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启动了“艺术专业与管理人才国际交流项目”,从国内各艺术机构选派并全额资助艺术专业和文化管理人才赴海外艺术机构实习交流,派出交流人员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开阔了国际视野,并与国外艺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打下基础,以下为学员心得和交流启发。
华沙国家博物馆为藏品定制展示空间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展览“文心万象——中国古代文人的绘画与生活”的筹备工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中波博物馆在业务方面的一些共性与差异。
华沙国家博物馆瓷器类保管员点交文物
该展览的形式设计全权交给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玛利亚负责。根据策展人提供的文本大纲,从展厅的整体效果到每一件文物陈列的具体位置,玛利亚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设计。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部工作人员只在布展施工环节与展具、展台制作方面密切接洽,处理具体问题。
在没有实地看过藏品前就对整个展览进行形式设计,计划展线、配置藏品,这对藏品尺寸的精确把握以及展出形式要求很高。玛利亚按照内容大纲和中方提供的藏品尺寸事先设计好每件藏品所在的区域,包括陈列位置及内嵌柜的长宽尺寸,为每件展品量身定做展示区域。国内的临展大多运用展厅中现成的展示柜,在内嵌柜展线长度固定的情况下,对藏品进行合理规划陈列。波方是根据藏品设计内嵌柜,从而达到强化展示效果,突出展览主题的目的。
华沙国家博物馆
华沙国家博物馆的文保部门保管员在职能上与国内博物馆保管员有所区别。国内保管员的职责是研究、保管文物,而华沙国家博物馆的保管员职责与国内文保部门的工作要求更为贴近,属于文物保护队伍,除了日常的文物修复工作以外,文物点交工作也只能由保管员完成。所以在文物点交过程中,波方全为文物保护修复部门的保管员,按照藏品的类别由不同的保管员负责点交。在国内,一般只有展览设计人员或藏品保管员才能在临时展览中接触展品并对其进行查验点交,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很少直接参与展览的实际点交工作。
华沙国家博物馆对馆员的考勤制度相对灵活,对不同的工作实行不同的考勤制度。对于藏品研究人员来说,每天不超过7小时工作时间,以避免研究人员遭遇藏品本身可能带有的某些有害细菌的侵袭。从事行政工作的员工则按8小时制工作。灵活的时间安排能有效地提升工作积极性。
网络地图平台助力遗产减灾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研究中心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并服务于其成员国的政府间组织。
在文化遗产减灾领域,近年来该中心开始使用Crowdmap汇合受灾当地公众的力量,记录受灾文化遗产的状态,帮助分析救援需求。Crowdmap是Ushahidi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众包”概念的免费地图平台。众包,指将某一任务以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形式。在平台上,可以基于某一特定问题建立相关地图,将大众所提供的信息显示在地图上。在文化遗产减灾领域,该平台可以用于搜集在某一特定灾害中受损的、地处不同区域的文化遗产的受损情况,以及当地的救援现状,帮助分析和配置救援资源。
Crowdmap地图
地图管理者可以使用该平台建立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