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nbsp梵蒂岡啊全是錢nb

(忽略我亂糟糟的頭髮)

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七號

事前雖然知道提前在網上用信用卡預約的話,可以不用排長隊直接進入梵蒂岡博物館,但是我倆都沒有信用卡,所以只好又起了個大早排隊。前兩天的疲勞在第三天集中爆發,從梵蒂岡出來以後簡直是在用意志力行走,接著又去登高爬了聖天使堡,看了人頭湧擠的許願池,逛了一會街才結束行程??晚上回去累到一宿無言,結果第二天睡過頭差點趕不上車去佛羅倫薩??

到梵蒂岡城牆附近大概已經接近早上九點,隊伍已經排到一個街區之外,繞著城牆拐了兩個彎,當時心裡覺得還好,也不是很長。沒想到是隊伍行進速度巨慢,大概有半個小時都在同一個地方一動不動??

那就拍拍照吧。

同一個地方拍了快十張,賣黃牛票的人換了一波又一波,我們還是在同樣的地方時刻接受著一群群預約好門票的人在我們身邊經過時暗戳戳的優越感鄙視(生無可戀.jpg)總之最後還是順利進去了,交了8歐的學生票(大概人民幣不到六十塊),米開朗基羅、拉斐爾、貝尼尼甚至還有馬蒂斯就在裡面等著你~毫無疑問,人多影響觀感,但是某些時刻還是被作品裡的“才華”和“生命力”感動到了。平日說這些東西大概會給人一種虛無而做作的不適感,但是真的和這些作品面對面的時候,好像腦海裡也想不出別的比這更好更高級的詞彙。這些藝術作品有一種壓倒性的偉大,讓你不期然地想起某些過去的時刻,自己看著薄薄的美術書上不甚清晰的照片,看著文學理論裡的美學爭論而似懂非懂,這一瞬間所有的紙上談兵和隔靴搔癢卻都變成了實實在在的作品站在你面前。它們本身就是不言而喻,無可爭辯的美。

館內展品是時間順序陳設,從遠古到古埃及的部分放在前面,除了各種壁畫和化石,只記得裡面有兩具放在玻璃櫃子裡可以近距離觀看的木乃伊。反正我是不想細看,感覺走近都要被病毒附身,被屍臭熏暈??這部分快速略過。

之後進入古希臘時期。比較有意思的是有個大理石宙斯雕像還mix了兩個個古埃及風格的女子在底座。朋友告訴我宙斯左手懷抱著的是豐饒之角(德語Füllhorn),在傳說是哺育了宙斯的山羊的角裡放滿了葡萄、麥穗等東西,象徵著豐收和富足。所有的雕塑雖然各有各的表現形式,但是總會有一兩個象徵性的物品來告訴觀者“這是什麼”,比如宙斯的豐饒之角,邱比特的弓箭和綁住眼睛的布帶,赫爾墨斯帶翅膀的靴子等等。這一點跟呂洞賓的毛驢啊,財神的玉如意這些東西是一樣樣的,意義大概就等同於這些icon們的statementjewelry??(拍的太醜,不放圖了)

走廊

走廊裡擺放了無數的貴族、皇帝、皇后胸像、全身像、頭像,感覺是美術生畫素描的地獄(雖然我一個都不認識就是了)。

挑了幾個動作有意思或長得比較帥的拍照。

論自拍時握手機的姿勢和(假裝)自如地不看鏡頭。

山頂的朋友讓我看見你們的雙手好嗎!

冷漠臉

寶寶有情緒了。

某個門楣還是天花板角落裡的壁畫,喜歡這種色調。

某個房間看出去的風景,淡藍色的圓形穹頂就是聖保羅大教堂,其餘部分都是博物館。

另一個房間,另一個窗戶外的景色,羅馬的街道。

感覺古羅馬人或者說義大利人真的好愛蛇髮女妖美杜莎,除了大量以此為題的雕像,還有卡拉瓦喬的美杜莎盾牌油畫(出現在後面佛羅倫薩的烏菲滋美術館),Versace的品牌標誌,甚至是房子角落裡的浮雕都可以看見她。《哈利波特》裡伏地魔的蛇怪具有瞪誰誰石化的技能,也是來自於美杜莎的傳說。

