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五类人最适合读博

也许你听过“容貌焦虑”,而现在“学历焦虑”也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学历什么时候最有用呢?

-求职时:本科约等于找工作及格线,而博士生、硕士生、本科找工作,学历也是竞争力的体现;

-加薪时:绝大部分的中大型企业在给员工加薪的过程中,都会参考学历的高低,更有少数企业,在一开始的起薪阶段,就直接跟学历挂钩了,学历高的起薪高,学历低的起薪就低;

-晋升时:准备晋升管理层,尤其是高层人员,学历好看,背景优秀,对公司来说也是实力的一种背书;

-拓展人脉时:人脉是最大的财富之一,提高自身的学历能有效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优化现有人脉交际圈;

-考研考公务员:很多在职人员或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都选择这两条路,但一般来说一些岗位是有学历要求的,有文凭才有资格报名;

-评职称时:现在许多的单位主管领导几乎都是由高级职称的人担任,所以学历不够,在很多硬性规定面前都是无力的。

对于一些渴望深造、不断超越自己的同学来说,更高的学历也是更高追求的体现。这就不由得提到博士,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同学的苦恼与疑问:

“博士申请这么难,为什么还有人要读呢?”

“读博有什么用?”

“想继续深造,但不知道方向...”

很多人在这种循环中反反复复,无法前进,不仅耽误了时间,还增添了不必要的苦恼。

你真的适合博士留学吗?

小编总结了以下五类情况,请自行对号入座

第一类:职业需求

想进入某些对“学位”有要求的工作领域(如高校、科研机构、研究职位、高管职位等)

第二类:破圈型

这类人有更高的人生追求,不想安于现状,渴望追求新的人生高度,调整生活状态

第三类:钻研型

致力于深入研究某一领域并希望有所成就的(如医学、法学、生命科学等),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研究员

第四类:移民型

博士比较容易申请各国的永居身份

第五类:荣耀型

出身博士世家,名门望族,对博士学位感兴趣并希望该荣誉伴随一生的同学

博士留学与国内读博最大的不同在于:在获得西方先进的科研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阅历和国际视野,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背书之一。

然而,很多同学更容易在分岔路口犹豫,西方教育强国——美国VS英国,博士申请方式不同,学制不同,课程规划也不同...应该怎么选?哪一个才适合自己?今天就来和小编分析一波!

英美PHD最大区别是申请学位要求不同:

美国博士最低要求学士学位

英国博士为硕士学位

学制分析

一般来说,具体根据就读院校和专业不同,美国博士需要3-8年,英国博士需要2-7年;从平均毕业时间来说,美国读博需要5年,英国读博仅3年就可以完成学业。

具体来说,理科学生前期在实验研究花费时间较长,可能需要约2-3年甚至更久,最后进入论文写作环节;工科学生在学假期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提前毕业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而文科学生时间一般比理工科更长一些。

以美国个别院校为例:

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制:4-6年;罗切斯特大学工商管理博士:4-7年;圣母大学政治学博士学制:5-6年;西北大学传播学博士学制:4-7年(其中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著名理工类学院,博士的平均毕业年限往往长达7-10年,淘汰率在20-30%左右)。

而英国的博士相对“短平快”一些。

许多英国学校可以在学校注册并学习九个学期(3年)后就有资格申请博士答辩了。对于那些学霸或"时间管理大师",甚至可以更加提前毕业,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而其他学生大多数也可以在三年内攻下博士学位。因此,获得英国博士学位最短大约两年,最多长达7年,平均在3-4年完成。

以英国诺丁汉大学工程学院为例:博士生入学第一年要求学生在做项目时并修够一定学分,每月和导师有一次较正式的会议并给所在院系提交会议报告;做科研的同学,三年中每年要交年度报告并被安排和一位本校考官进行答辩,如果答辩不通过便无法进入下一年的学习。最后,学生按照研究进度开始写毕业论文,一旦通过导师审核同意,就可以提交给学校。收到论文后,校方会安排答辩时间,一般需要一至两个月。

课程规划

英国博士由于更加“短平快”,因此节奏也更快:入学第一年就要单刀直入确定课题,和具体研究方法,然后进入查文献-汇报-修改-查文献...的循环中;确定课题后,第二、三年开始着手研究并开始物色论文,如果研究不出来就继续第四、五年的研究;而研究过程中,研究问题被别人宣告解决,那就相当于打回原形,重新开始新的研究了,所以英国博士招生时会要求学生对所学领域有较深的见解。

美国博士不同,更像是硕士(两年)+博士(三年)的课程节奏:第一、二年会安排课程,一般第三年博士论文开题(前提是通过第二学年的博士资格考试);因此留美的学生本科毕业就开始美国读博并不稀奇,许多顶尖美国大学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博士成才,这样全面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科研人员基础更扎实,视野更系统,全面。

培养体系

从英国的整个教育体制来看,入学博士第一年基本算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状态,调研、确定选题大多靠自己。导师的作用是指导意义,只有勤于摸索,自学自控力强的学生才可以顺利进行选题研究。

而美国的博士生们像是一条产业线上的工人。在通往获得PHD文凭的“流水线”上,环环相扣,有很强的规范性。学生不仅需要完成所有的课程,还需要在一些权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必须取得令人信服的、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不论哪个国家,相同的都是需要博士生拥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因为美国大学也仅仅只是为你规划了毕业大纲,你的研究领域还是要自己挖掘。不过英国注重专业的“精深”,美国注重学习的“宽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gcjp/13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