾稞曼,以“精神地图”的形式将万千世象糅合在颇具迷幻色彩的抽象绘画中,作品对全球化、国际旅游等现实社会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