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博物馆合作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11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德国驻华使馆主办的“中德博物馆合作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郑浩、德国驻华大使葛策博士出席论坛,来自中德两国的13家知名博物馆及研究机构参与交流。论坛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主持。王春法作主旨发言,在介绍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时重点强调了中国博物馆智慧化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的介入、新技术的应用将让更多文物“活起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具创意的博物馆文化产品。在中德博物馆合作领域,他表示要推动建立中德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平台与共享机制,共同促进文物保护与研究、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科研人才培养与交流,携手遏制文物犯罪。郑浩在致辞中梳理了两国博物馆界的合作轨迹,对所有为推动中德博物馆合作付出努力的机构和人士表示感谢。他说,两国博物馆合作成果丰硕、亮点频频,希望双方未来在互办展览、人员互访、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公共教育等方面深入挖掘交流合作潜力。葛策博士在发言中表示,中德博物馆的交流成果,不应仅局限在专家领域,也应被公众感受和认知,从而使两国人民了解彼此文化的丰富性。参加本次论坛的中方机构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德方出席论坛的包括德累斯顿工艺美术博物馆、伦巴赫美术馆、五洲博物馆、维特拉设计博物馆、柏林民族学博物馆和亚洲艺术博物馆,以及柏林洪堡论坛和歌德学院等文化机构。与会代表紧紧围绕“博物馆交流的潜力与多样性”主题,结合自身特点特色、优势项目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充分展示,并就可以开展合作的领域及方向进行深入交流。论坛结束后,与会代表参观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和“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中德两国作为欧亚大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都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与文明成果,加强两国博物馆的合作无疑将更好地促进中德民心相通。通过本次论坛,中德博物馆将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双向沟通、融合创新、扎实合作,推动两国博物馆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前校长访问中国国家博物馆11月26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前校长、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馆学术委员会主席、理论物理学荣誉教授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到访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与古特弗罗因德举行会谈,并就合作举办爱因斯坦主题展览进行磋商。古特弗罗因德详细介绍了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馆的馆藏,并表示希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王春法对双方合作举办爱因斯坦主题展览表示支持,并就展览细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王春法说,爱因斯坦是一位在国际社会享有极高声誉的伟大科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希望以方进一步充实展览内容,为中国观众呈现一个生动、立体、全面展示爱因斯坦生平和科学成就的展览。会谈中,双方就深化合作达成共识。古特弗罗因德邀请中国国家博物馆派代表访问希伯来大学,洽谈展览合作细节。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外学者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11月20日,参加纪念孔子诞辰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的中外代表余人到访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会见了到访的参会代表并致欢迎辞。王春法介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在国博收藏的万余件藏品中,包括大量儒家文化的历史物证。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有很多反映儒家文化和礼仪的珍贵文物。如甘肃武威出土的西汉《仪礼·士相见之礼》木简和东汉时期的官定儒家经本“熹平石经”残石等。王春法表示,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展示,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列出来、展示出来。为纪念孔子诞辰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拟于12月举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展览主要依托国博馆藏孔子文化资源,并商借部分国内相关单位藏品,展现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思想形成、发展以及传承的历史;展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团参观了“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国博举办“货币与王朝”国际学术研讨活动近日,“货币与王朝:国际视野下钱币的影响与改变”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这是首次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较大规模的国际钱币学术研讨活动,活动由国博研究院钱币研究所承办。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在研讨活动开幕式上致辞,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钱币领域的收藏及研究现状。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刘振堂表示愿作桥梁纽带,让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西方钱币入藏国博。来自英国、法国、日本、阿塞拜疆等国家,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中国钱币学会、澳门钱币学会等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活动。与会专家深入研讨东西方两种不同货币体系所产生的影响,王朝间钱币的交流与交融轨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钱币及战争对货币的影响,以及贸易对中西方货币体系的改变等重要议题。研讨内容上起先秦,下至明清,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