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修定本)
迟来
明代文化巨人杨升庵学术研讨会论文千古绝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写于泸州作者:刘永贵作者简介:刘永贵,男,年2月27日出生,泸州藏书家,收藏家,自由撰稿人。医学学士,四川圣杰药业执业医师,泸州天使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泸州民革政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酒城论坛顾问。醉起风云与刘永贵大师合影-11-2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用这首《临江仙》词作为开卷之首,词简意博,理奥趣深,雄壮清丽,精美绝伦。几百年来,以多种版本和各国文字一版再版,流传于世,脍炙人口。毛泽东主席一生爱读《三国演义》,手书了这首政治抒情词。年春节,用巨资拍摄的84集《三国演义》电视连续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吸引了亿万观众。以这首词谱曲播唱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雄浑厚重,震撼着历史的天空,感人至深,在中华大地上迅速传唱于大江南北。其艺术性之高,影响力之巨,非同凡响。醉起风云与本文作者同刘永贵大师合影
可是,有几多人知道这首"临江仙"词的真正作者是谁,出于何书,作于何地呢?这首词的真正作者不是罗贯中,而是最近被评为"四川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杨慎(升庵),出于他的名著《廿一史弹词》,是杨状元寓居泸州时饮酒咏史而作。这首政洽抒情词是咏史的经典之作,是泸州酒文化乃至中国酒文化的瑰丽词章,是泸州酒文化的千古绝唱,是泸酒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杨慎(-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年)因"议大礼"触怒世宗,杖谪云南永昌卫,终身不赦。杨升庵学术之博,著作之富,在明代推第一,其高风亮节尤为后世矜式,故蜀中耆宿张秀熟先生赞"杨慎是中国历史上最难能的伟大哲人"。升庵先生著作四百余种,雄踞儒林,《廿一史弹词》是其名著。成都出版社出版的《泸州之最》载:"泸州市图书馆收藏的古籍中,重要珍贵文献比比皆是","有明代状元、学者杨升庵的著作数百册,特别是其中的《廿一史弹词》在省内已属罕见。"在我收藏的古籍中,也有一部汉阳张氏十卷本《廿一史弹词》,是清代泸州著名书坊宏道堂刻本,题"成都杨用修编著,汉阳张三翼禹木增定",文据明·崇祯本,注尤详悉。泸州市图书馆藏本未能过眼,不知其详,但据我藏是书看,《廿一史弹词》又名《历代史略词话》,历代有多种版本,共三万余言,分为十段,故又称《十段锦词话》。其内容从开天辟地、三皇五帝、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随唐五代,直到辽宋金元。每段前均有诗、词和叙说,正文为十字韵文。王起隆序云:"名曰弹词,洵可弹也。一弹当使人叹,再弹当使人忾,三弹当使人起舞悲歌,泣下沾襟,而不能自止。其声调之凄惋,固可使十七、八女郎弹之;其音节之悲壮,亦可使铜琵琶、铁绰板丈二将军弹之。用修真不愧状元才子也"。升庵在泸时,常胡粉傅面,诸伎捧觞,游行城市,"闲教蛮婆唱鼓词"。书中第三段《说秦汉》有《临江仙》词,正是《三国演义》开篇引用词句原文,为杨慎原著。醉得起风云,聚得拢人气,安逸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这首词为人们熟悉喜爱,不少人还以为它是《三国演义》作品中所固有的。早年曾在泸州生活学习过的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也在自己的一部小说中引用了这首词,并将词句"几度夕阳红"作为该小说书名。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主席在手书这首词时,对词作了改动,例如把"是非成败转头空"改写成"是非成败总成空",寓意特别,这是不能以笔误视之的。刘永贵大师喜欢醉起风云,他:醉起英雄气概,叱咤天下风云
