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星城

?

叨逼叨预警

字多预警

很长预警

继前年四川游后我得了个经验教训,写游记要趁热打铁,写得糙就糙点了,酸俗的创作欲在一段时间内还能滞留在保质期内,转过来年之后会拖延成永恒不写。记忆逐渐稀薄,成了沾在羽绒服上的隔周香水,其间的气味会变得似真非真,被后来的自己疯狂添油加醋,比如四川行。

这么一想,还是得写,马上写,写完就万岁。

这次出行半个月前定下的。选择长沙没别的目的,一是茶颜悦色,二是吃,游玩是最次要的。

原本计划去爬岳麓山,或者办个三日小团去张家界,后来掐指一算会有雨,阴风刺骨的天气,湿滑多雨的石板小径,和谁爬山都有股《隐秘的角落》秦昊的味道,还是算了。

因此定行程的时候非常轻松,时间绰绰有余,每天都够我们睡到日上三竿。查完种草的餐馆基本就完事儿。事前查交通实际很徒劳,到了当地不是步行就是打车,全程我们仅仅坐了一次地铁而已。

我对南方的冬天只有几年前的冬天去南京,当时穿着毛呢大衣,吃热包子都不冒热气儿,没有很冷的印象。事前问人,告诉我长沙最近多雨,是很冷的。很冷的是怎么个冷法?没有这个概念。

北方人(特指我自己)分冷,主要依靠老寒腿的防护等级区分。因为上身是很不稳定的,有很多种组合穿法,还有羽绒服这样的神装。下身就只有战战两股,可怜又可敬。

一层牛仔裤就毛毛冷,春秋必备毛毛冷。牛仔裤和秋裤一般叫开始冷了,这时候北方人的话题就和英国人论雨一样,你穿秋裤了吗,哟,我还没穿呢,穿与不穿和雨来或不来,都是薛定谔的问候法。如果到了加绒裤和秋裤一起上阵的时候,是真冷了,数九前头的日子,温度在零度上下徘徊,苟延残喘。数九的时候靠棉裤过活,数完九耕牛遍地走,毛裤快飞走。

北方的冷很朴实无华,它说冷就冷。南方不是这个套路,它不讲武德。

我穿羽绒服,刚到长沙,温度给我热一跟头。也可能是兴奋作祟。坐上车先把羽绒服脱了,车从黄花机场往市区里开,冷劲儿开始往回找补,湿冷湿冷地透过车窗往身上扑,不穿不行,穿了很热,只能藏式穿搭,穿一胳膊。

后来步行去黄兴广场吃饭,庆幸自己戴了帽子,不然湿重的冷气在脑袋边上盘旋,跟脑袋塞进鱼缸里装冷冻柜差不多,玻璃劲儿压得你特晕乎,头疼。

多亏羽绒服,身上竟还会很热。当时我在茶颜悦色的温柔乡里失了智,还把羽绒服的拉链拉开了。可是如果穿薄一层的毛呢大衣来,保准会冻到发抖。南方的天气就是这样迷惑而且不讲道理。

幸运的是去的前三天都没怎么下雨,第四天上午下了一场冬雨,寒风刺骨一点也不夸张,手背上密密麻麻的针扎感。躲回民宿里也还能感受到窗户外的寒意,因为没暖气,靠发热不均的空调取暖(上限30℃),躺沙发上还得盖羽绒服。

在长沙每一天都担心会感冒发烧流鼻涕,万一回北京在机场被抓去隔离。经验是记得多带配件,毛巾、帽子、手套等等,北方人不要小看南方的魔法攻击。

++

说回正题。

在长沙喝的第一口茶颜悦色是店员给的试饮桂花弄,应该是他们最近在推的产品,去哪儿都会给一小纸杯。以至于我们在长沙听得最多的是两句,一句“我们家的桂花弄请您品尝。”一句是“奶茶是热的,奶盖会很快化掉请您尽快饮用。”

Winter.

幽兰拿铁

第一天晚上我们就买了全系列的十六杯在民宿做了测评,本来是想剪个视频出来,但是我们录的实在太长,前前后后加起来白话了二十多分钟,剪出来八成也没人有耐心看完,决定算了。简单说说结论吧。

茶颜悦色的奶茶品类按茶底分为四种,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其实还有一个“斋茶”系列,就是纯茶。每个品类下加奶泡或者加忌廉顶。

特地拉个表。(feat.我深爱的Excel)

有人问我茶颜悦色怎么样,我基本都是一套话:到不了惊为天人的地步,但是平均水平很高,而且品控很好。虽然芊芊马卡龙甜腻是我的雷区,实际上在现场也有人点,据朋友讲喝起来像COCO的热可可。

茶颜悦色的茶味比北京喝过的奶茶都重一些,茶味和奶味达到了很不错的平衡,至少对我这样口味清淡,偏茶味选手是很合适的,也适合吃湘菜时解辣。

主要是茶颜悦色真的不贵,最贵的也就18块钱,充值还能满送,生日当天还送一杯。这个价格原本不好苛求什么,好比你对蜜雪冰城,除了味道,其他方面不会要求很高。

而茶颜悦色不只是口味,其他方面的服务也都很到位。

一个是设计感,店铺标识性强又美观,而且长沙很多石板的路面,配上茶颜悦色的招牌霎时就有些古韵,和旁边一些仿古建筑相得益彰,虽然茶颜悦色遍地都是,多过星巴克好几倍,不论是在五一广场还是藏在小巷里都一点都不突兀。