美杜莎是三位戈爾工女妖之一,頭髮是無數纏繞在一起的蛇,誰直視她的眼睛,誰就會馬上石化而死。她被帕爾修斯(perseus)割下頭顱而死。從她被殺後脖子噴出的鮮血裡誕生了飛馬帕加索斯(Pegasus)和巨人克律薩俄耳。

所以在島國的系列遊戲《fate/staynight》裡,美杜莎作為英靈是以rider(騎兵)的身分出現,寶具就是飛馬帕加索。另外,帕爾修斯把美杜莎的頭顱安在智慧女神雅典娜贈送的反光盾牌aegis上,這也是卡拉瓦喬畫的美杜莎盾牌的原型。值得一提的是,aegis有“保護,後盾”的意思。高達系列動畫《機動戰士seed》裡,阿斯蘭初登場的第一集搶來的高達就叫做aegis(神盾高達)(雖然後來被他自爆掉了,所以也從側面印證了除非自己動手,否則神盾堅不可摧是麼??)

梵蒂岡博物館裡八角庭院裡的帕爾修斯雕像。左手舉著美杜莎的頭顱,左臂披著隱身披風(又是一個《哈利波特》梗),右手拿著赫爾墨斯贈送的鐮刀。

除了美杜莎,另一個受歡迎的主題就是維納斯。雖然表現形態各異,但是幾乎所有的維納斯雕塑都是一手輕輕遮住下體,一手虛掩著胸部,在裸體之外表現出一種羞怯的少女感。雕塑旁邊的銘牌稱之為“含羞的維納斯(modestvenus)”。但我覺得,他們只是想享受畫裸體的愉(♂)悅(♂)而已??

梵蒂岡博物館的維納斯。

羅馬的國家博物館裡的兩座維納斯殘像。

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雖然我沒拍)。

提香,《烏比諾的維納斯》(冒死拍下一張嚴重偏色的局部,真·小黃圖)。

被人潮裹著走,穿過某個門後一抬頭就看見巨大的白色大理石群雕《拉奧孔》(thelaocoonandhissons),當下內心有某個地方被慢慢地震動了。原本遙遠陌生的理論瞬間變成眼前的真實,靜態的雕塑表現著某種動態的、力量的美。

特洛伊戰爭期間,特洛伊的祭司拉奧孔提醒自己的同胞不要接受希臘人的木馬。這一行為觸犯了支持希臘一方的女神雅典娜,於是她派出兩條大蛇把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絞死。

十八世纪,德国理論家溫克爾曼認為美是完整的,靜止的,古希臘精神在於“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美應該體現、融和在單純和靜態的表現方式之中。这一美学观念在相当长时间内深深影响了德国乃至欧洲的审美,但是萊辛在著作《拉奧孔——論詩與畫的界限》(laokoonoderüberdieGrenzederMalereiundPoesie)中以雕塑《拉奧孔》為題,反駁了这一观点。他首先提出所有的艺术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模仿。而造型艺术和诗歌的区别,在于造型艺术对展现空间上的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也可以描绘事件在其运动中即将到达高潮前的一瞬,既让人感受到过去,也能预示未来的发展;而诗歌更适合展示时间上的、静态的美。雕塑群像《拉奥孔》描绘的就是拉奥孔即将发出呼叫的前一瞬间:這座誕生於公元前一世紀的雕塑就表現了拉奧孔等人在被蛇纏上,奮力掙脫的紧张时刻,表情上混合著恐懼、憤怒和不知所措,身上的肌肉緊繃,嘴唇微張,好像有一聲尖叫即將衝破喉嚨。

梵蒂冈博物馆内的是真迹,缺失了蛇的头部和拉奥孔的手部。在佛罗伦萨的烏菲茲美術館有一座完整的複製品(可能第一次看過以後再看複製品,感動就沒有那麼大,重新補上去的手都覺得有點畫蛇添足而過於完整,所以沒有拍照)。

顺带一提,莱辛的這本著作很早就被我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翻译成中文了。

再来几张局部。

看著看著自己的眉頭也會不自覺地擰起來(感覺下一秒他可能要發出一聲嬌喘??)

