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博物馆观众”专栏的文章既涉及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全面反思(于淼,王思怡),也涉及到博物馆观众调查与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具体方法(李军,盛洁桦),还有以问卷设计、参与观察、焦点小组、影像记录与行为分析、实验测试以及运用心理学与学习发展等理论方法开展的个案研究(陈成军,王思怡,Rebecca,Kaleen,等)。
曾经,作为物的专门的收藏、保管和展示机构,博物馆以各种理论和方法研究物、表达物;现在,当服务社会及其发展成为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后,博物馆也在以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观众。这是博物馆学的极大拓展,一个贯通人与物的更具整合性的博物馆学正在形成之中。
对于观众,博物馆曾经有过限制进入、规训、迎合、娱乐等等不同的视角和处理方法,今天,则渐渐将目标锁定在学习和教育(曹兵武),尤其是对于孩子,博物馆已经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之外的第三空间。著名的瑞吉欧学前教育法,在博物馆获得了热烈的响应和巨大的成功(周靖景)。因此,作为观众研究的延伸,关于博物馆的亲子观众、儿童教育以及儿童博物馆类文章在本期也占了较大的篇幅(第61页-页)。
这些研究,无论是针对观众的调查、观察、评估,还是博物馆里对观众的引导、指导和辅助,都不仅像工业和商业领域中的消费者研究一样,可以改善观众参观博物馆的体验,或者让他们在博物馆空间里获得更大的收获,其实也是在将博物馆里的物和观众整合成为一种新型关系模式,促成物与观众的合理对接,从而重构人与物的关系,完善人类生存的世界及其可持续发展。这些研究也会促使博物馆从新的角度反思物和处理物,形成新物学,并促成博物馆自身空间或者场域性质的不断调整和变化——白癜风形成的原因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