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治疗白癜风 https://m.39.net/baidianfeng/bdfby/wh/
12月28日,萤石网络、清越科技在科创板敲响上市祥锣。至此,科创板今年上市企业已经达到家,同时,科创板也正式迈入了“+”时代。其中,芯片企业有95家,约占全部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的19%。
芯片,是集成电路的主要载体,也是科创板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自科创板开板以来,芯片企业上市数量逐年增加。年有13家芯片企业上市,年有19家,年有23家,年有40家上市。
从募集资金来看,上市企业募集资金整体呈递增之势。年,13家企业共募资.47亿元;年,19家企业共募资.87亿元;年,23家企业共募资.89亿元;年,40家企业共募资.94亿元。
从市值来看,近三年上市芯片企业的市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年,13家企业总市值共计.84亿元;年,19家企业总市值共计.17亿元;年,23家企业总市值共计.17亿元;年,40家企业的总市值共计.81亿元。
尽管这三年来经历了市场的起伏变化,但科创板的设立无疑为芯片产业注入了活力,也促进了芯片产业的繁荣发展。今天,张通社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年科创板的“芯力量”!
40家企业总募资.94亿元张江企业占1/10年,科创板共有40家芯片企业成功上市,总募资达到.94亿元,其中,IPO募资金额最大的企业是海光信息,募资金额.83亿元。
从纵向来看,募资金额呈上升趋势。年,13家企业共募资.47亿元,募资金额最大的企业是澜起科技,募资27.47亿元;年,19家企业共募资.87亿元,募资金额最大的企业是中芯国际,募资.63亿元;年,23家企业共募资.89亿元,募资金额最大的企业是和辉光电,募资69.77亿元;年,40家企业共募资.94亿元,募资金额最大的企业是海光信息,募资.83亿元。其中,年包含一起高达.63亿元的巨额募资,这也是近三年数额最大的一起IPO募资事件。
在上市企业市值方面,年,13家企业总市值共计.84亿元,其中市值最高的企业是澜起科技,总市值达到.26亿元;年,19家企业总市值共计.17亿元,其中市值最高的企业是中芯国际,总市值达到.39亿元;年,23家企业总市值共计.17亿元,其中市值最高的企业是格科微,总市值达到.3亿元;年,40家企业的总市值共计.81亿元,其中市值最高的企业是海光信息,总市值达到.59亿元。
从区域来看,年科创板上市的40家芯片企业分布较广。其中,深圳7家,上海5家,苏州5家,杭州3家,北京3家,天津3家,合肥2家,沈阳2家,南京、宁波、无锡、铜陵、南通、济南、咸阳、贵阳、佛山、东莞各有1家。长三角地区的芯片企业最为集中,共20家。
今年1月14日,翱捷科技于上交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目前总市值达到.04亿元。翱捷科技(股票代码:.SH)成立于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北京、南京、深圳、合肥以及美国、意大利等地区建立了多个研发、支持中心。翱捷科技是一家提供无线通信、超大规模芯片的平台型芯片企业。
今年5月20日,思特威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目前总市值达到.08亿元。思特威(股票代码:)成立于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是一家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钜泉科技于今年9月13日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目前总市值达到58.93亿元。钜泉科技(股票代码:)成立于年,总部设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南京和上海临港新片区设有研发销售中心。钜泉科技是一家致力于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电表相关的计量芯片、MCU和电力载波芯片等,为客户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与服务。
今年10月18日,灿瑞科技成功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目前总市值达到68.22亿元。灿瑞科技(股票代码:)成立于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专业从事磁传感器及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低功耗与可控成本于一体的智能传感器及电源管理IC产品。
伟测科技于今年10月26日在科创板敲钟上市,目前总市值达到84.84亿元。伟测科技(股票代码:)成立于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是一家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晶圆测试、芯片成品测试以及与集成电路测试相关的配套服务。
中芯国际市值超千亿5家企业市值超亿截至目前,在所有科创板芯片上市企业中,总市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中芯国际、海光信息、澜起科技、华润微、中微公司,总市值分别为.39亿元、.59亿元、.26亿元、.92亿元和.99亿元。随后,总市值超亿的企业有3家;总市值超亿的企业有8家;总市值超亿的有12家;总市值超百亿元的有19家。
中芯国际已于年7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目前总市值达到.39亿元。中芯国际(股票代码:.HK/.SH)成立于0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张江,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拥有领先的工艺制造能力、产能优势、服务配套,向全球客户提供0.35微米到FinFET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
