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印度不如中国他们不懂把汉中划给陕

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西方一些媒体一直在炒作印度的话题。认为这东方两个大国正在经历权力的转移,中国衰弱,印度崛起。他们把这个话题称之为“龙象之争”。

当然,从印度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来看,的确速度很快,但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印度在独立后遗留了非常多的问题,有些是基本政治架构性的。比如区域的划分原则居然是语言和民族,这为印度频繁的种族冲突埋下了祸根。

当然,这是英国人在离开印度前夕埋下的恶果,也显示了英国老辣狠毒的政治手段。

今天推荐的文章,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老师的一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事。看过后,你不得不佩服中国老祖宗的政治智慧。

作者:梅新育

侠客岛(ID:xiake_island)摘编自《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

由于民族构成、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严重缺乏统一性,加之西式政体和民族理论的影响,印度独立后的国内政区划分指导思想深陷误区,给印度国家统一埋下了深远的隐患。

1

中国经验:区域制衡

本来,一国要想长久保持统一,其国内行政区划分应充分考虑区域制衡原则,即:

任何一个一级行政区(省、州、邦)企图分离叛乱时,中央政府都能从毗邻地区方便地扼住其咽喉而实施镇压;

任何一个一级行政区分离后都会在经济上蒙受重创,难以独存。

正如制定法律的基本思路不能是假设人人都是自律的圣人,而必须着眼于使其不能、不敢作恶;一个大国行政区划设置也必须着眼于使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不敢寻求分裂。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国家,也是拥有独一无二数千年统一传统的大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文化传统和人口优势之外,关键就在于这方面的制度探索与建设,并与文化传统和人口优势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经过上千年思想和实践探索演变,中国各省省界划分相当充分地体现了区域制衡之道,典型如汉中划归陕西而非四川。

从地形上讲,汉中被秦岭隔绝在渭河谷地南边,而更加接近四川盆地

无论是地理、气候,还是人文风物,汉中都更接近四川盆地,而与关中平原差异较大,似乎更应该划入四川省。

然而,蜀道艰险,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统军平定汉中张鲁,亲身领略了褒斜谷道的艰险之后,几次评价道:

“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

李白更长叹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如果将汉中和四川盆地划入同一省份,一旦四川当权者与北方的中央政权分离而割据或对抗,就可以轻易堵塞蜀道,阻击来自北方的军队。自从秦国将巴蜀纳为郡县以来,除蜀汉政权与中原政权分庭抗礼逐鹿天下之外,四川盆地曾多次发生企图裂土分疆的叛乱,先后建立过成汉、前蜀、后蜀等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的割据政权,动辄延续数十年。

三国时期局势图

正是鉴于蜀地的历史和现实,李白才发出了深远的感慨忧虑: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欧阳直公则为此总结出了一条规律: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蜀警录》)。

将汉中划入陕西省之后,一旦四川再度发生叛乱,中央政府平叛军队由于已经掌握了汉中,进军成都平原平叛就会轻易许多。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引用杨洪评价:

“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

同时,这样的格局又会有效地威慑、遏制掌握四川地方政权者潜在的叛乱割据意图。正因为如此,自从汉中划入陕西省后,再未发生过四川地方政府主动挑起叛乱的事情,更不用说形成割据四川数十年的割据政权了。

同样,襄阳划归湖北而非方言习俗更相近的河南;徐州划归江苏而非方言风俗更相似的山东;明朝时的南直隶在清朝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且安徽省界距离江苏省会南京不远;……都是基于类似的考虑。

明朝的南直隶

不仅如此,普遍运用区域制衡原则划分国内政区并长期有效实施,还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育国民高于地方的国家认同,国民内心潜意识首先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然后才是湖北人、湖南人、江苏人、黑龙江人……,自己有权利也能够在中国国土之内四海为家,形成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心理基础。

印度教训:语言原则划省

反观印度,本来已经从英国殖民者手里继承了一套尽量考虑到了区域制衡之道的国内政区划界方案,独立后却因为国内政治斗争而彻底牺牲了上述区域制衡之道。

客观说来,英国人给南亚次大陆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政治统一,为了保证自己这份最大殖民地资产江山稳固,经验丰富、老辣的英国殖民者在划分印度各省和土邦边界时不能不尽量考虑制衡之道,典型如寇松决策年分割孟加拉省(尽管后来在国大党和印度社会压力下取消了这个决定)。

