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国庆大假去国家博物馆看展览吧

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

/9/11-12/10

北19展厅

本展览精选出百余件(套)近年来新入藏的代表性文物,分为宗邦重器、文人翰墨、出世神韵、传世良工和国宝回归五个单元进行展示,希望通过此展给广大观众带来历史和艺术的享受,同时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文物征集工作的重要意义,发大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情怀,增强国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保护鲨鱼——艺术巡回展/8/21-10/10北2-3展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保护鲨鱼——艺术巡回展”旨在聚焦拯救鲨鱼与保护海洋的环保主题,用艺术家的行动呼唤社会的共识,将艺术作品、艺术展览与公益事业结合起来,发挥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特有的社会作用。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侨福艺动与国际著名非盈利组织“野生救援”共同协办。

本次展览已经是此国际艺术巡回展的第三站,参与展览的中外当代艺术家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作品来唤醒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用艺术的力量来改变世界。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

/7/11-10/7

南14展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刻辞甲骨和带铭青铜器数量颇丰,其铭文涉及历史、宗教、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书法价值。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系统性文字,其造字方式、书写风格对中国文字造成了开创性的影响。

本展览共展示商代甲骨文及两周、秦汉时期的金文近百幅,其中不少书迹是历代众多书法名家心慕手追的法书典范,堪称甲骨文、金文收藏的珍品。藉此机会,广大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商周甲骨文、金文,探究文字艺术演变,思考古今书法传承,进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抱华追梦——何水法花鸟画展/9/26-10/11南1、南4展厅

年,刘海粟先生有言:“何水法这个小青年将来有两个可能:一是昙花—现,二是大器晚成。”

40年后,作为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领军人物,何水法先生虽年亦古稀,但仍壮心不已。作为其第三次进京个人大展,他的作品依旧以其独特的“何氏”风格,磅礴的气势,盎然的生机,有声有色地引领着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时代风向标。

何水法,祖籍绍兴,年生于杭州,现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本次《抱华追梦》展览酝酿了近三年的时间,展示了何先生众多第一次面世的大写意新作。既有大气磅礴的鸿篇巨制《二月花放春如海》、《天香》、《梦霞》、《万丈红霄》、《望湖楼怀古》,也有婉约细腻的没骨小品,韵味隽永的精妙笔墨,仿佛是一首交响诗,书写着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他感知的时代气象。

正道沧桑——刘宝纯诗书画全国巡展

/9/26-10/10

北1、北4展厅

刘宝纯,年生于山东荣成,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山东画院名誉院长,历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美协理事。

刘宝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新山水画一派延续发展的重要代表,他笔下巍峨的泰山,浩荡的黄河,澎湃的沧海,挺拔的青松,无不寄托着他对美好生活与精神理想的执著追求,作品改变了传统山水画水墨为上的审美准则,给人们带来新的精神风貌。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专题陈列(常设)

南12展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重视对古代书法的征集与收藏,历经百余年的努力和积累,至今收藏古代书法门类涵盖甲骨、金文、陶文、砖瓦文、玺印、钱币、文书、写经、碑拓、宋元明清书家名作,数量已达3万余件,这一数量在国内同类收藏中位居前列。这些书迹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能够充分反应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变化,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美木艺——中国明清家具珍品专题陈列

北9展厅

本展览所遴选的近百件家具珍品,均为中国明清时期的髹漆家具和硬木家具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巅峰时期的代表。展览力求通过中国明清时期家具珍品的展示,使广大观众充分了解明清家具的造型方式和工艺特点,全面感受明清家具所蕴涵的深厚、柔美、风雅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进而深刻认知中国古代家具之“大美”之所在!

宋代石刻艺术专题陈列三层公共空间大回廊

《宋代石刻艺术》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开放空间举办的重要专题陈列,旨在通过内容丰富的石刻精品,向观众展示两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丧葬习俗以及匠心独运的宋代石刻艺术。

本次展出的30尊浮雕画像,汇集了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多数属首次展出。特别是风姿绰约、惟妙惟肖的侍女形象,各不相同而皆有意趣:有的奉梳妆洒扫,有的侍饮宴起居,有的献歌舞音乐,各有职司,分工明确。她们眉目传情,欲语欲动,使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宋代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物形象,更能感受到雕塑家精湛的技艺。这些浮雕精品是研究同类宋墓与宋代社会史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专题陈列(常设)北区三层17号展厅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是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从未中断的物质文明:原始社会的彩陶、黑陶、商周时期的白陶、陶釉,以及之后相继出现的青瓷、白瓷、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甚至琉璃、珐花、紫砂器等,美不胜收,蜚声寰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瓷甚丰,特选百余件(套)古代瓷器精品陈列于本展览中,以飨广大观众。展览分为三个单元:颜色釉瓷艺术、釉下彩瓷艺术和釉上彩瓷艺术。展品年代由西周贯穿至清末,其中南北朝时期的青釉莲花尊、唐代秘色瓷、元代青花云龙纹罐、明永乐的青花折枝牡丹纹折沿盘、清康熙的珐琅彩缠枝花卉纹蒜头瓶、清雍正的粉彩过墙枝桃纹盘、清乾隆的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等均为陶瓷史中的精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专题陈列北区二层8号展厅

非洲这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之一,有许多不同文化、习俗特征的国家、民族和部落,他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中非和西非地区,是非洲传统雕刻产生和发展的核心区域。这里的雕刻类型多样,风格各异,既不乏写实性,又有恰到好处的夸张变形和强有力的节奏,透露出原始朴拙的生命和自然之美。非洲雕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与非洲传统宗教、道德伦理、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工具,反映了非洲人朴素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这种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以及历经千百年来仍然保有着的鲜明的精神独立性,使非洲雕刻成为世界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并深深地影响了布拉克、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大师的创作,推动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小儿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zn/2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