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还在热议明星的“官宣”时,另一条和科学家相关的新闻则有态度,也有温度。
1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仪式。会上,该校教授李德威生前使用过的科考实物被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傅安洲向国博捐赠“地质工作三大件”——地质锤、放大镜和罗盘
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傅安洲手中接过的不只是实物,更是一位地质学家近30年高原科考的“燃情岁月”。
李德威教授使用过的部分科考工具
征集现场,野外记录本上,满满都是李德威曾写下的字迹。然而,放大镜那一头,却再没有他专注的眼神。在病床上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的李德威,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青藏高原上。
李德威教授的记录本
年,参加“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项目的李德威,发现了许多与板块构造学说相矛盾的现象。之后,他每年都花几个月时间在青藏高原科考调研。这一干,就是近30年,行程超过8万公里。
“层流构造假说”刚被提出时,主流学术界鲜有认同。李德威坚持自己的科学创见,直到令学界刮目相看。在导师、构造专家杨巍然教授眼里,李德威是少有的为了单纯的科学梦想而勇于探索的人。
不仅构建了新的地质构造学说,他的理论研究还转化为了生产力。就在今年3月,以他的研究成果为支撑,海南琼北打出了“中国东部第一井”,为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描绘了美好前景。
科考途中,遇见的不只是难得一见的风景,还有许多意料不到的艰险。李德威曾在科考中11次遇险,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这11次科考遇险的录音,被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了他的儿子李喆。
李德威教授在病床上坚持工作
年9月14日,李德威因病逝世,他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斯人已逝,但他的事迹在网上持续地影响着更多的人。看到报道后,国家博物馆征集人员第一时间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联系。据介绍,此次入藏国家博物馆的实物包括李德威生前使用的科考工具、记录本、衣物及各类证件和证书等物品共11件(套)。征集事宜获得了校方和李德威家属的支持。
在傅安洲看来,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征集、收藏、保管、展示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专程来到我校,收藏李德威教授的实物,充分肯定了李教授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精神”。
网友纷纷点赞留言
国家博物馆收藏李德威教授实物的举动,也引来众多网友的点赞。在国家博物馆官方中科助力健康中国2019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能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