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的4册书法主义文献终于出版了,加上之前的10卷(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院出版社的4册修订版、漓江出版社2个版本的《是我》、3册“艺术文献”,及阅读史《笔记》与《日记》,30年的生活压缩成了30册书。奈保尔说:不管你多么辛劳、付出多少艰辛,在你获得创意和满足时,时间总是能把它从你手中夺走......
尽管如此,我还是紧握手中的笔,一支记录图像,一支记录书写,还有一支看不见的笔记录了理想与坚持,我把它想象为意义。特别特别感谢出版家金宇先生与晓妮总编。
年世界变成了空城,城市像一个幽灵的空间。
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8位艺术家进行了空中聚会,实现了“文字与图像”的力量。
1月到3月,每天用线条笔划着“黑暗”时代的美丽局部,完成了90张欧洲中世纪的图画,女儿也伴随着,画了她平生最多的画。
年这样开始。
洛齐.4.26里斯本
中国传统与转型,在书法与艺术之间
阿德丽亚娜·叶星?AdrianaIezzi
新的欧洲项目ERC“WRITE”将探索当代艺术家使用汉字的创作实践,以发现汉字如何反映这个伟大的亚洲国家的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情景通过中国最传统、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书法,探索清晰而丰富的中国世界,以及在过去四十年中经历的巨大变革。这是一个由欧洲研究理事会(ERC)在「地平线」(Horizon)研究框架计划下资助的一个新的研究项目,由博洛尼亚大学口译和翻译系的研究员阿德丽亚娜·叶星主持(AdrianaIezzi)。
汉字及其书写、表现和使用的方式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核心,是中国艺术的源泉,也是中国艺术的最基本语言和元素。“中国的整个历史都与它的文字和书法史联系在一起,”阿德丽亚娜·叶星认为,“在当代,中国书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展成为涉及视觉和表演艺术各个领域的新形式。”
“WRITE”将探讨以中国书法为基础的新表现形式是如何在视觉艺术、装饰艺术、表演艺术以及涂鸦世界中出现的。“基于中国书法的新表现形式,我们将分析这些新形式如何不仅改变了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而且也改变了书法语言本身,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转型,”叶星再次强调:“我们将发现他们吸收、颠覆和重新诠释传统语言的创新方式,定义现代艺术身份,在保持中国不变的同时,参与国际艺术全球化的机制。”
在当代视觉艺术领域,中国书法已经转变为绘画、点线的抽象组合、轻描淡写的照片或基于数码笔触的艺术游戏。在装饰艺术中,文字失去了与语言意义的联系,成为商业元素或创造现代建筑和设计线条的元素。表演艺术将书法特有的节奏、活力、声音、动作转化为当代芭蕾舞的动作或爵士即兴创作的节奏情节。汉字显然已经成为涂鸦艺术的核心元素,街头的书法已经从毛泽东主义的宣传海报变成了精心制作的涂鸦作品。
“WRITE”项目将分析汉字和书法在中国艺术景观中的表现形式,以显示其与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的紧密联系。但也要发现,随着过去四十年这个伟大的亚洲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个传统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阿德丽亚娜·叶星?ERC“WRITE”研究项目首席研究员
年12月15日
注:文章转载自博洛尼亚大学网站
《洛齐写乐·博洛尼亚》序
阿德丽亚娜·叶星?AdrianaIezzi
这本名为《洛齐写乐·博洛尼亚》的书旨在讲述和见证年3月洛齐在博洛尼亚大学图书馆举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盛会。这场盛会是一场名为“洛齐写乐”的展览,是博洛尼亚大学献给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洛齐的礼物,感谢他的创造精神,因为他的独创性视野,彻底颠覆了中国书法两千多年历史的禁锢状态,建立了新的艺术思考和方式,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使得中国书法翻开了漫长而光辉的历史新一页。我们很幸运有这次展览,这位杰出的老师和他的作品第一次在博洛尼亚市和博洛尼亚大学图书馆展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特殊意义的环境,因为博洛尼亚这座城市代表了古老的意大利,大学图书馆是这个国家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拥有巨大的图书宝藏,具备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脉,古往今来西方唯美绝伦的智慧都聚集在这里,全部沉浸在书架、库房、阳台和立柱上,木制的拱门和半身像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一个珍贵的箱子,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保存着远东地区珍贵的文献。
