鐧界櫆椋庢庝箞娌绘墠鏈濂?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78461.html
大陆常年有通史式书画展的博物馆向来只有上海博物馆一家,去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书画》陈列开始展出,使得北京也有了随时可以看到古书画的地方(虽然最该做这个工作的是故宫博物院)。展览有一批从未展过的书画,而且展厅里设置了好多的长凳供休息,非常体贴,实在是个看画的好地方。年纪大了,站久了腿真受不了。相比之下,搞不懂为什么上博展厅的凳子反而撤掉了。
宋,佚名《辋川图卷》
在中国艺术史上,王维的《辋川图》是个跟《兰亭序》一样的ICON,历代的临本、衍生作品延绵不绝,但多见的是青绿山水(深圳至正艺术博物馆就有一件)。这卷是比较少见的纯墨本,按包首处启功先生的题签,归为宋人作品。看其山树造型,糅合了李郭传统和马夏的斧劈皴,当是南宋作品。构图上与常见的设色《辋川图》差异较大,虽然也都有华子冈、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固定景点,但缺少常见的榜题,景物之间的连接也多有不同,偶见晚明流行的奇幻构图,是正统画派之外的一朵奇葩,值得细加研究。作品长达10米,无引首无题跋,只有几方可能是伪的清初藏印,非常奇特。
宋,佚名《果熟来禽》
非常精彩的一个扇面,与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林椿《果熟来禽图》(去年“万紫千红”刚展过)及台北故宫的宋代佚名《苹婆山鸟图》,在构图与设色上非常相似,小鸟胖乎乎的很可爱,局部枯萎的叶子,体现了宋人对残枝败叶的写生趣味。
南宋,文天祥《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
这卷之前在国博的《中国古代书法》陈列见过,可见国博真正好的书画其实也来来去去就是那些,我现在担心他们接下来要怎么换展,到现在已经展了8个月了,宋元的藏品这么一直展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此卷书于文天祥38岁,与《木鸡集》是同一年。谢昌元同是宋末元初人,文天祥在卷尾自称“后学”,他或比文天祥年长。谢昌元的《座右辞》乃是引用东汉苏章的故事阐发对世道人伦的看法,深得文天祥认同,称谢是“真仁人”。可惜谢昌元后来投降元军做了贰臣,与文天祥舍身成仁形成鲜明对比。
元,任仁发《饮饲图卷》
任仁发是元代画马第一人,与赵孟頫同龄,传世名作有多件,这卷倒比较少被提及,国博应该也是第一次展。按其题材,与故宫《出圉图》类似,按其构图,又与美国尼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九马图》相近,但是细观笔墨线条,感觉又与《五王醉归图》等代表作有差距,尤其是马的眼睛有点呆板,所以我怀疑这是个摹本。卷尾有明代马愈、吴宽、王淮跋,收录于清宫《石渠宝笈》三编。
南宋,赵构《行书七言绝句》
无诗题及落款。末行左侧钤“德寿”朱文葫芦印。此印为高宗禅位于太子赵昚,退居“德寿宫”常钤之印,故知此扇为其退位后书。上书诗为白居易《绝句代书赠钱员外》:欲寻秋景闲行去,君病多慵我与孤。可惜今朝山最好,强能骑马出来无。
元,赵孟頫《行书致张景亮信札册》
这件也是之前见过的。是赵孟頫写给外甥张景亮的信,主要谈到自己代濮润为其子向景亮之女求婚的事情。第一开为清代阮元题的“水晶宫道人墨妙”,其实赵孟頫号水精宫道人。据考此书写于赵孟頫68岁,距去世仅8个月了。书风遥接“二王”,特别是“怀”、“长”等字,简直是直接从《兰亭序》里抠出来的。
元,倪瓒《水竹居图》
完全是非典型的倪瓒,用董巨披麻皴画平远水岸。存世的倪瓒设色山水,可能这是唯一一件。杨仁恺先生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里说设色是后添,我看着却不像。画作于倪瓒37岁。有元代良琦、明代文徵明、董其昌,清代乾隆及三位词臣跋。文徵明与董其昌跋都不在画心,所以不一定就是原跋,据娄玮考证,文跋伪董跋真,但董跋也不是题这件作品的。画中钤项子京等收藏鉴赏印46方,倪瓒的印也是后添的伪印,但这一切都不代表画就是伪作,可能只是后人画蛇添足而已。倪瓒《水竹居》轴本另有一件藏台北故宫,卷本则有多件。
没想到光是宋元的就写了这么多,明清的下次再讲吧。国博还有肖像画展、孔子展要写,只能慢慢来了。
●《中国古代书画》
展期:年12月17日—未知
地点: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晓文画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