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战国至唐墨

本文节选自《书画世界》年1月号文/晁岱双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汉字形体,最初为生活中使用的符号,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把它逐渐美化,同时为了使用的方便,又不断加以简化。中国书法发展到汉代,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已基本完备,汉代以后,并没有新的书体出现,而只有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变化。高昌延和十一年朱书任谦墓表36.2cm×36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综观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流布以及存世状况,我们知道,中国书法得以传世不外乎铸造、刊刻和书写几种方式。其中用毛笔书写是我们认为传统意义上最直接、最为普遍的书法模式。唐代麟德元年康波密提墓志32.7cm×33.8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我们把那些书写在竹、木、砖、石、陶、瓷、布、帛、绢及纸等不同质地上的文字,统称之为墨迹。我们当前所见到的早期墨迹,应推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在造纸术发明以后,卷轴墨迹不断出土,法书墨迹大量得以重现。唐代写本陆机五等论卷(局部)28.5cm×.8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历代墨迹,除在各类器物上所保存下来的书法文字以外,主要是简牍、帛书以及卷轴墨迹。其中晋唐文书、晋唐写经、宋元墨迹、明清墨迹分别单独列出。唐代写本文选序残纸28.2cm×29.5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而馆藏战国至唐代部分的法书墨迹,大致涵盖篆、隶、楷、行、草诸体,从中大致可以看出中国汉字书法的发展演化情况、艺术特点和书写工具、材料之变化。唐代写本尚书·大禹谟残纸12.5cm×8.2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写本孝经·三才章残纸13.4cm×14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写本老子残纸13.9cm×32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北朝增一阿含经·高幢品卷(局部)24.2cm×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大乘入楞伽经·罗婆那王劝请品卷(局部)27.8cm×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大乘入楞伽经·罗婆那王劝请品卷(局部)27.8cm×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北凉大般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残卷26cm×50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北朝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残卷26.7cm×32.3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一部研究馆员

本文图片选自安徽美术出版社年出版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法》一书

《书画世界》年杂志征订启动出版单位:安徽美术出版社发行:合肥市邮局定价:国内人民币28元 境外:10美元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34-/J国内邮发代号:26-95

海外发行代号:BM

官方







































白癜风复发怎么办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znjs/2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