年8月12日,海光信息成功于科创板上市,成为天津市第一家CPU公司,目前总市值达到.59亿元。海光信息成立于年10月,总部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致力于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核心产品有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澜起科技于年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企业之一,目前总市值达到.26亿元。澜起科技(股票代码:)成立于4年,总部位于上海徐汇,是国际领先的数据处理及互连芯片设计公司,致力于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拥有互连类芯片和津逮?服务器平台两大产品线。
华润微于年2月27日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华润旗下第12家上市公司,目前总市值达到.92亿元。华润微(股票代码:)成立于2年,总部位于江苏无锡。公司是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可分为产品与方案、制造与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公司产品设计自主、制造过程可控,在分立器件及集成电路领域均已具备较强的产品技术与制造工艺能力,形成了先进的特色工艺和系列化的产品线。
中微公司于年7月22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之一,目前总市值达到.99亿元。中微公司(股票代码:)成立于4年,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是一家以中国为基地、面向全球的微观加工高端设备公司,为集成电路和泛半导体行业提供极具竞争力的高端设备和高品质的服务。
芯片设计“一元独大”“芯片股”缘何能逆风飞扬?从企业类型来看,年科创板上市的40家芯片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有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有21家。
从产业链分布来看,年科创板上市的40家芯片企业中,芯片设计企业有24家,占全部企业的61.5%;半导体材料及化学品企业有6家,占全部企业的15.4%;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有5家,占全部企业的12.8%;封装测试企业有3家,占全部企业的7.7%;芯片制造企业有2家,占全部企业的5.1%。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5家企业中,有4家都是芯片设计企业。
在24家芯片设计企业中,总市值最高的企业是海光信息,市值高达.59亿元;在6家半导体材料及化学品企业中,总市值最高的是国博电子,市值高达.33亿元;在5家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中,总市值最高的是拓荆科技,市值高达.9亿元;在3家封装测试企业中,总市值最高的是甬矽电子,市值高达91.72亿元;在2家芯片制造企业中,总市值最高的是燕东微,市值高达.36亿元。
回首过去三年,在疫情封控和中国半导体产业不断受到打压的情况下,我国芯片企业还能突破重重困难,步入高速发展并取得耀眼的成绩,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首先,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给率偏低。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受到的打压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被动的国产替代化”成为必然趋势,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半导体设备制造、封装测试等各个产业链环节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宽,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第二,全球缺芯推动了下游厂商加大对集成电路的采购。全球缺芯,这既是一场空前的挑战,也是一次时代的红利。目前,全球主要集成电路大国和地区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计划,各国都希望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提高芯片设计能力就是掌握主动权最直接的方式。
第三,单从国内数据来看,芯片行业近年来似乎已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但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我国芯片行业的市场规模距离欧美集成电路大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仍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封装测试等产业链环节,未来还需继续向设计、制造环节努力推进,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结构。
第四,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芯片设计产业增速加快,表现优异。随着芯片设计产业的发展,高水平人才也在政策的响应下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回望这四年,科创板从首批25家上市公司起步,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渐强的发展道路。如今,科创板汇聚了一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芯片行业领先企业,涵盖了设计、制造、材料、设备、封测等产业链环节,形成了产业功能完备的发展格局。
年,科创板的这股“芯力量”厚积薄发,让我们看到了集成电路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众星璀璨的这一历史时刻。未来,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还会看到更多优秀的芯片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大潮中争流而上、高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