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一字奖十万元中国最古老文字惊艳

为纪念甲骨文发现周年,“泽古证今——甲骨文文化展”于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展品近件,绝大部分为首次亮相的国博馆藏。据悉,此次甲骨文文化展将持续2个月,观众可通过网络或现场预约,免费参观。作为已知中国最古老文字,甲骨文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然而甲骨文的发现却源于偶然。年,清末学者王懿荣得到一味叫“龙骨”的药材,发现药材碎片上刻有笔画符号,自此,一代代学者开始穷毕生之力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和破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致敬甲骨文学者们的卓越成就,努力使甲骨文中承载的文化基因融入人民的精神血脉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大饱眼福:镇馆甲骨大咖露真容在此次展出的众多甲骨中间,有2片堪称当之无愧的“C位大咖”:一为“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卜辞内容记载了4天之内,商朝遭受了5场异族侵犯的事件;另一为“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内容涉及祭祀、田猎、天象等诸多方面,比如上有2条卜辞记录商王曾两次占卜近日是否有灾祸,预测均为凶兆,果然,第一次商王在祭祀时摔倒,第二次商王驾马车逐猎犀牛时,与臣子的马车相撞。关于甲骨卜辞的地位判定方法,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德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是所刻辞类完整,其次是所记载的内容重要,第三是形态完整,同时满足这三点的甲骨当属罕见精品。可以注意到,这两片甲骨的名称中都有‘涂朱’二字,只有重要的内容占卜时才会被涂成红色。”据了解,上述两片甲骨均为罗振玉《殷墟书契菁华》著录的著名大版,叙辞、命辞、占辞及验辞俱全,整片甲骨经拼接呈现完整形态,制作于商王武丁时期,是距今年代最久远的甲骨卜辞。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创新形式:甲骨文会动又很萌“来,你随便点一个喜欢的字,就能看到它几千年前的样子。”在展览区一角的多媒体沉浸式体验空间内,北京市民刘先生带着6岁女儿站在触控屏前,小女孩点了下“水”字,四周的环形银幕瞬间涌入蓝色海水,一个个甲骨文“蹦跳”着出现在屏幕上,随后慢慢汇入海洋。这是由清华美院陈楠工作室设计制作的“五行·射日”3D影像视频,可以以互动体验形式吸引观展者参与其中,观众不仅可以点击了解五行中每个单字的甲骨文形态,还可以观看动画《射日》。画面中,甲骨文动物们列队巡游,帮助观众轻松记住甲骨文字形。“这是展览中孩子最喜欢的部分,”刘先生告诉记者,“这种动画形式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感受甲骨文的美。”为配合此次甲骨文文化展,展厅旁边的文创商店也上新了甲骨文主题特色文创产品,包括文件夹等生活用品,以及一种为青少年设计的甲骨文学习模板。甲骨文破译1字奖10万元,三年来仅1人获奖近来一则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榜:一大半甲骨文单字不认识,破译一字奖10万元。其实,这条信息出自中国文字博物馆年11月发布的《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据我所知目前只有1人获得最高奖金。”北京语言大学文字学教授石定果告诉记者:“目前已发现的带字甲骨全世界有15万片左右,甲骨单字约有个,其中已破译的占1/3,剩下2/3未破译的单字很多是人名、地名等专名。也就是说,容易识别的都识别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为什么甲骨文中的专有名词最难破译?石定果认为主要源于“专有名词出现的词频不高、名称随时代发展更迭快、缺乏更早的传世文献相佐证”这三点原因。“甲骨文的考释非常困难,但非常重要,它可以验证后世史料的真伪,更是中华文化传承到今天的历史依据。中国人说文化不能断,因为文字没有断。”石定果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jbjj/14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