这些做法固然出自英国殖民者自身利益,但客观上有利于印度国家统一,倘若独立后的印度联邦在确定内部各邦设置与边界划分时能尽量继承这份遗产,践行区域制衡原则,必定有助于巩固印度的长期统一。

然而,还在英国统治时期的年,国大党就将“按语言原则划省”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写入自己的纲领。尽管印度联邦独立初期曾经力图保持英治时期的国内政区划分,但国内政治运动和动乱不久就改变了这一切,今天的印度国内一级政区基本上是按照语言原则划分的,使用同一语言的居民区划入同一个邦,导致印度版图内邦的数量从独立时的16个增加到了8个,另有7个中央直辖区。

即使不考虑这一原则对国内跨地区贸易发展和劳动力流动的阻碍,不考虑其打乱原有产业布局的经济后果,这样的国内一级政区划分在平时就不利于潜移默化地培育国民高于地方的国家认同,国民内心潜意识首先认为自己是泰米尔纳德人、西孟加拉人、旁遮普人、马哈拉施特拉人,然后才是印度人。

一旦国家有事,更会给地方分离主义者提供极大的便利。而这样的局面,在平时也会激励政客们的分离主义动机。

与此同时,印度某些邦体量太大,实际上具备了独立建国的条件,如北方邦人口接近亿,进一步加剧了上述潜在问题。

印度独立至今尚未出现分疆裂土的大动乱,但不等于这个国家以后就不会出现严重的政治动荡,更不等于它的行政体制经受得起政治大动乱的考验而有效维护国家统一。

实际上,早在年代,南印度四邦建立“达罗毗荼联邦”、旁遮普独立建立“卡利斯坦国”之类分离主义主张就曾在印度政界登堂入室。虽然英迪拉·甘地在年大选中选择代表安得拉邦的席位,而不是在传统根据地北方邦的席位。她当上总理后毅然出动枪杆子镇压了锡克人,再赔上自己的生命,平息了这一轮分离主义浪潮,但一批地方政党仍在这一轮风潮中脱颖而出,国大党多年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英迪拉·甘地,印度第一位女总理

对印度而言,令人悲哀的是,即使印度统治集团内部眼光远大且满怀国家责任感的精英们认识到了上述风险,民族构成、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严重缺乏统一性的现实也使得他们无法实施治本之道。

在这种环境下,按语言原则划分政区天然比贯彻地区制衡原则更能有效动员群众开展政治斗争和竞争选票。

当初,印度按语言划分邦界是从安得拉邦打开突破口的,此先例一开,印度政府就再也无法遏制按语言原则划分邦界的压力,相关暴力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

年,老国大党人波提·斯利马穆卢(PottiSriramal)在马德拉斯泰卢固语地区掀起运动,要求建立泰卢固语安得拉邦。年,斯利马穆卢绝食58天后饿死,在泰卢固语地区引发大规模骚乱,尼赫鲁在斯利马穆卢死后第四天被迫宣布设立泰卢固语的安得拉邦。

波提·斯利马穆卢

6年1月,由于孟买邦内操马拉地语的马哈拉施特拉居民不满与古吉拉特语地区继续在一个邦内,孟买市爆发骚乱,骚乱民众与前来镇压的军警发生流血冲突,80人被打死,人受伤,但骚乱仍未平息。3月,政府被迫让步,决定将孟买邦分割为古吉拉特、马哈拉施特拉两个语言邦,随后又在马哈拉施特拉居民压力下决定将原计划作为中央直辖区、5年后再定归属的孟买市划为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结果又在古吉拉特邦引起骚乱。

即便如此,争夺孟买市的“赢家”马哈拉施特拉邦与迈索尔之间也仍然为列尔高姆县归属你争我夺。

6年至年的孟买邦(红线范围内)

按语言划分邦界的最大风险在于,一旦容许较大民族按语言划分邦界形成他们主导的邦,就无法阻止这些邦内较小民族要求援引同一原则从该邦分立出来形成新的邦,甚至独立建国,不管其人口、经济实力是否足以支持单独设邦或建国的庞大上层建筑。如此反复,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国土划分必将支离破碎,难乎为继。

