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后疫情时代,武汉家庭的别样春节

儿童白颠疯如何确诊 http://news.39.net/bjzkhbzy/181117/6652481.html

来源: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红霞

实习生:李洁

编辑:曹金良、李欣夷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望着万家灯火,华灯初上,心里不免还是空落落的。”月19日,郭永宁向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着去年除夕晚上的情景,至今仍有些遗憾。郭永宁是一名来自四川泸州的小伙,就职于武汉博宏建设公司。为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半年都没回过家的郭永宁经过一番斗争,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武汉过年。郭永宁坦言,因为公医院的建设,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他更能体会到防疫的重要性。“之前有些地方的疫情相对严重,再加上我们有个工程需要赶进度,过年不停工,为了响应国家和公司的号召,为己为家,我就选择了留在武汉过年。”郭永宁说,作为一名入职半年多的新员工,他也想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像郭永宁一样选择在武汉就地过年的“新武汉人”不在少数,在当前疫情并不明朗之时,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而武汉这个曾经的疫情风暴眼,也在用她的包容精神回馈深爱她的人,01年武汉《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为春节留汉过年的“新武汉人”免费发放00万张开放式景区门票。

01

留汉是个人抉择

事实上,国家号召就地过年并不是硬性规定,郭永宁不回家更多是个人的抉择。“公司为照顾就地过年员工的后勤问题,准备了暖和的床上三件套,也有厨师为我们准备年夜饭,项目工地上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过年氛围还是很浓厚的,没有觉得自己特别孤单。”郭永宁说道,公司对于就地过年的员工,还会发放三倍工资。项目部准备了饮料食品物资,甲方送了水果饮料零食,公司送了慰问金,还有鸡汤和鸽子汤等以快递形式邮寄到就地过年的员工家里。家在石家庄的赵龙最终也留在了武汉。他是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驻武汉办事处的一名销售人员,自元旦后石家庄藁城区成为高风险地区之后,他就一直没敢回家。“月初单位就开始提倡就地过年,给员工每人发了元的疫情补助。尽管我因为出差需要,元旦以来做了三四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但是老家石家庄到现在还是中风险地区,我也担心回家后再出发到武汉需要隔离,影响年后开工。”这是赵龙决定留汉过年的初衷。

实际上,跟赵龙一样,留在办事处的同事们基本都是第一次异地过年,有年轻的小伙子,也有已结婚成家生娃的中年人。“年三十前一周就知道公司给大家特批了经费,让大家热闹地吃一顿年夜饭。到那一天,我们一群大老爷们早上就开始在盒马等平台买菜,配菜、和面,准备晚饭。这顿饭的丰盛程度一点都不输家里,而且不像回家时都是父母在忙前忙后,自己有了更多的参与感,体会到长辈们往年准备的辛苦。”赵龙如是说道。除了团年饭,接下来的假期中,办事处还积极组织了团体活动,以往走亲访友的活动现在变成了爬山、踢球、烧烤。赵龙说:“不能回家,有视频、电话的方式跟亲戚朋友联系,也不算影响太大。反而是在外地过年成为了特别珍贵的回忆,以后也很难再有这样的经历了。”新年胜旧年,回想起00年春节,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那是最不像“年”的“年”,但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珍惜家人、珍惜时间。在这样的对比下,今年留守武汉的郭永宁感慨万千。一面是牵肠挂肚的家乡,一面是曾经直面生死的武汉,思念交织着感动,大年三十的晚上郭永宁买了一瓶泸州老窖,把自己给灌醉了。“在外半年多没有回家,很想念爸妈,爸妈也很想念我,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只能通过视频通话让爸妈感受到我的陪伴。”说着说着,这名小伙子的声音逐渐变小,似乎有点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01年留在武汉过年的外乡人,对于武汉这座“特别的城市”或多或少会有点别样的情感。“对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我从心底里是很佩服的。疫情蔓延时,在医护人员的拼命努力和武汉人民的积极配合下,武汉能够早些脱离疫情,每个人都辛苦了,都是英雄。”郭永宁说。

0

父母是永远的牵挂

而召唤着我们回乡的,永远是父母最质朴的叮嘱。月6日晚7点半,火车缓缓驶入荆州站,看到焦急等待的父母站在出站口不停张望时,在武汉工作的吴婷再也忍不住眼泪。“尽管父母也担心回家过年会不安全,但是见到他们的时候,我就觉得回家是对的。”在全国防疫仍不敢松懈的当下,大家都养成了好习惯。“带着行李箱的人屈指可数,大家都戴好口罩,有的甚至戴上了手套和护目镜。”吴婷回忆起回家动车上的所见说道。其实她的回家之路并不顺畅。“最开始听说地方防疫一刀切,必须要核酸检测等多道手续才能回家,我就很担心不能回家过年。后来中央强调严禁地方设关卡,我才放心买票了。”吴婷说,为了能顺利回家,疫情防控政策每一次变化,她会和父母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jbjj/10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