蜀汉风云变幻的三个政权同时存在的历史,最早由西晋四川南充陈寿(2-年)历时15年才编成的《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述。宋以后,发展为家喻户晓的《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又经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改编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比杨升庵早出生多年,为什么《三国演义》却引用了杨升庵的词呢?目前存世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是明代嘉靖元年()刻本,书中尚未引用杨升庵的这首词。现行的《三国演义》为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父子修订的回本,其书第一页仿照弹词开篇,加上了杨升庵这首《临江仙》词,才作为《三国演义》全书的开场白。所以,杨慎是《三国演义》开篇的真正作者,应为定论。然而,《廿一史弹词》究竟著作和初刻于何时何地呢?遍查有关升庵先生的年谱及各种著述录,虽有录存目,但无确凿记载。蜀中学者王文才教授在《杨慎学谱》中也说:"是书初刻,不知成于何时,明本皆为二卷"。笔者提出杨慎寓居泸州饮酒咏史而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从以下诸多方面来认定的。刘永贵大师在风云醉起后,即兴哼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对《临江仙》的词句来作一些探究《三国演义》诚然是历史小说,但"开篇"却是作为川中老史臣、翰林院修撰的杨慎的咏史之作,杨慎的诗词文章,无不依据史实、经历、情景而写。考察写作的地点和时间,我们不妨对《临江仙》的词句来作一些探究。"滚滚长江东逝水"——泸州肘江负山,忱带双流,江面宽阔,约米,水量巨大,年径流量.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立方米/秒。万里长江绕过忠山,波澜壮阔,滚滚东向,远逝天际,千迥百折,直奔大海。升庵先生谪戍云南,"往复滇云十四回",十多次路经泸州,往往一住数月,倘佯于泸州的山水之间。从嘉靖三十一年(年)九月到嘉靖三十七年()十月,其"归休已作巴江叟",在泸州一次就长住了六年余,其一生在泸州共寓居了十年余。杨升庵眼中的长江,见得最多的是流经泸州的长江,在泸州吟咏长江泸州段的诗句也特别多。如:"送君临远水,遥望东南天。凝光门前月,已照排江船";"君来自釜川,我曰渡江口。不看中街花,不饮小市酒";"三泸名号讹千古,二水泯涽会两津";"江山平远难为画,云物高寒易得秋";"江花品藻春红隔,城阙凝光雾紫浮";"地静怜春草,江清爱晚霞";"晴意初从甲子回,江亭更集暖寒杯";"半空楼阁千山绕,两岸人家一水分";等等。因此,升庵先生吟咏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应是在泸州目见长江"东逝"有感而发(长江泸州段也恰好是南来而东逝,明时北岩有"送江"阁),正如后世朱德元帅的泸州诗中有同感的"滚滚长江嗟远逝"诗句一样。″白发渔樵江渚上"——杨升庵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于云南永昌,享年七十二岁,其时离开长住六年的泸州不到一年,在泸时应该是"白发渔樵""巴江叟"状。其诗有"七十余生已白头","枉教霜雪老容颜","风流不羡他年少,白首狂歌有几人?",亦可映证。被谪戌渴望自由和自比渔樵的升庵先生,企盼"生还如有日,相伴老渔蓑",在泸州江面和水中陆地上流连,吟咏其闻见、活动和心绪的诗是很多的。例如:"登舻一望一魂销,赖有清樽慰寂寥";"乘兴不须回剡棹,藜灯秫酒尽从容";"吹箫有客停舟望,去国怀乡万里心";"清箬海商船舫集,红装营妓管弦新";"扁舟孤棹宿枫林,猎火渔灯逼岁阴";"千里思家回白首,青山江上叠愁心";"明当理归艎,候余春渚曲"等。可见,在江渚之上的白发渔樵就是诗人杨升庵自己。"