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此系列主要为个人整理中国国家博物馆老师讲解过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展品,个别展品记忆可能不太准确,还望指正~1、坊、市。唐朝是强盛且开放的王朝,当时世界上尤其东南亚地区许多商人、使臣前往唐朝。长安城作为唐朝的首都,是当时全世界唯一一座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下图是长安城平面布局图,长安城周圈36.9公里,介乎于现在北京二环三环之间,基本上是边长9公里的一个正方形。长安城布局分为三个部分:皇帝居住的宫城、皇帝与各衙署办公的皇城、老百姓居住的外郭城。城市内以棋盘形布局,交易和居住场所分开,交易场所为市,居住场所为坊。其中,市分为东西二市,依据晨钟暮鼓开闭市,鼓声止后即宵禁,街上不得见人。2、玄奘西行。玄奘是继法显之后中国非常著名的西行求法的高僧。法显之后西行求法之人延绵不绝,但仍旧无法解决音译意译的问题。佛经从西域传来如果采用音译就会易读难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却不知道佛经的含义;如果采用意译,其一是难以保障翻译的准确性,其二是翻译内容晦涩拗口,所以还是要参考佛经原件。自两汉至两宋一千余年,我国共翻译佛经余部,共计余卷,宋以后不再翻译新经。玄奘此次西行不是《西游记》中描述由太宗派遣前往西域求法,而是“偷渡”出国的。由于唐朝建立不久,与突厥战事未平,所以国家不允许百姓私自出国。玄奘于公元年(也有说公元年)自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过玉门关,此时玉门关守将阻拦玄奘出关,玄奘说服守将偷偷将其放出关外,玄奘沿天山北麓进入犍陀罗,游历五印(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17年后,玄奘走陆路回到长安,自西域带回佛经部,圆寂前译出佛经74部,且这74部经书均为旧译。也就是说,这些经书在玄奘之前已有人译过,经过比较,玄奘音译意译以及哲学名词的选取都是最为恰当的,易读易懂且严谨,因此,玄奘号称为我国最伟大的译经家。下图一中红色路线为玄奘西行线路。此石莲花座下方形座上题记,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件有可能是玄奘亲笔所写的题记。(↓图片来源于)我国除了西行求法,也一直输出僧人进行传法,唐代比较著名的便是鉴真东渡。天宝十二年(公元年),鉴真经历了前五次的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抵达了日本奈良。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迎接鉴真弘法,在奈良完全按照唐代建筑修建了招提寺(见上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原来的史学观认为,中原宋朝为汉民族建立的正统王朝,而其他几个王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因此在说这几个朝代的时候,应该把宋放在最前面;而现在史学观点发生变化,认为应该将这几个王朝按照建立时间排序,因此顺序改为辽宋夏金元。公元年,耶律阿保机建立王朝,国号契丹,其子改国号为辽。经学者研究,契丹与辽是同一个国家在对内和对外时的不同称呼,在宋称辽,对内称契丹,所以在一些契丹国志中一直可见契丹二字。3、鎏金银鞍饰。鞍饰是装饰在马鞍外的装饰物,当时北宋有句民间有言,称“蜀锦、定瓷、契丹鞍皆天下第一”。契丹建国后,主要对外国际关系就是对北宋。当时石敬瑭为了称帝,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建立北宋后,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一直打算收复幽云十六州,因而战争不断,但是胜少败多。契丹是游牧民族,地处苦寒,有秋天南下劫掠以储备过冬物资的习惯,因而常侵扰宋朝百姓。(↑上图来自国家博物馆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