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8日,国家博物馆召开媒体通气会,宣布于4月10日恢复开馆,新版官方网站同时上线,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预约参观。
开馆后,国家博物馆推出三项重要活动,即于4月11日开幕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以及《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首发式。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从去年3月开始筹备,历时一年,是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举办的,主题为“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与地区的近40位国际一流博物馆馆长或代表和国内近50位博物馆馆长或代表参会,围绕“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藏品与展览交流”“智慧博物馆建设”“展览的多样性呈现”等议题展开为期两天的深入研讨,有望达成成果性文件《国博共识》。此次论坛的最大亮点是规格高、阵容齐、分量重,来自亚、非、欧、美、大洋洲的知名博物馆或国家博物馆馆长,包括大英博物馆馆长、澳大利亚国际博物馆馆长、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馆长、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馆长、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等,国内则邀请香港、澳门和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家主要省级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大学博物馆等齐聚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商全球博物馆未来发展大计。
“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是此次论坛的配套活动,由13个丝路国家级博物馆参加,包括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蒙古国家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博物馆、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斯洛文尼亚国家博物馆、华沙国家博物馆、拉脱维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里加美术馆、阿曼苏丹国国家博物馆、柬埔寨国家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版块,反映不同国家地区间在往来迁徙、经贸交往、信仰传播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的历史。展览按照这些国家的地理方位排序,从中国出发到欧洲,再由西向东回到中国,构成一条完整的“丝绸之路”交通链,从而全景式展现“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在展陈方式上,重在体现“丝绸之路”的网络化和带状化;在视觉效果上,突破以往单一的黄、蓝色调,打造一场五彩斑斓的文明之旅。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件(套),其中包括12个国家的文物件(套),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41件(套)。此外,还有5件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的“黑石号”文物。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首发式则作为论坛的一个环节举行。《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并出版的一套大型图说丛书,预计十至十二卷。丛书主要通过系统整理和研究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物,厘清其流传的脉络、展示其存藏的现状、反映海内外文博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这套丛书以收藏中国古代文物的海外博物馆为卷别,此前已出版三卷。《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是第四卷,于去年出版,收录了件中国古代文物,包括陶瓷器、书画、铜器、漆木器等及其他类别,是从大英博物馆2.3万件中国古代文物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本丛书所涉及的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不仅仅是指流失海外的文物,还包括历史上通过贸易、馈赠等合法渠道出境的文物,其数量之大、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极为罕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和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费舍尔共同见证了《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新书首发式。
此外,通气会还公布了国家博物馆近期推出的一些重要展览,如“凝固的丰碑——吴为山雕塑艺术展”“泱泱齐风——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展”“丝路孔道——甘肃历史文化展”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