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本报评论员郑莉娜
杭州无处不是家。
5年前的年,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高大上”的G20杭州峰会;如今,当台风“烟花”来袭,国博中心又成了全省最大的转移避险安置点,共安置2.4万人——日前,为保证杭州各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建设者的安全,涉及杭州西站枢纽、杭州萧山机场三期工程以及亚运场馆的数万工人,均获得了妥善安置。其中,萧山国际机场更是首次开放了航站楼作为安置避险场所,1.1万多人被分散安置在机场各个部门场所。
防台防汛的前线是战场,提供保障的后方同样是战场。这些安置点设置了问询处、警务室,24小时热水机、充电插座、共享充电宝等生活设施,免费发放盒饭、食品、毛巾等生活物资和用品,还有看电影、打羽毛球、篮球等娱乐活动,保障了安置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休闲需求。此外,还有不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现场服务保障。一系列应急措施、一连套温暖动作、一股股入心暖流,既安抚安置者的情绪,又激发市民的善意,让我们感受到“在一起”的温暖与力量,蕴藏着政府应急机制里的人文关怀、民间公益里的守望相助,它彰显的是一座城市的底蕴与温情。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中国绵延数千年的生活方式,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基础,也在时间的积淀下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心的“集体人格”。我们要致敬挺身而出的英雄,也致敬每个守望相助的普通人。有这样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感人至深:一位杭州妈妈沈莉莉,她28岁的儿子陈冠全是拱墅区石桥街道的一名社工。临安天目山镇出现了险情,陈冠全凌晨1点赴临安抢险。沈莉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