在印度的实践中,这一连锁反应的风险就暴露无遗。

马哈拉施特拉邦设立后,其内部存在的那格-维达尔巴(Nag-Vidarbha)分离主义运动就备受激励;安得拉邦设立后,要求分割该邦新设特仑甘纳邦的运动和暴力冲突随之兴起,其领导人在年效仿斯利马穆卢绝食逼迫联邦政府同意正式启动分邦程序;北方、比哈尔等邦内部要求设立新邦的分离主义运动也水涨船高……

一批要求设立新邦的分离主义运动已经修成正果,11.48万平方公里、万人口的特仑甘纳邦已于年6月从安得拉邦分割设立,但这些主张、要求中不乏完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者。按语言划分邦界运动蔓延及其冲击一度动摇了尼赫鲁那自认统治印度天命在身的自信,他8年主动请辞,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那格-维达尔巴(Nag-Vidarbha)分离主义运动的支持者

在上述事件中,斯利马穆卢之辈未尝不是怀着一种自认为“崇高”的目标,表现出了炽烈的献身精神,问题是这类做法恰恰暴露出他们潜意识中地区认同高于印度国家认同。

而且,经过这样的政治斗争,印度政治精英中不会再有多少人愿意触动这个问题而押上自己的政治命运,对印度国家统一的上述隐患也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拓展阅读

印度怎么了?

本文摘编自星球研究所(ID:gonglulvxing)

如果国与国之间有鄙视链

那么在中国人眼中印度一定位于鄙视链的末端

我们批评祖国的某一方面做得太差时

一般会习惯性地加上一句

“甚至不如印度”

我们赞扬祖国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好时

也会特意把印度拿出来“嘲笑”一番

(前段时间中国第二艘航母下水时,下图中进展缓慢的印度航母就成了网上的热门话题;图片源自

印度海军)

作为中国14个陆地邻国之一

印度与中国的联系并不算紧密

历史上除了佛教东传

几乎没有太多交集

中国人却偏偏喜欢与印度对比

这种国民心理耐人寻味

的确

中印两国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

长期是全球媒体经济、科技、政治领域的热门话题

印度却更多出现在社会新闻中

内容多是垃圾泛滥、歧视女性、恶性强暴案件等等

闻之令人唏嘘

(01年1月震惊世界的德里公交车轮奸案抗议现场,图片源自

纪录片《印度的女儿》)

但是当我们坐进影院

从年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到年《三傻大闹宝莱坞》

再到年《我的个神啊》

以及今年的《摔跤吧!爸爸》

每隔两三年便会有一部印度电影火遍中国

内容涉及种姓制度、教育、宗教、性别等深刻话题

(种姓制度将今天的印度人划分为四个阶层,并严格限制高低阶层之间的交流、婚姻)

每一部片子都让我们由衷感叹

“中国人为什么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提醒我们

能连续产出这样高水准文艺作品的国家绝对不容小觑

印度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摔跤吧!爸爸》海报)

也许

这一切都与一个地理上的漏洞密切相关

1

地图艺术家AntonBalazh根据NASA的地形数据

为印度次大陆绘制出了一张3D地形图

从这张图上我们以可以清楚看到

古代印度从海洋到沙漠、从高原到平原

地理单元极其完整

有着孕育古代发达文明的先天条件

其南部如同一个半岛伸入大洋

拥有超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

两侧海岸又各有一条上千公里长的山脉

分别为面向阿拉伯海的西高止山脉(WesternGhats)

和面向孟加拉湾的东高止山脉(EasternGhats)

(绘图

AntonBalazh/13RF)

山脉与大海之间形成了东西两条狭窄的海岸平原

被山脉拦截的水汽

在平原上形成充沛的降水

汇集成纵横交错的河道奔向大海

因为地形狭窄

河与海最近之处仅仅相隔数米

涨潮时海水就会越岸流进河中

形成独特的回水河(Backwaters)景观

(喀拉拉邦回水河,两岸为可可树,摄影师

RafalCichawa/13RF)

沙质海滩也相当出彩

尤以果阿邦(Goa)最为知名

碧海蓝天、椰风细沙

完全能与一些著名的热带海岛媲美

(果阿邦的Calangute海滩)

东高止山脉与西高止山脉之间是

德干高原(DeccanPlateau)

