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今天跟大家聊一下:看美国人如何玩转中国文化打造金茂大厦
有趣、有料、有态度。
前两期我领大家逛了公园,这一期我们回到广受大家喜爱的超高层建筑。今天我们去上海,去看一栋在上海人民心目中最受喜爱的超高层建筑,金茂大厦。这个99年建成的当时中国第一高楼,应该是在中国的超高层建筑当中,由外国人设计,表现中国文化特征,被广大国人所接受的超高层建筑的代表之作,那么今天呢,我们就来聊一聊金茂大厦故事。
金茂大厦的建设想法要从邓小平同志说起了,90年小平同志来了一次重要的南巡,这次南巡的城市中就有上海,我们后来都知道小平同志的这次南巡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意味着什么,而当他到上海的时候,他告诉上海市领导,这是你们上海最后的一次机遇,而且他还提出要首先开发浦东。
既然最高领导给了指示,那么接下来到了92年2月,当时的经贸部长李岚清考察浦东,提出了要在陆家嘴建造一座超高层建筑的想法,定名为金茂大厦。到了12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金茂,成立了一个筹建办公室,准备金茂大厦的建设工作。
现在要盖房子了,那么建筑师当然是首先要闪亮登场了,于是就搞了一次设计竞标。当时邀请了国际国内六家设计事务所前来参加,最终的结果毫无悬念,美国的SOM公司以一个宝塔造型的建筑方案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当时参与竞标的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给予这个方案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只属于中国,属于上海的建筑方案。
这个方案的设计公司SOM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曾经屡次提到过,这是非常有名的美国建筑设计公司,这个公司在全世界最有名的能力就是设计摩天楼。比如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纽约利华公司办公大厦,比如当今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比如当年的北美第一高楼美国的西尔斯大厦,比如很多很多的高楼,都是出自SOM之手。尽管如此,据说当年参加金茂大厦设计竞标的SOM其实已经穷途末路了,为什么呢?
因为欧美国家当时的建筑项目已经很少了,我们都知道,由于欧美的城市建设早就已经搞得很成熟了,而且那些国家的人口也不多,大家也不愿意生孩子,结果导致欧美的建筑师曾经的非常郁闷,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太多像样的工程可以做的,我还记得当年我在一家美国公司做项目经理的时候,公司派给我两个来自美国的建筑系研究生,结果一聊,说他们原来在国内主要参与过的项目就是公共厕所,后来到了中国特兴奋,颇有一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赶脚。甚至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和中东地区的建筑项目基本养活了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公司。
不过尽管我这么说,大家也不要误解,SOM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的超高层市场独树一帜,那是因为人家确实很牛,比如这次金茂大厦的设计方案就是很好的例子。
首先,金茂大厦的整体建筑造型是一个中国的宝塔造型。中国的宝塔我们都知道历史那是相当的悠久,基本是我们国家古代超高层建筑的代表,而宝塔本身实际上以前是印度的土特产,后来随着佛教在汉代的时候传入了中国,塔这个字也是音译,本意是坟墓的意思,想想是不是有点恐怖,当年其实都是用来存放佛教高僧骨灰的地方,当然如果这个骨灰比较高级的时候就变成了舍利,而由于这种塔上往往都用宝物来进行装饰,因此后来也就被称做宝塔。再后来这种塔大量的被建在江河的边上,我们有句俗话嘛,叫做宝塔镇河妖,塔就是一个辟邪之物。
在以前的中国高层建筑造型中,很少有采用这种宝塔作为建筑造型元素,因为宝塔的造型非常独特,不仅在外观上非常复杂,难以模仿,而且在感觉上,宗教色彩太浓,并不是很适合一般的民用建筑,但对于SOM这种美国公司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
其实说起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很多朋友都很纳闷,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建筑,尤其是那些标志性建筑都让一些老外给设计了,而且我在之前的节目中也曾经说,现在都是外国人在用他们的方式来演绎中国文化,在中国做成了大量的作品。
很多人都认为这种事情叫做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可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无知者无畏。对于一个事物的理解我认为一般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原生式的理解,就像我们对于中国古建筑,对于中国古文化的理解,那是一种骨子里的理解,而另一种则是外来式的理解,就像外国人理解我们的文化,他们不会有特别强烈的那种固化式的思维理解,而只是把这种文化理解为简单的图形。
