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 既见国博,方知南(lang)北(
好久没有更新了,原因不用说只有一个字:懒。
……
诶当然不是啦,只是因为陈朝的故事真的好难讲啊..特别的愁,愁得我都只好去国家博物馆找灵感了,这么逛了半个月,果然收获了极多写作灵感!!
……虽然,结论跟陈朝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但是博物馆毕竟没有白逛。
感谢国博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这部神剧的契机[开心]。
我很负责任地讲,这剧的道具组都是神。
虽说《琅琊榜》宣称朝代是架空的,但是如果广电总局不开心,非得敲定历史背景,也很容易——皇帝姓萧又定都金陵(其实当时应该叫“建康”)的王朝,上下五千年就只有南朝梁,所以剧中人物服饰、用具和礼仪大致是南北朝时期的,应无异议。
本剧第一件令我感到惊艳的道具↓,出自第49集,
猜猜是什么~
谁?谁说这是饮水机的,给我出来!!……人家很高端的,才不会摆在茶水间呢→_→(注:图2那个模糊的人影是霓凰郡主)
这件东西名为“漏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计时工具,由水壶和带有刻度的沉箭组成。使用时,在壶中盛满水,将沉箭从横梁、壶盖中插入水中;随着时间流逝,壶中的水从壶嘴滴落,水面下降,浮力便会带动沉箭下沉,古人就可以根据刻度来读出时间过了多久。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件西汉的青铜漏壶,长相如下:
啊,不过西汉这个漏壶上的沉箭已经遗失,红色部分是灵魂画手三土画上去的示意图。
剧中很多场景都出现了漏壶,来表示气氛尴尬、度秒如年,比如~梁帝要给苏兄灌毒酒的时候~(真是良心的道具组,皇帝宫里的漏壶和穆王府的竟然不是同一个!)
或者是,演员表示能不能给我一首歌的时间,静静地把这拥抱变成永远……需要一点时间来深思熟虑。比如~靖王和苏兄手拉手一起去找长公主商议平反旧案的时候~背景里就出现了一只漏壶,而且跟梁帝、郡主那里的漏壶长得又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我的眼神完全无法离开这对红蓝cp)
除了以上场景,还有一处——当靖王怒砍铃绳,宗主绝望跪地的时候,背景里竟然也出现了一个梁帝宫中的同款漏壶。
嗯道理我都懂,可……你们为什么要在密道里摆一个漏壶?↓
计时的可能性是不大了,估计只是为了渲染一种“心如刀割,度秒如年”的氛围吧。
不过,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如果我们的铁骑……如果漏壶里的水越剩越少,压力就会越来越小,这必然要影响水滴的流速,导致计时出现误差;所以,古人在使用漏壶的同时,还要结合日晷来矫正误差。
古人真聪明。
除了铜壶滴漏,剧中的其他摆设为了还原时代也是颇费心思,常常一言不合就借鉴起历史文物来。
比如皇后手边的这个宫灯↓
它cos的完全就是汉代的彩绘雁鱼青铜釭(gāng)灯↓
此灯采用禽鸟衔鱼的传统艺术造型。在大雁的背上,有一个带柄的灯盘,用来放蜡烛;灯盘之上是两片弧形板围成的灯罩,能转动开合以调整挡风和光照;鱼身、雁颈和雁体中空相通,可以让烟尘通过,各个部分都可以拆卸清洗。
再比如宁国侯府门口的镇宅神兽,晚上看起来是这样的↓
白天看起来是这样的(sorry其实这张图里的神兽都模糊了,但是我非要贴~)
不愧是宁国侯府,就是气派,门口蹲的都不是石狮子,而很像是国博陈列的东汉石辟邪↓
辟邪是古人创造出来的神兽,造型奇特,大概长着:虎和狮的头,龙的角,马或牛的蹄,羊的须。中国的古人认为辟邪有“辟除邪秽”之意;还可以骑着它得道升仙。
所!以!说!辟邪常见的用途,其实是放置陵墓之前,镇~墓~用~
所!以!说,谢侯爷作为一品军侯,文化方面就差一点了,什么都不懂就乱给自己立flag。侯爷来世若有机会,还是在门前摆两个石狮子吧,么么。