纸巾上都印着花纹,奶茶杯都设计得相当漂亮,据说是买了版权的。这种品牌一下子就有了态度,能和许多面目模糊的奶茶品牌区分开,甚至连奶茶店老板和程序员在小票上絮絮叨叨那一串话我觉得都挺可爱的。

二是服务态度,茶颜悦色每一家都排队,这句话诚非虚言。等奶茶时人家会给你振铃,振了再过来拿,而且要确定你在场,因为错过了新鲜的时段奶茶口感会下降。店员!非常!亲切!据说茶颜悦色对标的是海底捞,这感觉确实让我似曾相识。点单时给试饮,天气冷排队等的时候店员还会给你送热水,店里备有暖宝宝。

我们大刀阔斧地点16杯奶茶的时候,店员还问我们住的地方离得远不远,要不要帮我们搬回去,后来我们说自己可以,就帮我们装了两纸箱,用胶带封好让我们带回去。顺便说一句,纸箱是雀巢的鲜奶,他们确实做茶都用的是纯鲜奶而不是奶精冲兑。

此处讲到服务,必须拉踩一下我们喝的另一家店半仙豆夫。当时我们去时店里两个店员,悠哉悠哉地一边聊天一边做奶茶,本来当时就很冷,害我们等了半天看她在那里乌龟操作,要不是我不想出去玩儿还生气我都想投诉。而且还难喝。

没什么名过其实,茶颜悦色确实值得火。

另外还有一点蛮感慨的,就是茶颜悦色和长沙的文化绑定。

长沙之外,茶颜悦色是一张名片,长沙以内,是本地人的小骄傲,看着小奶茶店一步步走来,很有几分情怀。

我姑且猜测茶颜悦色之于长沙,和稻香村之于北京差不多。你不天天吃喝,但推荐给人的还是这东西,你让我说北京有什么,我愿意讲这个,带点牛舌饼,带个京八件回去,比带塑封烤鸭强。

我们去长沙时,正好#武汉排茶颜悦色八小时上了热搜。仔细想想,这喝的是一个东西吗?其实不是一个东西。

虽然我当时喝完大满贯,撑到说这辈子再也不想喝奶茶,已经把茶颜悦色喝底儿掉,在飞机场还是最后喝了一杯少年时,回来第二天就开始想念,害。

长沙还有个隐藏的奶茶明珠,果呀呀。如果喜欢果茶,来长沙不喝果呀呀太可惜了。果料新鲜又丰富,口感非常好,首选芒果雪冰,甜度始终标准糖就很OK。后来点外卖点过草莓小公主和牛油果雪乐,超级喜欢吃草莓小公主的奶盖,牛油果的口感就很清爽。

我更喜欢果茶,所以曾经放话果呀呀比茶颜悦色更好喝。不过其实两者受众不同啦。都很不错。不禁大骂半仙豆夫垃圾。

++

说完奶茶回过头说说湘菜。

我概念里湘菜就是辣。辣又是哪种辣法呢?和川菜不是一个辣法。

重庆是麻,有花椒作祟,四川是香辣,有小米椒作祟,不过核心的味道差不多。吃川渝火锅是热得烫嘴,时而因为花椒麻到嘴巴麻痹,辣到肚子,肚子里闷成一个小火炉,持续发热供暖。

湘菜不是这样。湘菜是剁椒,辣中透点酸,偏咸口的,而且非常辣嘴。我们第一天到长沙,去吃了费大厨辣椒炒肉。肉吃进胃里没有反应,嘴沾着辣就火燎燎地麻起来,感觉跟肿了一样,再吃什么都无知无觉,鼻子找不着北,吃什么都是物体本身的嚼劲了。

我在长沙吃得觉得不错的。

1.么子烤肉。虽然说是网红店,香,烤五花肉和烤虾滑真真是好吃,不过网上推荐的烤馒头片差了点,也有可能是我没烤出精髓。据说是经常要排几个小时,结果去的时候特别巧都没等位置,不过招牌太不显眼了,当时路过两次愣没看见,好好做做标识性呢?

