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最值得去看的展览当然是荷兰国家级画家伦勃朗在国博的展览啦。就算是顶着烈日安检好几遍,排着长长的队也阻挡不了同学们去一睹伦勃朗真品的决心。
主要看什么?在去之前我们就科普了一下,举办了有关伦勃朗的讲座。
展览重现了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盛景
伦勃朗·范·莱因年出生于莱顿城。他的家庭背景一般,父亲是一位磨房主,但伦勃朗却最终成为了十七世纪荷兰乃至艺术史上最重要、最具开创性的艺术家之一。展览也是从他开始的。几幅典型的“伦勃朗风格”的肖像之外,3幅初期的“五官感觉系列”与成熟时期风格差异很大,显得更为难得。
《结石手术(触觉的寓言)》板面油画,莱顿收藏馆,纽约
《三位乐师(听觉的寓言)》板面油画,莱顿收藏馆,纽约
《昏迷中的病人(嗅觉的寓言)》板面油画,嵌入十八世纪的一块画板,莱顿收藏馆,纽约
这3幅都是木版油画,尺寸比A4纸还小,作于至年,此时的伦勃朗还不到20岁,尚未从家乡莱顿搬到阿姆斯特丹。其中《昏迷中的病人》是目前已知最早有伦勃朗亲笔签名的画作。这一系列人物表情夸张,有点讽刺画的意味,但已有笔法粗狂、笔触明显的伦勃朗风格雏形。不过相对程式化的色彩和光影运用,还是能看出这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
黄金时代的中心: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
这一时期伦勃朗的另外一些作品主要是头像画,即通过对人物或头像目标的实际观察来体现人物情感、表情和心理冲突。但总体上,伦勃朗以其历史画家的身份最为同行们所称道。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书房中的女神密涅瓦》是这一艺术题材的最佳例证。这幅作品将一位当代荷兰女性与古代神话中的密涅瓦女神的形象联系起来。密涅瓦不仅是掌管战争的女神,同时也是智慧与知识女神。这种将普通人与神的形象融合的技法使伦勃朗成为十七世纪历史画家中的翘楚。
伦勃朗和他的学生们在十七世纪下半叶仍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伦勃朗的晚期作品,以及他的学生阿伦特·德·格尔德(ArentdeGelder)等人的晚期作品,都很好地描绘了室内人物端坐的场景。画家采用了有力、具有强烈表现力的笔触,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也显示出丰富的经历和道德权威。这都为现代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其中的绘画技巧时至今日仍然在艺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莱顿收藏(TheLeidenCollection)由美国收藏家托马斯·S·卡普兰博士(Dr.ThomasS.Kaplan)与妻子达芙妮·莉卡纳第·卡普兰(DaphneRecanatiKaplan)于年创建,拥有幅艺术珍品,是目前全球拥有十七世纪荷兰艺术画作数量最多、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此次展览是莱顿收藏的首次全球巡展,也是荷兰黄金时代画作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示。
本次展出的70余件展品分为肖像画、历史画及风俗画三大主题,其中包含欧洲十七世纪最伟大画家之一的伦勃朗的11幅画作,以及天才艺术家维米尔首幅在北京展示的作品《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展览还将着重展出来自“精细绘画”(fijnschilders)的创作,包括伦勃朗的首位学生格里特·德奥以及他的两位杰出弟子弗兰斯·范·米里斯和戈特弗里德·沙尔肯等人的多幅艺术佳作。展览重现了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盛景,实为中国公众欣赏十七世纪荷兰艺术的绝佳机会。
末
尾
彩
蛋
~
~
~
同学们欣赏完了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的视觉盛宴后,还有富裕的时间,所以也去《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新入藏文物特展》和《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欣赏了良久~最后来张大合照结束这充实而愉快的一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