惯看秋月春风"——《永乐大典》泸字韵卷引《江阳续谱》记:"泸之北有山曰北岩(今五峰山),下瞰百家之聚。其居岸内夏秋涨潦,狂澜怒湍,齿气其趾,颓坏十之三"。大江之侧的五峰山"剑影横磨水上峰",俨然屹立于江渚之上,升庵先生曾挥毫题写"江山拱秀"四个大字,镌刻为碑。山上有观风亭,明罗太易《春日游观风亭》曰:"五峰高插五云中,千里江山眺望雄。一老憺帷临绝顶,诸生绛帐拥春风"。北岩五峰是杨升庵寓泸携酒常游之地,此间秋月春风,自当惯看不惊。"一壶浊酒喜相逢"——杨状元的《哀祭江阳文士翁士章》诗云:"领役江阳幸识君,相逢萍水结诗情。三杯浊酒酬魁狱,一曲蒿歌慰死生"。诗中言及泸州文士翁士章,把身为朝庭饮定重犯正在"领役"的他,作佳宾应酬,向他敬了泸州特产的"浊酒"三杯。宋代苏东坡曾著《浊醪有妙理赋》,明代谢肇制《五杂俎·物部论酒》云:"邹阳为酒赋曰:‘浊者为醴……醴酒醇甘,古人以享上客’。"泸州所产这种醇甘的"浊酒",当然最宜用来招待杨状元这样的上客。另外,升庵曾因"孟秋约饮北岩,客不至"而成诗曰:"醉乡不见二豪至,苏门竟成孤啸还",首次把泸州称为醉乡。还在《北岩饮客》诗中云:"独饮殊寥落,因君寄一欢",所以,当他与著《历代史评论》的曾少岷等泸州众文士或携酒渡江探梅、或泸江亭小集、或汐社嘉会、或携酒上呤亭而"一壶浊酒喜相逢"时,才有"玉壶美酒开华宴,团扇薰风坐午凉"的欢快,才有"江阳酒熟花如锦,别后何人共醉狂"的感叹,才有"昏醉依莲社,宵谈衍葛藤"的雅兴,才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潇洒。升庵先生逝世之前数月,曾在泸州把自己的画像寄赠在南京为官主事的旧友朱曰藩,朱曰藩因之"遥怜故人思故乡",而作《寄升庵先生》一首。诗中有"笑挈一壶江海去,轻红刚值荔枝肥"句。这是回忆与杨升庵在泸会聚时,恰值泸州荔枝成熟之际,他们相与携酒一壶,临江濒水而饮。"江海去",应该是去泸州八景之一"海观秋澜"景点。《直隶泸州志》载:"海观,在州大江浒,两江环合,弥漫浩淼,若大海然"。《古今图书集成》载:"秋深季节两江平阔,在两江合流之龙脊处,清浊分明,登上层楼,饮览江景,涤荡心胸,大有登岳阳楼、夜泊洞庭湖之感"。宋代阎苍舒曾题:"泸南之阳大江东,二水奔流如海冲"。升庵先生自己也题有:"苕尧仙观枕丹丘,江泽秋涛似海浮"。因此,杨升庵与泸州众文士在泸州临"江海"之处"一壶浊酒喜相逢",笑谈古今,是真实自然的。二、对杨升庵的生平经历等来作一些探究杨慎生于明弘治元年十一月初六日(公元年12月8日),卒于嘉庆已未七月六日(公元年8月8日)。先后在京生活三十余载。一生六出五入北京。据北京通县学者周良考证:11次出入北京有两次选择水路而行。因此,杨慎是见过长江泸州段之外的长江的。但是,《临江仙》作于杨慎晚年,杨慎6岁之后的活动范围只在滇川之内,5年中在泸州生活十余年,见得最多的长江是长江泸州段,他在泸州吟咏长江的诗词特别多。而云南只有金沙江,没有长江。在明代,杨升庵对江河水域的名称概念就十分清楚。他吟咏成都平原的水,称"锦江"、"锦津"、"锦江烟水"、"都江"等。他的诗篇名称,有《嘉陵江》、《送余学官泊罗江》、《宿金沙江》等。他不会乱说江名,也没有把锦水、金沙江与长江混为一谈,长江就是长江。杨升庵在泸州写的诗词有文献可查的就有三百多首。下面录他吟咏长江的部分诗句:1."悠悠往事嗟何及,浩浩东波去不回。"《病中秋怀八首》2."江山平远难为画,云物高寒易得秋。"《病中秋怀八首》."碧江横槛外,金刹值云端。"《北岩饮客》4."半山楼阁空中绕;两岸人家一水分。"《北岩对联》5."秋江芙蓉开且鲜,红装碧水斗明蠲。"《孟秋北岩招提即事》6."过雨人家正夕薰,江沱燕尾两支分。三回转折成巴字,万垒萦纡类轂纹。滚滚江搓分玉浪,层层云树接霞棼。子西山谷留佳句,唱作渔歌远近闻。"《余甘晚渡》7."獼窗窥海月,猊枕听江流。"《治平寺禅藻亭》8."浮山夜壑藏舟夜,槛外长江自渺茫。"《鹧鸪天·重游东岩寺壁间见韩飞霞题字》9."载酒春江画舫,题诗红泪罗巾。江头离别一何频,醉到柳昏花瞑。"《西江月·泸州发船王云巢携翠云相送》10."渺渺波环紫贝,萧萧风起青萍。"《会津门观江涨望小市人家戏作》11."三峨有宿约,北渚何时降。"《怀少岷》12."月上冬岩袛树林,江光晃漾翠微岑。"《东岩夜月》1."下有长江众流首,洪河天汉那容先?滔滔汤汤南国纪,浴日涵月鱼龙渊。"《岷山高寿曾少岷》14."城中厌尘鞅,江上押渔竿。"《东岩小会·万江野萃有诗相讯次韵》15."鲁直江山写平远,丹渊晚霭画横看。"《宝山春眺》16."