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周末带娃哪里去
国家博物馆的这些教育体验活动
推荐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
~
活动一
南船北马话交通
东汉·陶船,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活动名称
南船北马话交通
活动时间
年6月29日上午9:30-11:00
集合地点
国家博物馆三层东侧教育体验区
名额
10组家庭(1大1小)
面向人群
4—7岁小朋友与爸爸或妈妈
活动简介
出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爸爸妈妈每天要出门上班,小朋友要去上学,这些活动都与行有关。出行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道路和便捷的交通工具,今天我们生活的城市有四通八达的道路和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如汽车、地铁、电动车、自行车等等。但是你知道吗?在我们人类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道路和交通工具。试想一下,在遥远的古代,人类还没有发明现代交通工具之前,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出行,以及运输货物的呢?我们一起通过《古代中国》展厅中的文物,初步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的特点,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变化,以及我国交通发展的巨变。了解不同地理环境给交通带来的影响,以及古今交通的不同之处,感受交通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活动二
古代服饰
小朋友的作品(资料图)
活动名称
古代服饰
活动时间
年6月29日下午13:30-15:30
集合地点
国家博物馆三层东侧教育体验区
名额
15组家庭(1大1小)
面向人群
7—12岁小朋友与爸爸或妈妈
活动简介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它也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服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的祖先告别了赤身裸体的猿猴时代,知道了遮羞蔽体,进入了文明时代,创造了最早的服饰文化。追求美是人的天性,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服饰的作用不仅限于遮挡身体和保暖,同时也有着美化的功能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本课通过参观国博展厅展品和讲解老师的讲解,以及体验课堂的回顾与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服装材质的变化、服装款式演变的过程等与古代服饰相关的知识。
活动三
农耕渔猎话鱼米
东汉·收获渔猎画像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活动名称
农耕渔猎话鱼米
集合地点
国家博物馆三层东侧教育体验区
活动时间
年6月30日上午9:30-11:00
名额
10组家庭(1大1小)
面向人群
4岁—7岁小朋友与爸爸或妈妈
活动简介
古代的“五谷”是指什么呢?
盐是怎么来的?
古人得到食物的方法又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从一粒米到一碗饭,要经过多少环节?我们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感悟呢?
本课选取了三组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作为教学材料,让孩子通过大胆猜测与合理想象,模拟还原古代饮食场景。随着教学环节的逐步展开,在古今对比的种种场景中,让孩子学习感悟古代普通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
活动四
弹拨清远
活动资料图
活动名称
弹拨清远
活动时间
年6月30日下午13:30-15:30
集合地点
国家博物馆三层东侧教育体验区
名额
15组家庭(1大1小)
面向人群
7—12岁小朋友与爸爸或妈妈
活动简介
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弹拨乐器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古琴是我国汉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本次活动与《古代中国》陈列展厅中的展品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弹拨乐器,弹拨乐器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通过触摸和听辨音色的方式重点介绍乐器——古琴。在对古琴的结构、形制、演奏方法、识谱等方面进行了解以及亲身演奏的过程中,慢慢体会一把小小的古琴身上包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负载以及先人们的聪明智慧。
预约以上体验活动
请爸爸妈妈们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