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安萍治疗皮肤病 http://www.txbyjgh.com/
好好回忆一下,关于最近一次逛博物馆,你还记得些啥?
是匆匆忙忙走到脚疼的成就感?
还是发的朋友圈有多少人点赞?
或者是那些你压根儿没记住名字的文物?
除了手机里那几张你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打开的照片之外,上一次逛博物馆,你究竟get了什么?
在逛了一千零一次博物馆之后,我们精心总结了一套:
帮你彻底解决“到底怎样逛博物馆才不白逛”这个千古难题。
绝不白逛的第一步
最关键的是入口
展厅就在面前,赶紧逛呗!入口怎么就最关键呢?
那是因为,如果你对于此次展览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是个小白,那么在你迈进这个被选中的展厅之前,务必、千万,以及一定,先确定“观展路线”。
面前的这个门,到底是入口,还是出口?这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博物馆的每个展览都由专家和策展人精心设计,力图全面展示这个主题的文化内涵和文物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些知识一定都是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展现出来。
如果你是个小白,对于此次展览的知识范畴不太了解,那么倒着看,或者左右横跳着看,就根本无法get到专家好不容易梳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完全浪费了专家特意为你耗费的心血。
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厅。
毫无疑问,观展路线一定要从入口的石器时代开始,一直逛到出口的晚清民国时期,因为它是典型的按照历史发展进行策划的。
徜徉其中,我们会有一种和中华历史并肩前行的沉浸式体验。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常设展(远古时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常设展(明清时期)
如果你曾经在逛博物馆的时候注意过那些无数次遇到迎面走过来的、倒着逛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拍几张照片了事。
如果你一不小心从展厅的出口进去了,那么很可能逛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不对,看蒙了。但是很可能,你又舍不得刚才耽误的时间和脚程,于是选择硬着头皮走下去。结果就俩字儿:
什么历史发展、知识体系?不存在的!
所以我们在进入一个展厅之前,一定要先看清楚,这儿究竟是展览的入口,还是出口。
有些展厅只有一个口,入口和出口都是这儿,怎么办?
答案是:进门儿就找前言和结语。
确保我们从前言的这一侧开始,从结语的这边结束。这是保证你“不会白逛”的第一步。
绝不白逛的第二步
不看前言亏大了
博物馆里人最多的地儿是哪儿?
餐厅?不。一定是最出名的那么几件展品前边儿。
比方说《千里江山图》一旦展出,故宫那乌泱乌泱的大长队,从展柜前边一直能排到金水桥。
那么人最少的地儿是哪儿?
答案就是:前言和结语。
如果你踏踏实实的在站在前言那里阅读,你会发现,身边的观众基本上都是直接走过去,开始走马观花的看展柜了。
因为大部分人都没那个耐性,不乐意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那么长的一篇文字。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的前言
但是对于小白和观展目的性很明确的人来说,我们真的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前言。
通过读前言,我们能在观展之前,就迅速构建起这个展览的知识框架,后面看展品的时候就能立刻在脑海中把相关知识归入这个框架里面。有的时候,还能提示我们哪些是重要展品——非看不可。
比如,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场“山东博兴佛造像展”,是由国博馆长王春法先生撰写的前言,就帮不少佛像小白在观展前,非常好的构建了展览知识框架。
“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
让你在开始折磨自己的脚之前,就先get到了整个展览知识点的范畴,知道要分哪三个单元来看,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