岧峣仙观枕丹丘,汇泽秋涛似海浮。"《海观秋澜》实际上,杨升庵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写于云南是无据可考的,云南学者对此没有任何记述。刘冠群撰《杨慎在云南对汉语语言学的贡献》,杨春梦撰《杨升庵对云南地方志的贡献》,李锡恩撰《杨升庵吟咏大理诗篇的艺术成就》,王海涛撰《昆明现存杨慎碑刻》,陈廷乐撰《杨慎在云南的遗迹考》,穆药撰《杨慎与云南民族文化》,以上学者的文章均无杨慎在云南写这首临江仙的论述。年出版的《云南历代诗词选》,也未载杨升庵的这首《临江仙》。年6月26日,我在网上曾向全国公开以重金"悬赏征集能有力证明明代状元杨升庵在某地(包括泸州、云南、越南、北京、上海、新疆、内蒙、乌克兰草原、亚马逊河畔、巴颜额拉山、贝加尔湖、马来西亚、危地马拉、东京、巴黎、华盛顿......等地)写下《三国演义》开篇词的铁证(确证、绝证、明证、书证、物证、佐证、旁证)。"迄今为止,无任何人能应征。然而,没有长江泸酒,岂能淘尽英雄?泸州位于蜀地,泸酒属于蜀酒。浊字的繁体为濁,"一壶浊酒喜相逢"在明代应该书写为"一壶濁酒喜相逢"。濁从蜀,不是从滇,濁酒是蜀酒,不是滇酒。既然不是"一壶滇酒喜相逢",是长江濁酒,怎么会是云南呢?关于蜀酒濁酒,其实早在唐代,杜甫就有"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佳句,更有在蜀中吟咏长江的被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杨慎早年6岁时在湖北写的《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不是他晚年在泸州所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嘉靖三年()十二月,行至江陵的杨慎力劝妻子黄娥回四川新都老家。临别之际,升庵填写了一首《临江仙》词云:"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酒城新报》记者采访了曾说《三国演义》开卷词写于湖北江陵的杨慎后人,笔者也几次去新都桂湖杨升庵博物馆考察,查实了近代的家谱只述写《临江仙》,无其它证据。当然,如果有明代《历代史略词话》(《廿一史弹词》)初刻本,或有嘉靖本《杨升庵文集》,而且在《临江仙》词首尾或《历代史略词话》书上刻有"慎作于江阳"、"用修寓江阳作"、"升庵於江阳"、"刻于江阳"之类文字就更好。可惜,目前全中国的图书馆都没有存藏初刻本,也没有杨升庵手书该词并有"江阳"款识的书画真迹存世。虽然我们知道,这首词写于泸州,作词因素最多,基本元素最全,概率最大,呼声最响,认同度最高,现实意义和影响力最巨。我们还知道,这首词是写泸州可以肯定;创作构思地是在泸州可以断定;写于泸州可以推定;有铁证则可以判定。那么,究竟有没有铁证?铁证究竟在哪里呢?三、铁证就暗藏在杨升庵的名著《廿一史弹词》中笔者于年7月22日04:51:09曾在网上发布《公告》:"各位网友: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已于杨慎的诗文中寻找到了《廿一史弹词》作于泸州而且初刻于泸州的"铁证"。特先报喜。稍后详述。刘永贵谨呈告"。《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写于泸州的铁证,就是杨升庵自己写的诗。在《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八上》中,杨慎自己写到:"詩向會家閒講究,話逢知己細評論。評論往事知賢否,講究前賢說廢興。東岸水流西岸響,南山風送北山雲。雲容冉冉舒還卷,水勢滔滔古又今。流水浮雲何日了,人生在世幾回春。消磨白髮詩和酒,断送青春利與名。蓋世功名野馬燄,掀天事業闥婆城。半張故紙留蹤跡,千古漁樵作話文。闊論高談依故典,長歌短曲弔英魂。就中多少悲歡處,珍重相知勿倦聽。"这一大段诗七言二十句字,杨升庵实际上已经记述了"作话文"的时间、地点、查閲、写作环境等细节情况:水流岸響風送雲,在水勢滔滔中写作话文,珍惜研究半張故紙,以詩和酒消磨白髮。杨慎自称漁樵,自谓"千古漁樵作話文",著《廿一史弹词》,评祖宗,议天子,论英雄,说成败,評論往事知賢否,講究前賢說廢興,闊論高談依故典,長歌短曲弔英魂,纵论古今,有逆天之慨,这当然是"掀天事業"。