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钦松完成巨幅山水画作品《长江揽胜》送国
“5年来,创作这幅画让我纠结、痛苦,但也挑战了自己。我今年64岁了,再画十年没问题!”
昨日,站在刚刚完成的巨幅画作《长江揽胜》前,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笑容满面,神色轻松。这幅6.7米高、4.7米宽的画作是《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其中一个项目,这个月底就要进行装裱,并送往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谈及创作历程,作为岭南画坛代表人物之一的许钦松也不免感慨,“数易其稿,五载方成,历尽艰辛,方得始终”。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昨天来到许钦松的工作室,观看《长江揽胜》。
■历经5年,许钦松完成了巨幅画作《长江揽胜》。海选胜出
一个喝珠江水长大的人画长江
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实施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基础上完成的,是主题内容更为丰富、表现形式更为多样的一项美术创作工程。最终作品的完成稿将永久陈列于国家博物馆。
其中,自然题材分为长江、黄河和长城,经过层层选拔,许钦松最终成为长江题材的主创作人。
慎海雄与许钦松进行了交流,称赞该作品构思巧妙、笔墨精到、气势恢弘,展现了岭南画派精神,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体现了岭南人对大美河山的炽热情感。他希望许钦松在艺术道路上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慎海雄强调,全省美术工作者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传承弘扬岭南画派革新、现实、兼容的艺术精神,努力开拓创新,创作出更多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为推动广东美术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五年来,许钦松数次到长江三峡实地走访、写生,并且翻阅了大量长江的老照片和画册。“要想创作出佳品,一定要用双脚走,用眼睛看,你坐在书房里看图片是画不出那种时代精神和大国气象的。”许钦松说。
大国气象,是许钦松反复提及的一个词。他要创作的长江,是“文明史里的长江”,能充分体现出中国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气度。许钦松说,很多大师画过长江,比如张大千先生和陆俨少先生,“但他们都是从个人审美方面来创作。这幅《长江揽胜》既然要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那就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呈现,要体现出正能量的大国气象”。
“那么多书画家‘抢’这个项目,最后让一个喝珠江水长大的人来画长江了。”许钦松调侃道。
这幅《长江揽胜》既然要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那就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呈现,要体现出正能量的大国气象。——许钦松
过程纠结
尺寸更改导致一切推倒重来
如何体现出大国气象,这是令许钦松苦苦思索的。因为他遇到一个大难题,因展览场馆条件所限,画作尺寸从长方形变成了近似正方形,这意味着,他经过两年采风、构思的初稿必须推到重来,不仅许多精巧的细节需要割舍,整体架构也要重新布局,“这真让我十分纠结”。
于是,年,许钦松又走上了采风之路,并且不断思索,如何将六千多公里的长江浓缩在一个近似正方形内,“构图上只能取对角线了,用斜线把江拉长。同时,把最精彩的三峡夔门则放在前景,成为画作的重点”。这样一来,原来初稿中的长江之源的冰川被舍去了,长江入海口也做了远景的模糊处理。
尺寸变了,如何保留画中的大气磅礴,这是又一个难题。经过观察和思索,许钦松巧妙地利用夔门的石纹和流动的云雾来进行表现。
写生时,许钦松总是一大早就坐在夔门对面的山上,他从石头纹理上读到历史的痕迹,时间的联想,以及一种岁月沧桑。但是传统线条又撑不起大体量,于是他创新性的采用积墨、块面的技法来描绘出夔门石纹的厚重坚毅。
此外,许钦松有一天清晨在写生时,看到江面上雾霭升腾,山顶上白云出岫,突然产生了灵感。以云雾之气来表现气魄。于是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水波粼粼的江面上,一层薄雾飘渺浮动,而在青山之巅,浓重的云海向东倾泻奔腾。“要在水上画雾,其实是很难的,”许钦松指着画作右下角告诉记者,“水纹和云雾其实是纠结的,要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更难。”
更加自信
再画一幅水墨长江留在广东
从戴着矿工帽凌晨跋山涉水写生,到今年3月30日画下第一笔,许钦松为《长江揽胜》的创作准备了4年,可谓厚积薄发。为了创作这幅6.7米高的画作,他从安徽宣城订了特制的宣纸,还专门在工作室的空地上搭建了一座高7米多的工作间,并且配备了升降电梯。但后来发觉爬高创作并不舒服,索性还是把画降下来,铺在地板上创作。“我这辈子画了多张大画,但这张是最大的。创作大画很难,不仅需要经验和整体布局的掌控能力,还需要很好的体力。”许钦松说,虽然创作时间紧迫,但他每天都早点睡觉,有了压力和疲劳就休息缓解一下,一定要确保精神足、心态松弛,这样才能画出气势。
“我一直觉得,一个画家应该有几幅大画,你的艺术人生才能撑得起来。我今年64岁了,我还想再画十年,画到74岁应该没问题。”许钦松笑着说。
如今,这幅《长江揽胜》算是暂时完成了,但许钦松说,在没有送到裱画师手里之前,他看到哪里有缺陷还是要补几笔。“以后这幅画就在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了,我还想再画一张《长江揽胜》的水墨画,留给咱们广东的馆,可能那张会更精彩,因为心里有底了,更自信了。”
新快报记者董芳孙毅/摄影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白癜风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