对博洛尼亚大学来说,《洛齐·写乐》展览是一个独特的机会,洛齐的作品在图书馆所有的空间和大厅向公众开放,为博洛尼亚大学和城市的学生和公众提供了一个开始探索中国书法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及其与音乐的密切联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迷人旅程的机会。书法在中国一直是“艺术之王”,这是因为它与一个书写系统相联系,比如中国的书法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字都是一个词,但也是一个“画”,书写与绘画相互关联,书法也一直被音乐所同化,是“一种来自无与伦比的和谐音乐的诗歌艺术”,一种用毛笔画出和谐线条“节奏”的艺术。
在当代,有许多艺术家试图重新诠释中国传统书法的风格,赋予新的和原创的艺术形式,予以新的生命力,与西方艺术相互交融。洛齐是这个领域取得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当代“书法主义”思潮的发起者,正是他对书法与音乐连续性的反思,创作出了具有历史和当代意义的作品。
在展览中,洛齐以画册文献和立轴展板的形式,展示了6个系列的书法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覆盖了大学图书馆麦格纳大厅的整个空间,充满了立轴的优美旋律。主体系列之一是《墨乐:无声之歌》,这是一套书写在中国册页麻纸上和透明胶片上的作品,艺术家洛齐从著名的意大利歌曲如“我的太阳”和“桑塔露齐亚”及歌剧“图兰朵”、“弄臣”等咏叹调中获得灵感,它将这些旋律翻译成一系列书法符号,灵感来自敦煌曲谱系统中的古代文字,他很好地融合了抽象艺术和西方艺术,原创了他的“水墨交响曲”。洛齐通过博洛尼亚大学图书馆创建了一个我们称之为“文化共鸣”的东西方文化空间对话,建立了代表东西方文明和谐相遇的平台。这次展览对意大利公众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他们更接近中国书法,了解不同的音乐书写观念,以及音乐的“书写”是如何在中国诞生的。感谢洛齐最新的“福洛寿”系列作品,作品中嵌入的印度文字符号,使得作品成为更神秘和史无前例的抄本,其中包括最流行的佛教传统经典,“大般若经”(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因此,这次展览是一种证明,阐释和证实文化可以通过没有边界的方式,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它包容并跨越了所有的文化界限,向世界开放。
展览的开幕是一个巨大而最重要的礼节,那是如诗如歌那样纯粹的时刻。在就开幕典礼上,尊敬而亲切的校长弗朗切斯科·乌伯蒂尼教授主持了艺术家洛齐捐赠,由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是我》与《一个书法主义者洛齐》两本书的仪式。仪式之后,洛齐进行了一场书法音乐表演,大学乐队与洛齐的书写同步,展演在图书馆麦格纳大厅中央20米的长卷轴上展开。最初的书写在四重奏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洛齐书写了由敦煌曲谱转译而成的意大利著名歌剧咏叹调,将它们的音符转译成敦煌记谱系统,记录了“和声”符号,正如他在中国册页麻纸上和透明胶片上的作品一样,将中国古乐与意大利名歌相互转译,用视觉转换听觉。紧接其后,他书写中国经典名篇《兰亭集序》的前片段,描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文人雅士相聚的优美场景,一个文人群体愉快而深刻相遇相聚的经历,他们分享一个文化高度共有的时刻,聆听优美的音乐,以及在诗歌创作中所经历的感觉。观众们欣喜若狂地看到杰出艺术家洛齐用长长的毛笔与水墨书写同步流动,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被动感了,现场气氛具有魔幻的境界,这是一个真正令人难忘的时刻,被邀请的嘉宾都盛装出席,为此,我代表大家衷心感谢洛齐,也感谢他为这次展览的成功而所付出的一切。
我非常荣幸能成为这次美丽而具有历史意义活动的策展人,我感谢博洛尼亚大学校长、博洛尼亚大学图书馆、博洛尼亚大学口译与翻译系、博洛尼亚大学乐队和所有参与此次展览的重要嘉宾,我真的很难忘。
阿德丽亚娜·叶星AdrianaIezzi
年12月8日于博洛尼亚大学
写乐:意中文化的交汇
弗朗切斯科·乌贝蒂尼教授Prof.FrancescoUbertini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长
