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到秋光,沐浴蝉鸣
你在时间那里,而我在这里
恍着白雪,听见杨絮
你在时间那里,我在这里(摘自《我在故宫修文物》
——题记
悟.匠人精神
时间终于走向了九点,经过安检,我们终于火急火燎地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走进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恰到好处的光把气氛营造得舒适安静,刚刚还因气温而燥热的心瞬时平静下来。沿着展厅路线走着,从原始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文物依次静静陈列在玻璃柜里,四周只剩下脚步声,好像时间也沉淀在这儿,把声音都吸走了。
我看着柜中的文物,岁月把他们打磨得十分温润,却不改他们的精气神。比如郑燮的《兰竹图》,即使是一个细小的竹节都清晰可见,而正是因为这小小的细节,整幅画都显得生机勃勃,竹子的清高气节立刻传进了我的心里。还有那根据《红楼梦》所绘的《大观园图》,一幅图上百个人,个个都惟妙惟肖,各具神态,每位角色的眼睛虽只是笔墨细小的一点,但却十分传神,让整个人都活了起来。而头发更是细致到每一根发丝都不粘连……
这让我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一劳动节讲话上提到的“匠人精神”。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工匠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创造出工艺上的奇迹,展现出极致化的追求,令人惊叹、让人敬佩。在现代社会,即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匠人精神”仍然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全身心的付出,数年不变的坚持,在细微中见伟大。匠人精神由此爆发,为你唱一首时间的赞歌,带你看过中华光辉岁月的痕迹,经过岁月的洗礼。
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匠人的那股“倔劲”也往往是我们学习的助力剂。做一件事情容易,但是做好、做巧一件事却不然。我们要像古代的那些匠人那样,专心,专注,专研,开拓自己独一无二的天地。
祭.沉重历史
靠近北门,我的目光被一组青铜雕塑吸引,那是根据南京大屠杀而创作的群雕。创作者吴为山先生以真实场景为基础,将人物进行抽象化处理,粗犷的线条勾勒出了19世纪30年代那些在地狱里挣扎的无辜百姓——被强暴的妇女的身躯无力得似乎要陷进土里,已家破人亡的母亲麻木地向苍天哭嚎,逃难的老人的手疯狂地寻找着生的希望……他们越出了展台,带着绝望的气息扑面而来。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看着他们那空洞迷茫的双眼,仿佛眼前的不是雕塑,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被来自地狱的铁链铐得无法动弹。
我的内心思绪万千——这就是历史,人们不得不正视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段屈辱的岁月,更要记住之后为守卫国土,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将士。而现在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何尝不是一位战士?我们要勇担责任,勿忘国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为祖国而奋斗。吴为山先生曾说过:“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以祈求世界和平。”是啊,反对战争,崇尚和平,从“精神上崛起”,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才是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们的最好方式。
岁月将五千年的往事都酿成了酒,或醇厚,或苦涩,都交与后人细细品味。只有将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牢记在心,在尘埃里开花,在鲜血里崛起,我们才能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夕阳西下,暖黄的阳光像绸缎一样,披在我们身上。想起上午难忘的旅程,我不由得再次感慨万千。北京居庸关有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而我觉得我们这次旅程像是一列开往仲夏的列车,他对我们的影响与感触将带领我们走进高中三年的夏日,在艳阳下拼搏,在广阔的蓝图上书写出属于我们的篇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