正是这种理解方式的不同,导致我们自己在面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时候呢,一旦要加以改变,要加以利用,我们就会被自己内心深处那个固化的思维所束缚,结果往往都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而对于外国人而言,他们没有这种问题,他们没有这种束缚,反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结果往往能够做出令人意外却又惊艳的作品,金茂大厦的建筑立面造型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
除了这个立面造型以外,金茂大厦的建筑方案还是到目前为止把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数字8演绎的最为淋漓尽致的建筑。这栋建筑不仅层数是88层,而且在立面造型上简直就是一个关于8的数字游戏。这个建筑的核心筒首先是八边形的,四周有八个巨型的柱子,还有八个角部的小钢柱。
这个建筑的立面有很多横向的分割线,你自己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8的一个排列方式,建筑的第一段高度是16层,然后每向上增加一段就减掉16的1/8,也就是两层,16,14,12,10,8,然后从8层开始,再减掉8的1/8,也就是一层,于是就变成了8,7,6,5,4,3,2,1,最终这些楼层相加在一起是88层。
所有的这些关于8的设计其实来源于项目开始的一个饭局,说是,当时中方人员去美国考察SOM公司,在一次晚餐的时候,大家突然意识到一共有8个人坐在一起,而那一天则是年5月8日,时间刚好是8点08分,于是就此,8就成为这个项目设计当中最为重要的数字。
而我猜想,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时大家坐在一起,中方人员突然发现有8个人,于是就说了一些客气话,这个时候又想起了日期和时间,就畅谈了一下我们中国人对于8的这个数字这种痴迷程度,而善于察言观色的美国人就立刻就抓住了这个要点,转身就把这个东西,应用于设计当中,结果令业主们极度满意。
除了这个方面,在室内环境上,SOM也是深深的了解国人的心理,金茂大厦有一个巨大的中庭空间,这个中庭可以说是极为壮观,从56层向上看的时候,它的灯光呈现出一种银色的光环,像时空隧道,而如果从88层向下看,则变换为一种金色的光环,整个中庭都呈现出一种土豪金的色彩感觉,非常壮观。
不过说到这里,你可不要认为SOM就是一家只会拍业主马屁的设计公司,那个,那就是绝对的误解了。这些外表只能表现一个建筑设计公司在市场演变当中所表现出的商业能力,而对于结构和建筑施工的把握才是体现这家公司的实力展现。
金茂大厦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没有采用任何的屋顶平衡装置,这个高度达到米的当年中国第一高楼,在结构上没有采用很多这个级别高楼所采用的那种屋顶的平衡装置,依然能够让建筑在上海的狂风中保持不倒,可见这个建筑的结构有多强。
金茂大厦的整体结构形式是框筒形式,什么叫作框筒呢?简单理解就是外面一个空心的筐,里面一个装了一个实心的筒,实心的圆筒就是这个建筑的交通核,电梯楼梯都在这个里面,通体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非常结实,而外面的筐则通过8个巨型混凝土大柱子围合而成,但如果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因为外围的筐和内部的筒的连接并不牢固,因此SOM在建筑的三个高度设计了三个桁架体系,这样一连,整个建筑就非常稳定了,最终这栋建筑达到了垂直误差仅有两公分,顶部晃动不到半米的这样的一个惊人成绩,并且在98年还荣获伊利诺斯世界建筑结构大奖。
除了对于结构上的一个创新,SOM还在建筑的施工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因为当时承建的上海建工集团之前其实并没有建造过这样的高层建筑,在这种情况之下,SOM在高层建筑当中各个领域丰富的经验就给了工程极大的帮助,最终这栋建筑顺利完工了,而建工集团也因为这个项目而走在了国内超高层建设的前端。
金茂大厦的建造开启了浦东建设的大门,从此之后,超高层建筑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在上海乃至全国滋生蔓延,然而在这个疯狂的建造过程当中,能够体现本土文化的超高层建筑非常罕见,像金茂大厦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超高层建筑就更是凤毛麟角。
不过在金茂大厦的整个设计建造过程中,我们除了看到建筑师对于当地文化的尊重与巧妙利用,我们还看到了这种美国建筑公司超强的项目掌控能力,这种很强的综合能力直到十六年后的今天,依然很难在中国的建筑设计公司当中找到,出于各种考虑,中国建筑师往往被定义为只管建筑内容,对于建筑设计以外的工程内容,甲方不让管,建筑师也不想管,结果造成我们的建筑师在综合工程能力上非常的薄弱。
比起国外建筑项目的团队协作,我们的团队协作往往变成一种利益的博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很多人关心的不是项目如何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而是如何规避自己的责任,减轻自己的负担,这种由于社会特点而形成的文化特色极大的限制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最终成为横在我们与国际顶尖设计水平之间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主持人微博:建筑师高强
主持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