我很荣幸今天能在那么庄严和美丽的地方(博洛尼亚图书馆)见到洛齐教授。洛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字艺术家之一,他在世界各地都有展览和讲座,比如法国卢浮宫、美国华盛顿和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美术馆、东京美术馆、韩国庆北大学美术馆、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布兰达宫博物馆、热那亚公爵宫等美术馆。这是他第一次在博洛尼亚市的个人展览。
我很感谢他,因为他今天来我们的城市,证明博洛尼亚大学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友好合作。我也很感谢他,因为他在这里展出了非常漂亮的作品,还要感谢他,因为他把二本珍贵的书送给我们的图书馆。这一本是艺术家自己的书,也是他的艺术作品,年获得了中国最美丽书的荣誉,另一本是博洛尼亚大学阿德丽亚娜·叶星教授的书,是她写作和研究洛齐老师艺术的专著,这本书也获得了中国最高的学术资助和奖项。最后我非常感谢他,因为今天晚上跟博洛尼亚大学乐队一起表演。
艺术是联系人的一种方式,也是遥远国家之间的交汇点,所以艺术能把意大利和中国这两个遥远国家汇集在一起。今天在这里有很多中国文字和书法作品,书法是中国最重要的艺术之一,但对我们西方人来说中国书法几乎是未知的,有时也是难以理解的。书法是一门包含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艺术,因为它与中国汉字有关,中国汉字是世界上至今仍在使用最古老的文字。书法也是一门与中国重要的哲学原则有关的艺术,还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学的方式。
今天我们看到洛齐老师的作品形式是中国的,但也是意大利的,因为他从意大利的歌剧和歌曲中汲取灵感,比如一些作品的标题是“弄臣”和“我的太阳”,并用中国古代的音乐符号进行了转译。通过这些作品,洛齐老师创造了中国书法艺术和意大利音乐的结合,这是一种艺术的结合,成为意中两国之间的融汇。他用东方最古老的音乐曲谱创作这些作品,这些作品现在在西方最古老的大学展出,所以现在博洛尼亚大学是意中两国之间的交汇点。这个文化交汇点在博洛尼亚大学的文化智慧宝库中实现了,这个宝库就是大学古老图书馆。这个图书馆现在成为了中意两国之间的表演舞台。
最后,我再想要特别感谢洛齐老师,因为今天我有机会和他见面了。我希望今天的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是跟博洛尼亚大学一起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中的第一个,也希望这个活动能发展促进我们两个大学和国家之间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年3月25日
注:原文为意大利文由阿德丽亚娜·叶星翻译
《墨乐·米兰》序(节选)
阿德丽亚娜·叶星?AdrianaIezzi
……
同时,布雷拉国家图书馆中文档案馆藏的珍贵文献和书籍与书法系列一起展出。文献和书籍分为三个部分:一、布雷拉国家图书馆收藏从16世纪到19世纪东方文献,尤其是耶稣会会士编著的文献;二、爱德华达·马西(EdoardaMasi)档案馆的中国现代文献,尤其是中文和意大利语文学书籍;三、李可迪历史档案馆(ArchivioStoricoRicordi)的《图兰朵》文献。
开幕典礼上,尊敬而亲切的布雷拉国家图书馆馆长詹姆斯·布拉德本先生主持了艺术家洛齐捐赠,由图书馆收藏的《是我》这本书的仪式(此书年荣获了“中国最美的书”荣誉)。在展览期间,塞尔维奥书法家和著名国际音乐家进行了书法音乐表演。每一场表演都受到不同中国书体和音乐类型的启发。
《墨乐》展览年5月也在博洛尼亚大学弗里校区得到了延伸。洛齐和塞尔维奥作品在大学新的建筑空间展出。展览的开幕是一个巨大而最重要的礼节,那是如诗如歌那样纯粹的时刻。展览的介绍由策展人、艺术家以及一些学术界和市政府的杰出人士主持:弗里市文化委员会主任ElisaGiovanetti女士、博洛尼亚大学弗里校区校长FelixSanVicente教授、博洛尼亚大学多种语文和跨文化副校长PatrickLeech教授以及博洛尼亚大学口译和翻译系主任SilviaBernardini教授。安吉洛·马西尼(AngeloMasini)音乐学院的乐队演奏的优美旋律与书写同步,展演在大学大厅中央10米的长卷轴上展开,在二重奏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塞尔维奥和洛齐书写了中国名篇《静夜思》的李白诗歌。
我非常荣幸能成为这次美丽而具有历史意义活动的策展人,我感谢布雷拉美术馆和布雷拉国家图书馆馆长詹姆斯·布拉德本JamesBradburne、布雷拉国家图书馆、艺术家洛齐、艺术家塞尔维奥、布雷拉国家图书馆阿尔东·克雷托(AldoColetto)和玛丽娜·泽蒂(MarinaZetti),他们是米兰布雷拉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感谢博洛尼亚大学弗里校区口译与翻译系、MotokoUeyama教授、音乐学院的音乐家和所有参与此次展览的重要嘉宾,我真的很难忘。
阿德丽亚娜·叶星
年1月14日于博洛尼亚大学
《源自东方走向现代》序
罗塞勒·梅内加佐?RossellaMenegazzo
年11月26日,由米兰大学文化遗产与环境系主办的“源自东方走向现代”邀请三位著名艺术家LuigiSerafini、LuoQi和SilvioFerraginaDalì组建了一堂充满激情的讨论和现场视觉演绎,吸引了学生们和艺术家之间的积极互动。
