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来见你国博这场展拿出许多压箱底藏

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704/4202013.html

“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7月15日起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现身其中的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据了解,本次展览相当难得,所展出的明清肖像画许多是在国博库房里沉睡多年的未展作品,首次与公众见面。

展览一共分为四个单元,既可略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肖像画特色,亦可了解明清时期肖像画的嬗变与演进历程。

展馆现场

第一单元为帝王、皇族。帝王和皇族成员在明清肖像画中占重要部分。帝王御容,大多为正面形象,形象威严,着朝服,在肖像画中举足轻重,甚至出现同一个人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版本的肖像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展馆现场图

清俞明明太祖朱元璋正形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图为晚清民国时期画家俞明所绘。俞明(-),字涤凡,一作涤烦,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擅画花卉、人物,尤其长于画肖像。在此图右下侧,有朱文方印“俞明恭摹”,此图是朱元璋正形像中较为标准的画像,是其壮年形象。

明太祖朱元璋异形像明无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图无款,但从画风看,为明代作品。在朱元璋画像中,此类异形像并不少见。其共同点是脸颊变形拉长,下巴向前凸出,脸上不同程度地布满黑痣,与正形像形成截然不同的反差。

第二单元是雅集、行乐。雅集和行乐是明清时期文人肖像的重要表现形式。雅集图既有兰亭修褉、西园雅集、玉山雅集、杏园雅集等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聚,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文人自发聚会。他们均为文人群像,是将众多文人置于林泉高致或宴游玩赏之中,烘托出群体性的文人雅趣。

明无款五同会图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五同会图》描绘的是发生在明弘治十六年的一场在京同乡聚会,所绘五人皆是来自吴门(今苏州)的在朝高官,按画卷上从右往左的顺序分别是礼部尚书吴宽、礼部侍郎常熟郎李杰、南京副都御史长洲陈璚、吏部侍郎王鏊和太仆寺卿吴江吴洪,其余还绘有仆人、侍从五人煮茶烹茗、携琴奏,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园中有亭台、坐榻、石案清供,陈设器物讲究,间太湖石、松竹、鹤、鹿点缀其间。

卷后有署名吴宽、王鏊、吴洪的题跋,再后有吴洪第十世孙吴至慎、长洲后学沈德潜、觉罗雅尔哈善、会稽后学傅臣露、钝斋吴郁生题,裱边外又有钝斋吴郁生、长洲后学章钰题。

此种文人雅集图图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香山九老图》、宋《睢阳五老图》《洛社耆英图》等,到了明代又有《杏园雅集图》等。

在清代,还有不少画家画过行乐图模式的自画像,如华喦、罗聘、吴荣光、任伯年等均有相关作品行世。雅集和行乐图既是明清时期文人肖像的代表,也是这一时期将肖像画与山水画熔铸一体的典范。这类肖像画多为手卷,且名家题咏殆遍,因而在艺术性之外,尚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第三单元是名臣、名士、闺秀。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名臣和名士都在明清肖像画中占据重要分量。名臣、名士肖像,既有朝服,也有便装;既有端庄的正面像,亦有随意的行迹图,具有膜拜、瞻仰与纪念的意义。

清无款李清照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闺秀是明清肖像画的另一组成部分,其形象不贵工致娇艳,贵在于淡雅清秀且侧重于艺术渲染,具有观赏与娱乐性功能。也有一些这类肖像是写前朝人物,故多为传移模写,往往出现程式化倾向。闺秀形象的变迁反映出身份认同和画风变革的轨迹,亦能折射出审美趣好的递变,其艺术性要远超其实用性功能。

第四单元为学者像传。清代学者和历代文苑像传是国博肖像画藏品的重要特色。前者曾经出版过单色影印本,后者则极少露面。两种像传是由文史学者和书画鉴藏家叶恭绰(—)家族捐赠,卷帙浩繁,来源清晰,是了解历代(尤其是清代)学者肖像的重要图像文献。

《清代学者象传》顾炎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现场还设置了电子互动屏,划一划,前贤容貌尽在眼前。

怎么样,是不是很想去看看呀?

如果遇见他们,你又会准备和他们说些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yzn/12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