隔壁片場的太陽神阿波羅。右腳邊有蛇纏繞的樹枝也是阿波羅雕塑裡常見的物件之一。

繆斯廳中央,據說是古羅馬帝國美男子皇帝尼祿用過的大理石浴盆(提起尼祿又開始想起fate系列了)。

也可以抬頭看看天花板。

擺放在連接展廳的走廊上的小雕塑。這個位置擺這個姿勢的雕塑,真是太好了,感覺頭頂有聖光!

所以陳設、展品和光源的關係也是一門學問。在我去過的有限的博物館裡,蘇州博物館德藏品不算特別突出(好東西都被南京博物院弄走了不是麼),但是光和景配合得特別美,早上或者傍晚看,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其次在蘇黎世的瑞士國家博物館地下一層有個大廳陳設相當亂,但是剛好一束燈光打在了一個舉著劍的青銅天使身上,巨大的影子投射到牆上後有一種相當戲劇化的效果,好像展廳裡燈光不足而造成的黑暗是故意而為之一樣(好心機??)。

第一眼看到嚇一跳,看了半天也沒找到實體在哪。

回頭一看,噢原來你在這裡(照片被我調亮了很多,實際上裡面黑得要死)。

我在被金子閃瞎了眼的地圖室、各時期的宗教畫、掛滿名貴地毯的長廊等等地方都沒有拍照,細節太多,完全超過我的鏡頭語言,於是一律留在心裡。我感覺梵蒂岡教廷是拉斐爾的忠實粉絲,除了門票上的圖案是《雅典學院》以外,還有好幾個專門陳列拉斐爾作品的房間。《雅典學院》的真跡比我想像中要小,以致於差點錯過,但是只要看到哪個地方人頭湧擠,多看兩眼也基本知道看點在哪了。

越過一堆人頭,拍了一張。這麼多年過去了,看你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只有你的顏色依然鮮豔。

梵蒂岡博物館除了古典繪畫和雕塑,也收藏了不少現當代繪畫和藝術作品,當然很多是宗教題材。當我看到馬蒂斯、巴尼特和奇里柯的時候,內心也是相當驚訝的(此處也沒有照片,因為拍不動了)。

只拍了這個裝置,因為牆上樹枝的影子太美了。

米開朗基羅創作西斯汀教堂穹頂壁畫《創世紀》的時候才33歲,前後花了四年多才完成這幅由九個畫面,面積達平米的巨作。穹頂下接的牆面上所繪的是米開朗基羅在創作了《創世紀》之後24年再赴西斯汀所作的壁畫《最後的審判》。33歲的心境和快60歲的心境必然很不一樣,跟作品的名字相類似,一個天才的壯年和晚年就這樣通過自己的作品連接起來,期間的痛苦和掙扎都藏在所有的筆觸和色彩裡。

當年的他一個人躺在18米高的梯子上沒日沒夜地畫畫時的孤獨感好像撲面而來。

世俗的快樂會佔據整個心靈;只有苦悶和孤獨才是創作的原動力。

之後跟著人群直接出了博物館,錯過了拉斐爾的遺作《基督顯靈》和梵蒂岡博物館出口的經典螺旋樓梯??松果庭園也完全沒有去看??

出了博物館之後是個連結聖保羅大教堂的中庭,一群人在排隊坐電梯登上教堂穹頂觀光。本來想問博物館的保安怎麼去螺旋樓梯,沒想到穿合體西裝的保安小哥拿著地圖說:“對不起,我不會看地圖。或許你們可以試一下旁邊這個小門,看能到哪裡去。”微笑。

好,那就從小門進去了。感覺像個地下墓室,然後七拐八拐從一個側門直接進了聖彼得大教堂內部了,直接(被這條路線和裡面的豪華程度)嚇呆掉。

你們隨意感受一下(金色的部分都是金子做的!金子!全是金子!)

米基設計的穹頂,羅馬城的最高點。

貝尼尼設計的華蓋,45米高。據說底下安放了聖徒聖彼得的骸骨,也是這座教堂得名的原因。

聖徒們。

再次miss了拉斐爾的《聖母憐子》(心累)。

最後放幾張教堂內部的細節。就像之前說的,內容太多,反正不知道如何用鏡頭去表達,感覺每一塊磚頭裡都是故事,看過後也只剩下“有錢!”這一最直觀的感想??









































北京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gcjp/1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