这里遍布低矮的山地和丘陵

从印度洋来的水汽被两座海岸山脉拦截

导致高原内部气候炎热、干旱

有一种独特的荒凉、大气之美

(德干高原上的巨石,巨石之下渺小的建筑是世界遗产亨比遗址的一部分,摄影师

JamesBruce)

德干高原西北部更是彻底被水汽抛弃

形成了一处巨大的荒漠

塔尔沙漠(TharDesert)

其面积高达3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中国河南与山东两省面积之和

(塔尔沙漠,摄影师

RafalCichawa)

干旱的高原和荒漠如此广大

但上帝并没有忘却对印度的喜爱

北部群山之中发源出两条母亲河

印度河(IndusRiver)和恒河(Ganges)

它们又分别形成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的区域之一

(第一张绿色部分为印度河平原,大部分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第二张为恒河位于印度东南部的入海口;图片源自

NASA)

另一方面

印度次大陆的北部、西北部、东北部

三个方向都被一系列的高山围合

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这种环境有利于排除外界侵扰

让本土文明独立、不间断地发展

(古印度囊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可点击放大查看,绘图

AntonBalazh/13RF,星球研究所标注)

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和世界第二高的山脉喀喇昆仑山脉

平均海拔都在米左右

它们联袂构成了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屏障

喜马拉雅山脉的干城章嘉峰

位于印度和尼泊尔边境

海拔米,为印度最高峰

同时也是世界第三高峰

(从印度著名的红茶产地大吉岭远观干城章嘉峰,受高山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南侧雨多雾多、昼夜温差大,极其适合茶叶种植;摄影师

SrijanRoyChoudhury)

高山绵延、终年积雪

巨大的冰川在群山之间切割出蜿蜒的河道

裹挟着山体岩石缓缓流淌

从高空俯瞰如同一条条美丽的玉带

实际却鸟兽难行、人迹罕至

(喀喇昆仑山脉的锡亚琴冰川航拍,位于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对峙阵地,士兵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不是子弹,而是恶劣的环境;图片源自

NASA)

印度与缅甸的界山帕凯山(Patkai)

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北部

与喜马拉雅、喀喇昆仑相比高度明显降低

最高峰海拔仅米

但它的通行条件并不乐观

帕凯山的迎风面拥有极多的降雨

山脚下的小城乞拉朋齐(Cherrapunji)

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被称为“世界雨极”

河道纵横、森林密布、濡湿难行

(乞拉朋齐的七姐妹瀑布群,摄影师

R4robin)

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

兴都库什山脉(Hindukush)

位于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

平均海拔-米

也是一道高大巍峨的天然屏障

(鲜花盛开的巴基斯坦Asqurthan,摄影师

karimshahnizari)

3

有了从海洋到沙漠、从高原到平原的丰富地貌

有了被群山、海洋包围的独立环境

古代印度人可以开始创造他们的独特文明了

最先出场的是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境内的冈仁波齐

穿越喜马拉雅、喀喇昆仑群山

沿途接纳众多冰川

途经印度、贯穿巴基斯坦

最终汇入阿拉伯海

总长达公里

(印度河位于今日印度拉达克附近的一段,摄影师

Sundeepbhardwaj)

公元前年左右

古代中国还没有进入商王朝

印度人就已经在印度河平原上

用人工烧制的土砖建造了两个大型城市

整个城市呈网格状分布

有市政建筑、市场、作坊、仓库、民居和神庙

甚至还包括一个大型浴池

这些建筑表明当时的印度人

已经达到人类文明史上相当的高度

这一时期被称为哈拉帕文化(Harappa)

(其中一个名为Mohenjo-daro的城市遗址,图片前方即为大浴池,图片源自

Grjatoipublished)

哈拉帕的手工技艺也令人惊叹

各式各样的雕刻、铜器、金银珠宝美仑美奂

考古学家JohnMarshall说

“5年以前的东西,居然与今天伦敦珠宝店里的工艺水平相差无几” 

可惜的是

哈拉帕文化并没有传承下来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以至于留存下来的原始字符图形和雕塑

至今无法解读

(哈拉帕祭司王雕塑即使残缺不全,也相当生动,现藏于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图片源自

harappa.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
环孢菌素胶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gcjp/5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