2.炊烟小炒黄牛肉,曾经上过天天向上,和费大厨一比感觉味道可能根据外地人的口味改良过,换句话说没有那么辣,口味比较适中。我们还点了一客红烧肉,肥厚嫩滑,略发甜,还挺好吃的。不过炊烟人真的很多,我们去长沙信奉懒人作息,中午起床,总是下午一两点、两三点钟才吃饭,居然还排了很久的队,是这回出门吃饭唯一排队的店了(除了茶颜悦色,茶颜哪儿都排)

3.烹烹碗的牛油拌饭,点的是外卖,香,朴实无华但是好吃。当时晚上点的牛油拌饭+文和友的小龙虾+果呀呀,在民宿一边看投影电影一遍吃。嗨呀真是神仙生活。

4.长沙的粉。吃了两家,一家网红店刘聋子,一家在苏家巷附近的辉记面粉店。冬天的早上嗦粉好爽子!吃完浑身通体舒畅,热乎乎的,就很舒服。

其他吃过的:文和友的小龙虾,点的虾尾外卖,感觉味道也就那样吧,我还是喜欢川香的辣味一点。

星角榴芒冰锅创造者,太平老街上的一家小店,小资情调的店,位置相当隐秘,因为觉得独角兽棉花糖冰锅挺有趣而吃的,拍拍照片还不错,性价比一般。

黑色经典长沙三件套:臭豆腐其实挺好吃的,但是就是有点咸,不过吃到黑色臭豆腐感觉还是蛮奇特。大香肠就是南锣鼓巷都会有的大香肠。糖油粑粑这黏糊糊的甜东西做得再好也不属于我爱吃的品种。

某家外卖店的剁椒牛蛙和紫苏桃子。事前对紫苏桃子很好奇,紫苏桃子就是桃子+姜味儿。

邵师傅梅菜扣肉饼,我都怀疑我买到了盗版的。饼很干,很难吃。

综上也是挺能看出我自己的口味,爱吃的反而都不是长沙的辣菜,太辣嘴的真的有点无从继续吃下去,吞下肚子里没有什么感觉却已经饱了,最后留在记忆里的全是嘴上的火辣辣。费大厨餐后还送老冰棍呢,你想想。

长沙吃喝丰盛,旅游风景上显得捉襟见肘,如果不出长沙,真没什么好玩。

橘子洲头相当于大型街心公园,除了打卡一下毛主席雕像,其余时间就是假装四处看风景,此处可以透露一个无用的信息,逛橘子洲头当天我没搭小火车,一共走了一万六千步。

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是巨雷,万万不要去。我很后悔当时没有拦住同行的妹子而是附和着去了。除了在里面玩了一个密室逃脱,有趣,其他地方适合婚纱摄影而不是郊游玩乐,人少得犹如鬼城,寒冬里走在冷风中内心十分苦涩。

因为怕下雨,没有爬岳麓山,不算很可惜。

值得吹爆的是湖南省博物馆。

一般省博或者城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逻辑,先抛出地理位置,然后按夏商周秦两汉,从哪儿开始有记载就顺着按时间线捋,偶尔抛出几件珍贵文物,稳,不出错也没有什么特点。做得好的比如国博,今年还去过的重庆三峡博物馆,知一方水土知一方人。

这在湖南省博里也有,二楼有一个湖南人展,围绕“湖南人”进行的文化和历史展示,是一个很常规的综合性展厅。

而省博比较特别的是——我不知道中国有没有其他省博这么干——它把整个三层都布置了马王堆汉墓陈列展,还建了一个1:1还原的超大墓室,是博物馆里最精彩的重头戏,由此可以知道马王堆汉墓出土对湖南考古的重大意义。

马王堆是一座家族墓地,一共葬了三个人,汉初的长沙丞相利苍,其夫人辛追夫人,儿子利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长沙被发掘,出土了三千多件文物,完整地保存了当时的墓葬结构和墓葬品,直接反映出汉代人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以及当时的人对长生的追求和渴望。

整个陈列馆的展馆逻辑、体验设计、文案都做得非常非常好,文物众多,相当的大开眼界。比如对幕上T型帛画的花纹的解析,表达墓主的永生之梦;还有当时在漆黑的房间里看一层一层的内棺,有被那种肃穆感震撼到鸡皮疙瘩;省博里还保存了辛追夫人的遗体,是出土时罕见的湿尸,可以亲眼见到。

我当时没注意不能拍照,给辛追夫人拍了下来,蛮吓人的,百度可以搜到。

看完就挺想去盗个墓。但是我很理解人们对盗墓小说的喜爱,诡谲奇幻的神鬼故事,墓葬里截断千年的奇珍异宝,还有古代人对升天的幻想与永生的追求。

利苍三口人是钟鸣鼎食之家,陪葬品应有尽有极尽丰富,还是改换不了死亡的宿命,蛮唏嘘的。

总之,来长沙一定要来省博看看,太值。

++

写到这里基本也就写完了。此去几天,遇上的长沙本地人不多,可能都是和服务业以及滴滴司机在打交道。

我感觉长沙人的行为风格还是蛮耿直的,化成一句话就是:你和我说清楚你想干嘛。不多废话。这座城市就是这种感觉,吃食也是这个感觉,不多废话。

我们定的民宿在都正街旁的小巷子里,来时薄雨,走时薄雨,石板路面的缝隙里积着未干的雨水,行李箱滚过去又是一程光阴。

话虽如此这张是在苏家巷拍的

回京之后耐不住,一边写着游记一边又上瘾似的查起机票来。

越出去走走,越知道昨日之日不可留,一辈子光阴有限,时日不多,读不了万卷书,行不了万里路,也应该多见识见识,体会体会生命中不同的事物。

就这样吧。

我没涵养

我精进能力

是为了保持善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jbjj/91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