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漳州港的红头船xcm年
日前,作为广州日报“海上丝绸之路”大型采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广州日报、广东画院主办的冯少协“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油画观摩座谈会在广州艺博院举行,研讨会学术主持——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会前接受了记者专访。他对冯少协已经完成的22幅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历史感与艺术想象的双重奏”,他同时期待冯少协的创作,能吸引更多的艺术家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和关切,投入到历史题材的创作中来。
广州日报:作为此次“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油画全球展的学术主持人,请问您如何看待冯少协系列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陈履生:在中国美术史上,之前以海上贸易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基本都是零星的,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进行系列创作,这还是“史上第一次”。其实,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海上贸易持续千年,留下了大量的史迹和遗存,在世界很多博物馆中也都收藏有大量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海上贸易的历史过程和细节。但是,如果要让公众对“海上丝绸之路”产生更亲切的体验与更浓厚的兴趣,就需要有艺术家以这些细节作为参照进行再创作,呈现出生动的具象。这一系列作品弥补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缺乏影像记录的遗憾,也能更好地打动和教育公众,从这个意义上说,冯少协的这一系列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广州日报:您与冯少协相识多年,您觉得他在艺术创作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特质是什么?
陈履生:不管是他早期以文化市场乱象为主题创作的系列绘画,还是后来《中东的鸽子》、《百年广州》系列,直到今天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油画的创作,都反映出了他在创作上一个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对社会现实的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