又比如,梅宗主桌上毫不起眼的香熏↓
构造和国博收藏的晋朝香熏是差不多的↓
香熏,是熏炉的一种形式,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熏笼,下部是承盘。主要用于燃放香料。当炉内香料点燃时,香气就从炉上的镂孔中飘出,而承盘则用于接住香灰。
战国时起,古人就已经开始在室内熏香;汉代,青铜和陶制的熏炉流行起来;三国时期出现了瓷熏炉;两晋南北朝时期,瓷质熏炉成为日常用品。魏晋南北朝的贵族都盛行“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生活方式,曹操有个谋士叫荀彧,是熏香发烧友,香到了什么程度——凡是他坐过的席子,香味能留好几天。
那么像梅宗主这样翩翩佳公子,是必须要在案头摆个精致的熏炉的。
而过年的时候,宗主的案头就要摆一个象征着吉祥的羊形烛台~(古代“羊”与“祥”同音,羊即代表吉祥);它和国博里的青瓷羊形烛台一毛一样~
同一顿年夜饭,摆在江左盟员工们餐桌上的这只瓷壶……要不是它看起来太崭新太光鲜,我真的要怀疑剧组偷了国博的花釉瓷壶了…
还原度不要这么高好吗!!
至于剧中的车马(第49集梅长苏进宫面圣)
车驾的形态颇似国博的陶牛车模型(北朝)
只是,宗主乘坐的是马车,比牛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然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官员马车、牛车并用。其中,南朝齐、梁时期,太子常乘驾牛的画轮车。“二千石四品以上及列侯,皆给驾牛的轺车。诸王、三公有勋德者特加皂轮牛车。王公加礼者,给牛车。”
不知道苏哥哥这个客卿是几品,说不定坐牛车才是对的,……但是牛车走得忒慢,这要是牛车拉苏哥哥进一趟宫,观众可能会急死。
至于剧中的住宅(第28集的靖王府俯瞰视角)
和国博的陶质院落模型(三国·吴)
可以看出,靖王府和陶质院落模型的结构相似:前有厅堂,后有正房,两侧有厢房;前门正上方筑有门楼,围墙四角各有一座角屋,门楼和角屋是用来守护院落的。
陶质院落虽是随葬品,但应该是摹仿当时的建筑形式制作的。
场景还原得相当不错;不夸了,再夸道具组就上天了。
当然啦,尽管我对道具组的细致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处女座剧组还是犯了90%的古装剧都会犯的错误:
古琴的确是装逼利器,但如果装得不好,反受其辱。
许多粗制滥造的古装剧会搞不清古琴和古筝,经常演员弹着古琴,配音就配出了古筝曲(没错于妈我说的就是你);还有许多不愿多用心的古装剧会把古琴放反了(甄嬛同学你每次都在反弹古琴你造吗)……不过,恭喜《琅琊榜》很严谨,避开了以上两个特别low的纰漏~
剧组唯一的bug就是,宫羽菇凉弹琴的时候让古琴的琴轸放在了桌上。
古琴的琴轸必须要悬空!!!
因为琴轸位置决定了弦的高低,一定的外力很容易让琴轸松动,使琴弦走音。另外,琴轸的位置需要让演奏者随时方便调节:古琴在弹奏不同曲子时,可能采用不同的定弦方案,需要对某些弦的音高做调整。
具体怎么摆,可以参见宋徽宗的这张古琴↓
或者
国产剧的标杆——87版红楼梦,我们林妹妹每一次弹琴的时候,摆法、指法都是对的↓国内能把古琴完全摆放正确的古装剧并不多,就这点而言,《琅琊榜》仍需更严谨。
……
不过,就算不是“靠同行衬托得好”,《琅琊榜》在剧情、演技、服装、场景等方面的用心,已是有目共睹了;而本文对剧中道具的梳理,也只是冰山一角,略略证明剧组的认真态度和文化底蕴。
(同时证明三土不是只囿于胡歌的美色这么肤浅好么~)
毕竟,一部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绝对不是仅仅靠颜值就能撑起来的。
一起去国博吧,约不约~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白癫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