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磅礴”来形容某个博物馆似乎不太贴切,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确是有这样的气势。
近20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它方正敞亮;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它自有威严。作为一座国家级的博物馆,国博在诸多博物馆中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年游客接待量达到万人次围绕着它有着许多赞誉:中华文化祠堂、文明祖庙、文化艺术殿堂......所有这些称呼都指示着国博的显要与特殊。
国博内部展厅陈设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而言,国博提供了最为生动的,翔实的引注:在这里,文明、道德、文化、伦理,全都拥有了最具现化的实体。
面对这千年来未曾中断的历史长河,如今,我们若是想要回望,又该撷取哪一瓢?或许,只有走进国博,我们才能获得答案。
1.国博是如何讲述“什么是中国”的故事?
刚刚落成的国博“记录历史”,是国博的其中一项功能,而如何“展示历史”,亦是其更为重要的一面。不同于地方博物馆集中在讲述一个地好人美的故事,向内,国博承载着文明的脉动;对外,它具体而明晰地代表了中国。也是由此,在国博的展设中,它试图向我们所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是中国”的故事。
这是一个宏大而细腻的叙事:华夏、九州、中国,名字的变换中,即已经向我们揭示出历史的其中一角:疆土的扩张、战争的风起云涌、残酷的厮杀、浪漫的史诗、璀璨的盛世....有关于中国的种种,既应该是庞大的,也同样是复杂的。
年《中国通史陈列》展厅的陈设,图源:爱历史如何才能从容地讲好这个故事?在年举办的《中国通史陈列》展中,我们即可瞥见国博的深厚功力。
国博的前身分属于两个重要的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年,两个博物馆共同协作以承办《中国通史陈列》,这次合作,也为后来的两馆合并奠定了基础。
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文物的价值仅仅停留在“古玩”的层面。因而,这次展览既是首次公开向大众展示国之珍宝,同时也是第一次以文物作为展览之形式,试图以更生动的方式去讲述中国历史。
正在观展的人们,图源:爱历史为了这次展览,除去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当时还特意召集了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夏鼐、商承柞、邓广铭、闫文儒、贾兰坡、郭宝钧、安志敏、苏秉琦、王毓铨这样重量级的专家,由他们共同进行布展的策划。
同时,还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征调了大量文物,许多地方博物馆的库存文物都被全部搬来,就连原本的镇馆之宝,也从此永远的留在了国博的橱窗当中。
四羊方尊。在长沙被发现的四羊方尊青铜器原隶属于湖南省博物馆,作为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运送到国家博物馆后,便永远的留在了这里。图源:国家博物馆。年的《中国通史陈列》展,奠定了国博建立后的基础形构,今天国博的基础展厅仍是在参照了此次展览的基础上,才分设成“古代中国”与“复兴之路”两个部分。这其中的“古代中国”展则尤为精妙。
从时间跨度上看,“古代中国”展完整覆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清代的近千年历史,且均选取了大量的文物以印证当时史实。
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