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王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牛伴随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将自己的形象留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遗存之中。2月9日,“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大量与牛有关的典故和文化阐释。在农耕社会生产生活基础上孕育出的田园诗意与牧野意趣,催生了与牛有关的丰富艺术创作。本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余件(套),其中既有融汇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铜礼器、颇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雕塑、绘画作品。依据老子出关、牛郎织女、吴牛喘月等历史典故绘制的图像让传奇故事更加形象生动;描绘渔樵耕读的书画、瓷器承载着农耕社会最朴实的夙愿和期待;盘车图、豳风时序歌图、嫁娶图等将牛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连;牧笛图、秋郊归牧图等绘画作品则在虚实之间抒发着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情怀。本次展览分为与牛为伴、牛为艺源、春牛颂福三个单元,从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艺术雕绘等各个方面系统展示牛的历史、文化和与牛有关的节俗信仰。第一单元重点介绍自先秦时期以来,牛与人类社会相依为伴的历史与文化,从祭祀、农耕、生肖、日常生活、节俗信仰、情感寄托等方面展示牛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重点展品有:兽面纹青铜鬲、陶牛、古滇国立牛青铜钺、粉彩耕织图尊、耕织图册、十二生肖陶俑等。第二单元重点介绍与牛、牛文化有关的审美意趣与艺术创作,从古色牧野、艺笔新抒、应物象形三个维度展示自古以来与牛相关的绘画、雕塑艺术作品。重点展品有:牧笛图册、嫁娶图、豳风时序歌图卷、牧野山水图册、张村的秦川牛、牦牛图等。第三单元:春牛颂福重点展示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以牛、牛年为主题的雕塑、楹联、绘画作品,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贺岁迎春,纳福致祥。重点展品有:石膏牦牛像、铜牛、老子出关铜像等。在农历辛丑牛年来临之际,“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旨在温暖人心、振奋精神,努力烘托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聚气凝神。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本期编辑:庄元觉得好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