杨慎自嘲有"闼婆"不敬之意,道明了"掀天事业闼婆城",明确说明了"作話文"的地点是"闼婆城"。而"闥婆城"是杨状元特指泸州城,不仅因元代以来泸州有"孙孙打婆,改州换县"的传说典故,还有其在泸州写的《中元夕望开福寺塔灯》(开福寺塔即今泸州宋代白塔)为证:"崒堵高千尺,燃灯达五更。刚风吹不灭,甘露洗还明。龙烛真堪并,蛾飞不敢惊。猱升何矫捷,应见闥婆城。""闼婆城"三字,仿佛是虎符,是密码,是暗记,是联络信号,是开门钥匙,就把《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与泸州城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杜甫诗有"花重锦官城"句等,称成都为"锦官城"。其自述作于"锦官城"的诗,就肯定是写于成都。这"闼婆城"与"锦官城"同理,道理很简单。哪怕中国长江边上的城市再多,闼婆城再多,杨升庵说的"掀天事业闼婆城"都是特指泸州城。民国著名学者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注"闥婆城"有"音乐城"之意。可见,一生爱音乐、喜弹唱的杨状元,把"红妆营妓管弦新"的泸州又称为音乐之城。"音乐城"之意,很是巧合,历史上广为传唱的《廿一史弹词》和《滚滚长江东逝水》都响彻大江南北!嘉靖本《杨升庵文集》初刻于泸州,刻于嘉靖6年杨慎生前。凡二十卷,计文十四卷,诗六卷。升庵自谓"宋公刻余诗文于江阳"。宋公少宇时为四川巡按,故为之代刻此集。简绍芳适又同寓泸州,更为之担任校订。杨慎在《送宋少宇侍御北还;宋公刻余诗文于江阳,故句中及之》一诗中写道:"西蜀东吳路八千,那期咫尺奉周旋。桧诗采获聊装景,雄赋吹嘘亦上天。一别锦官淹朔晦,相思夔子隔风烟。穆如欲继前贤颂,衰飚应惭笔似椽。"此与《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八上》之"詩向會家閒講究,話逢知己細評論。評論往事知賢否,講究前賢說廢興"两相映证,可知:写"前贤颂"的《历代史略词话》(《廿一史弹词》)在文集之中,刻于江阳。也就是说,《廿一史弹词》初刻于泸州。诸位朋友,一麟半爪,残篇断简,蛛丝马迹,尚可作证,发现这些证据已属万幸。很显然,这样就已经形成了千古绝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于泸州的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杨状元自己写的注诗白纸黑字,存于古籍,铁证如山!至于《廿一史弹词》版本源流,版本很多,中国学者的研究和著述很多。不仅范雪飞早有研究,四川著名学者王文才父子更是有详尽叙述,无出其右。但研究的结果,除了广征博引,泛泛而谈,惜无确凿证据说清楚《廿一史弹词》的著作时间与地点。某学报有所谓专家论文,干巴巴蜻蜓点水地说《廿一史弹词》"为杨慎谪戍云南时所作",此话不假,的确是作于谪戍云南时期。但是,请问这就是作于云南的证据吗?实为不知或未进一步言及杨升庵在谪戍云南5年期间有住泸州十年余而"千古漁樵作话文"的详情也!此类文章一大抄,陈芝麻烂谷子的,根本证明不了写于云南,不赘。年月27日,《泸州日报·五彩特刊》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我《明代状元杨升庵在泸州写下三国演义开卷词》一文。年7月14日,《泸州日报》又登载了我《一曲临江仙千秋醉泸城》的文章。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写于泸州,是《泸州日报》首次予以披露,观点新颖,影响巨大,为弘扬"中国酒城·醉美泸州"的酒文化增添了极其浓艳厚重一笔。自从《泸州日报》首发该文以来,全国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相关文章;先后有《泸州史志》、《江阳文史》、《泸州民革》报、《泸州政协报》、《华西都市报》、《中国酒城论坛》、《中国酒城文化》、《信周刊》、《中国天机网》、《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成都商报》、《泸州电视台》、《酒城新报》等传媒有什么方法治白癜风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