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彭杲银铤考
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收藏有2件唐代笏形刻铭银铤,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北郊第一砖瓦厂,即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范围内,年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博前身)。因银铤上刻有铭文,对于探讨唐代财政、税收及进奉等项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些前辈学者对这批银铤进行了较为广泛而又深入的探讨。本文结合历史文献与实物资料,着重对“岭南采访使兼南海郡太守臣彭杲进”银铤(以下简称“彭杲银铤”)铭文中所涉及到的唐代人物彭杲做一考辨。
一、银铤出土与研究概述
年12月,陕西省西安市东北郊第一砖瓦厂工人在取土时,于距地表深1米处发现4件银铤及大银盘、小银盘各1件。银铤均呈板状长方体,铤上刻有铭文。在报道这批材料的简报中,附有第一铤两面黑白照片、第二铤两面拓本、第三铤黑白照片、大银盘黑白照片及拓本(图1),因受当时印刷条件所限,银铤照片与拓本均不甚清晰。其中,简报中所说的第一(图2)、四号银铤,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二、三号银铤及大银盘,年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西安市第一砖瓦厂出土的这批银铤,是建国以来最早见诸报道、有具体出土时间、地点的唐代银铤资料,第四号银铤纪年为天宝二年(),是目前所见唐代最早带有纪年的笏形银铤。
上述银铤出土后,受到学术界的宝宝白癜风能治好吗哪里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