事实上,这是一次与彼此之间产生长久友谊的研讨会,是对他们的作品和研究有真正的个案意义,并从视觉上发现三位艺术家之间存在的“不连贯的连贯性”。他们在表现形式上都是不同的,但他们有通过书写进行实验共同点。书写的深意,不只是复制、传承历史的风格与形式,更是一种超越流派和潮流界限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这种新事物是从书写、书法开始并交叉,从而扩大到符号的意义和含义。
鹿易吉·塞拉菲尼是一位艺术家、设计师、插画家和装置艺术家。在其中,他以非常敏锐的目光,将人类与自然与机器相互融合,创造出了新的虚构,未来主义,超现实世界。他还著有国际知名的《塞拉菲尼亚抄本》(CodexSerafinianus),这是一本艺术书籍,其中充满了丰富而优雅的书法,文字与虚构的符号相对应,与真实的古董法典中的图纸相伴而生,在这里看起来像是解释性的文字,具有科学的洞察力。他的艺术超越了语言范围,以无神作为一种艺术标志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
洛齐,艺术家、画家和书法家,他将中国传统古代文人的技法及材料例如宣纸水墨与西方前卫艺术相结合。他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了新观念的书法主义运动,挑战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构成的中文写作的复杂性,它们在视觉与听觉中,即便在完全抽象的世界中被完整流利地表达出来,我们也能在瞬间的感受中读懂它们的意义。强弱粗细变化的笔迹与其他广泛的液体,或几何形状的笔触交替出现。在中国宣纸卷上、在画布或透明的塑料上、以及新媒介材料上,让人回想起20世纪的西方艺术运动。洛齐在汉字结构无可争议的规则上提出挑战,他将它们融化成各种颜色与符号,并与它们玩耍在一起,以视觉、绘画符号的形式转换书法。他的代表著作《是我》获得了“中国最美的书”,也展示在德国“国际最美”的书展览中。
塞尔维奥·菲拉吉纳在他的艺术实验中,将科学工程形成的技术,以高度精确度的方法将中国书法文字自由发挥,直接或间接性之间转换,再次利用构造规则,而不是重复它们,打开一些新的规则,以此追寻跨越不同艺术的对角线。这就是他在音乐与书法研究中的工作,它将构成每个汉字的八个笔划翻译成音符:象形书法的书写代码转换成一个音乐代码,这样每个字符就变成了音乐:双重现场表演。
如果我必须找到涵盖这三位艺术家的定义,我会说这是“超越视野”。他们的故事起源于不同的道路,来自遥远的文化,但是通过艺术创作,他们超越了地域的范围,以不同的对话方式进行交流,彼此相遇。这就是,这次学术活动和研讨会的意义,获得了新的认识,并积极地融合了新的合作经验。
罗塞勒·梅内加佐RossellaMenegazzo
本次活动的策展人与学术主持/国立米兰大学文化遗产与环境系教授
年4月10日于威尼斯
《西园雅集》序
洛齐
本书是书法主义文献馆的文献,记录自年至年书法主义“西园”文献馆的活动。年后文献馆的主要“雅集”逐渐迁移到了欧洲与杭州之间。到现在,《西园雅集》的精神维系已经10年,没有终断。
《西园雅集》是书法主义文献馆的馆刊,首刊于年,年刊分春夏秋冬4辑,每辑在冬季出刊。记录由书法主义文献馆主办的活动,或与“书法主义”相关的信息。它是“书法主义”近10年的重要背景资料。10年来,文献馆除了举办历届书法主义展览和学术交流,(第9届到12届),还倡导举办了:“亚非国际当代艺术展”年展,年扩展为“亚非地中海国际当代艺术展”、《西园雅集·水墨名家》、《西园雅集·书法名家》年度活动、《在水一方》全国巡展、艺术讲座和国际文化交流等。这些活动虽然没有以“书法主义”命名,但是它们确是“书法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作为“书法主义”的信息索引,还记载了“书法主义”在米兰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和中国扬州大学共建“书法主义研究中心”的合作,更详细的文献资料现记录在《书法主义简史》和《开放的书法主义》中。
本书不是完整的《西园雅集》全刊,是把每辑的主要和关键的内容选编出来,制作成图片,压缩容量,便于检索,工作札记则完整保留。对原记述文字中一些笔误做了修正。
有关《西园雅集》的来龙去脉和书法主义文献馆的存在意义,荷兰莱顿大学葛思康博士《西园雅集参与一个重要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印学博物馆乔中石馆长《西园南社与书法主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徐明松总编《西园新雅集》的随记中得以描述,拙文《西园雅集·题记》记述了“书法主义”与“西园”与“南社”与“新文化”的“偶遇”。
感谢所有支持“西园雅集”的专家和艺术家,尤其是西塘县人民政府和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感谢江西美术出版社朱金宇社长,资深编辑李伍强和廖鹏先生,美好的记忆是最慰藉心灵和向前迈进的动力。
年12月冬至杭州
年7月修订于里斯本塔古胥斋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