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在镇原县举办了“创造,我们的发现之旅”流动展览暨小灯泡研学教育培训系列活动。本次展览以“中国古今科技发明”为主旨,依托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珍贵文物,全面展示中国古今科学家和工匠杰出的创造力,不断强化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认同。
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静出席开幕式,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晓峰出席并致辞,国家博物馆社教部主任胡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慕瑶出席开幕式,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贾翠艳主持。
单威说,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肩负着保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的职责和使命。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够让更多青少年对我们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在历史上的创造和在人类世界中作出的贡献有新的了解,鼓励大家通过学习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闫晓峰在致辞中说,国家博物馆和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将这次展览活动安排在镇原县举行,充分体现了对庆阳老区扶贫事业的关心支持,也是对市、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文物保护人才培训的有力帮助。希望国家博物馆和基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指导庆阳的文物保护事业,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历史文化。
开幕式结束后,来宾参观了“创造,我们的发现之旅”展馆和县博物馆历史文物展馆,并邀请了东街小学学生参观展览并组织开展了社教体验活动。镇原县东街小学五年级学生袁嘉宝说:“通过这次的展览,我了解了古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出游方式的变化过程,通过对他们的了解,使我知道了我们更应该自强不息,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继续发扬中华历史文明,继续探索发现历史的奥秘。”
据悉,“创造,我们的发现之旅”展览是聚焦贫困县青少年,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藏品为依托,选取69件(组)珍贵文物,通俗有趣的方式展现了古往今来世世代代中国人在衣食住行、文体科技等方面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国创造”,及创造背后蕴含的中国古人的智慧,自觉承担博物馆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使命,以创新精神为内核,让文化的春雨滋润青少年的心灵,引领贫困地区青少年感受知识的力量与创造的魅力,帮助青少年朋友们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力,达到“志智双扶”的目的。
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静说:“我代表中国华夏遗产基金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一起联合做了这次“创造,我们的发现之旅”下到基层,这些边区的孩子们很难到北京,到国家博物馆,我们这次是特地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让他们感觉这些文物,这些历史故事,所以我们这次用心准备了这个展览带过来,跟孩子们互动”。
据了解,该活动将以镇原县为起点,还会以流动展览的形式覆盖甘肃省东乡、临夏等8个未脱贫县,以及以线上展览教育的形式覆盖全国52个未脱贫的贫困县。
国家博物馆社教部主任胡健说:“今年是扶贫的决胜年,我们主要针对未脱贫地区的儿童设计了这个“创造,我们的发现之旅”,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启发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奥妙,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能够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好好学习,用知识谱写人生,用智慧创造未来”。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中国工农红军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八珠红军小学、中国工农红军甘肃合水贺龙希望小学、华池列宁红军小学等学校校长和学生代表。西峰区、宁县、环县等8县区博物馆馆长和讲解员,以及广大文物爱好者和关心支持热爱文博事业的各界人士。
END(记者:祁延杰)
来源:镇原县融媒体中心
总监
张占英
总编
李红弟
责编
张胜先
编辑王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