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书画世界》杂志年3月
杨军与我为同门,年起共砚席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问学京华,相互砥砺。年,我们一起南下广东就业,我栖身于暨南大学,他则远赴湛江师范学院任教。年,杨军又考回母校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屈指算来,我与他交往已逾十年之久,对于他的所学所思的确比较熟悉。
杨军朱砂拓老子道德经·吉宜子孙48.5cm×69.5cm年杨军生于河南固始,“固始”之名,寓有“欲善其终,先固其始”之意,此地是全国有名的“书法之乡”。杨军早年毕业于师范院校,因而与书法结缘,本以书法为余事,没想到后来成为自己的专业,而且有托付终身之意,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杨军之于书法,固其始矣!
杨军林逋山园小梅一首68cm×17cm年杨军勤学好思,对于书法下了很大的苦功夫,篆、隶、草、行、楷皆有涉猎,行草主攻“二王”,楷书属意《张黑女墓志》,水墨积习,多历年所;近年奔走南北,旅食京城,阅世渐深,学力益进,兼之就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又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做艺术学理论研究,遂能环谒朝野名流,遍览古今书画,探赜钩深,含英咀华,臻于有成,不惑之年,已然卓立于群能之间。
杨军徐夤竹诗一首68cm×17cm年
古人常以明月比喻“心”之澄明,“吾心似秋月,寒潭清皎洁”。此心不可捉摸,但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藉此以观人,可得十之八九。杨军之心难知,但我略知其为学。杨军为学,以北宋书法文化为主攻方向,对赵宋宫廷书画鉴藏以及相关人物活动进行了钩沉,博士论文甫一出版,即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近年又常见其文章发表于报刊,大抵文史立基,言必有据,不落俗套,是为难能。
杨军杨万里兰花诗一首68cm×17cm年
《东坡志林》卷十有这样一则记载:昙秀来惠州见坡,将去,坡曰:“山中见公还,必求一物,何以与之?”秀曰:“鹅城清风,鹤岭明月,人人送与,只恐他无着处。”坡曰:“不如将几纸字去,每人与一纸,但向道:‘此是言法华书,里头有灾福!’”
杨军徐夤菊诗一首68cm×17cm年
表面来看,“鹅城清风,鹤岭明月”与苏轼的字风马牛不相及,殊不知苏轼书迹正是其心之所“印”。东坡《赤壁赋》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然而此时的东坡乃处于失意之时也。杨军则不然,厕身兰台,年轻力壮,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迹印其心,其福岂浅哉?
杨军朱雀cm×34.5cm年
我本非善谈风月者,今以“清风明月”比拟杨军之书,除以上赘述之外,又有取于欧阳文忠公题苏子美沧浪亭有云:“清风明月本无价”。对老杨而言,在文博系统工作之余,泼墨濡毫,作字行文,前途可期。
姑拭目以待!
杨军玄武cm×34.5cm年杨军青龙cm×34.5cm年杨军白虎cm×34.5cm年杨军李白送汪伦cm×34.5cm年杨军吴镇为王学士题米元章溪山骤雨cm×34.5cm年杨军王之涣凉州词cm×34.5cm年杨军杜牧江南春cm×34.5cm年杨军朱砂拓老子道德经·富贵48.5cm×69.5cm年杨军朱砂拓老子道德经·富贵48.5cm×69.5cm年杨军简介
杨军,年出生。艺术学博士后,美术学(书法方向)博士。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一部副主任、研究馆员,中国书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农工党北京市书画院副秘书长。
硕士和博士在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从事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和刘守安先生。
博士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师从王文章先生。
曾供职于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任艺术品评估办公室副主任。
荣获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二等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第五届书法兰亭奖三等奖。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外展出,有40余篇学术论文在《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艺术百家》等刊物上发表,出版学术专著三部、作品集三部。
《书画世界》下半年征订启动出版单位:安徽美术出版社发行:合肥市邮局定价:国内人民币28元 境外:10美元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34-/J国内邮发代号:26-95
海外发行代号: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