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冀生《清华大学二校门》
年1月16日上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的“高冀生钢笔建筑速写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高冀生先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的学生。50余年来,高冀生先生坚持以钢笔画表现自己的建筑感受并记录建筑艺术取得成就,累积了众多展现国内各地建筑风貌的作品,如《济南车站》()、《绍兴三味书屋旁》()、《福州鼓山喝水岩》()、《北京长城》();又有异域建筑及其风情的速写,如《捷克布拉格查理桥头》()、《莫斯科红场》()、《英国曼彻斯特大教堂》()、《匈牙利云堡古迹》()等。本次高先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所展出的件作品,既表现了他的钢笔画艺术风采,又表现了他的建筑艺术情怀,还表现出他一以贯之热爱和实践钢笔画的精神追求。高先生从这次展览的作品中选出60件精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展览前言建筑是造型艺术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类别,它往往涵盖工艺、绘画、雕塑等各个方面,集其大成而代表一个时代最高的文化成就,并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整个发展过程。车尔尼雪夫斯基称其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从美感要求。”正因为这种美的要求,故在其基础的部分往往也是需要造型艺术的各个方面的修炼,其中绘画的基础是实现其对于空间构建理想的最基本的保障。
在建筑学教学中,水彩画和钢笔画是传统的必修课。在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发展史上,钢笔画和水彩画的代表性画家基本上都是建筑学专业中的名家。就钢笔画(硬笔画)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无数的大师也都用钢笔(硬笔)画出了至今都令后人值得珍重的作品,尽管它们常常被列入草图、速写之列,与那些代表作相比只是一些小品或即兴之作,但是,它们的情趣则别有一番味道,所表现出来的与那些代表作之间的多方面关联,常常为业内人士所追捧。
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创建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是我国培养建筑师的摇篮。建筑师这个称谓在国人心中比较陌生,而在西方国家,把建筑师视为艺术家,其社会地位很高。梁思成、林徽因二位先生不仅是建筑学家,也是美术学家。在我国近现代建筑学专业的教育史上,很多后来成为著名建筑师的人不少是从钢笔画开始他们专业道路的。掌握以钢笔或硬笔快速画出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技法是建筑师的基本功,对形象思维、方案构思、快速表达以及设计创意等都至关重要,而对建筑师的培养与长远的执业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电脑时代之前是这样。显然,电脑时代颠覆了一些传统的基础,可是,绘画的基础以及审美的能力依然是驾驭建筑美学的方向。
高冀生先生是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学家,著名建筑师,他是50余年来坚持以钢笔画表现自己的建筑感受并记录建筑艺术取得成就的建筑钢笔画画家。因此,他累积了众多展现国内各地建筑风貌的作品,如《济南车站》()《绍兴三味书屋旁》()《福州鼓山喝水岩》()《北京长城》(),又有异域建筑及其风情的速写,如《捷克布拉格查理桥头》()《莫斯科红场》()《英国曼彻斯特大教堂》()《匈牙利云岗古迹》()等。本次高先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所展出的余件作品,既表现了他的钢笔画艺术风采,又表现了他的建筑艺术情怀,还表现出他一以贯之热爱和实践钢笔画的精神追求。
高先生的钢笔速写画是一种徒手绘图功力的训练和积累,这是他以此用于建筑设计创意表达的基本方式,又是他审美理想的一种表现。先生有深厚的素描造型基础,同时又不断吸收中国画用笔的方法,他在中西兼容的过程中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以线条构建的黑白世界。显然,钢笔画以其工具的简捷和携带的便利成为随手记录与表现的最方便有效的手段。而随着久而久之所带来的技法和表现手法的成熟,钢笔线条在表现建筑构造和空间上就更为便捷。在审美上,线条的疏密以及所构建的黑白关系,都给人们以一种独特的美感。高先生的作品力求准确、严谨、简洁、概括、鲜明并省时的表现景物对象,这已成为他终身的爱好。他创作的钢笔建筑画在审美上的独特内涵,将这一类绘画带入到有别于其它绘画的另一个高地。
作为建筑师的高冀生先生半个世纪以来,参与过50余座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和40余座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在这些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他前期快速绘制的方案草图和以此为基础的设计。高先生的实践和成就说明了钢笔画这一绘画艺术形式除了具有突出的建筑设计创作与执业的价值之外,还具有可供艺术欣赏的独特价值。我相信,这些与建筑关联的绘画能够唤醒我们重新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