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战略合作品牌
顺丰文物艺术品包装运输
今日现场博物馆头条现场报道: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推动博物馆管理和行业发展方面动作频频,继11月初举办“首届中国博物馆五十人论坛”之后,今天,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博物馆管理研究所承办的“新时代的博物馆管理”学术研讨活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博物馆主管机构、各大博物馆、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三十余位馆长、专家和博物馆管理研究者参加研讨活动。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党委书记黄振春主持研讨会开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国博协副理事长、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刘中刚,中国铁道博物馆馆长李春冀,中华航天博物馆馆长陈青,中国电影博物馆馆长陈玲,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江苏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车宁,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黄雪寅,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杨蕊,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潘守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曹兵武,全国名词委审定三室主任温昌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严建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史吉祥,中央美院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菁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时鹏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馆长杨树,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吴阗,人民网主任编辑钱晓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物馆教研室主任黎婉欣,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黄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思渝,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范佳翎代表受邀参加研讨。中国国家博物馆战略规划处处长翁淮南、人力资源处处长张伟明、科研管理处处长丁鹏勃、策展工作部主任江琳、馆刊编辑部主任刘健美、信息技术部主任李华飚、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院长杨红林、研究院博物馆管理研究所李万万、博物馆头条主编折彦龙等参加会议。研讨会现场暨部分发言摘录:
王春法在致辞中指出:博物馆学是博物馆非常重要的核心课题,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历史博物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组织一批专家编写《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学基础》等博物馆学教材,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对提升博物馆人员从业水平产生了较好影响。在专题研究方面,国博的相关专家在博物馆学哲学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也有很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国内博物馆学的研究再度兴起,博物馆学研究的领域有新的拓展,今天举办“新时代的博物馆管理”其实就是要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新的探索、一些新的思考。希望大家真正把自己的真知灼见发挥出来,多碰撞一些思想火花,对我们的工作、思考有启迪,能够在行业内形成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念。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课题,博物馆界应该积极思考自身所面对的时代命题,为本领域的治理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头条说明,关于王馆长的讲话全文我们将另行刊发)
中国博协副理事长、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在现场做了题为“对新时代博物馆管理的思考”的主旨发言,他对“博物馆的定义、职能”做了全面回顾,从博物馆外部治理与内部运营角度,对新技术条件下和新参观需求下,当代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提出了新的见解。安远远馆长以“博物馆藏品的价值判断与定价机制”为题,提出美术馆在藏品征集实践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车宁处长则从藏品征集之“源、痛、路、思”四个方面介绍了正在进行的藏品征集规程起草工作。博物馆管理是随着博物馆机构组织的发展、博物馆业务的发展形成的博物馆专业活动和行为。宋向光教授从博物馆管理的特点、对象,博物馆的组织机构、社会职责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博物馆管理的目标”:增强组织的产出能力、提高博物馆知识性产出的可达性或可及性、注重效率原则(即博物馆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可持续发展(博物馆资源的稳定和拓展)等。严建强教授从博物馆策展,和图书馆、美术馆的运作的区别,谈了国内相关机构的发展现状,重点谈到了当代博物馆策展机制及其建设。刘中刚馆长、陈玲馆长、杨蕊馆长、孟庆金馆长和从各自博物馆出发,分别以”新时代陈列展览筹建管理新常态、存在的矛盾、有关建议”、“新时代博物馆的创新与思考”、“标准化助力新时代博物馆管理提升发展”、“自然博物馆科研管理创新”为题,分享了博物馆在建设、开放、运营、管理过程的经验、做法与挑战。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黄雪寅做了“关于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反向思考”的发言,她指出:博物馆是一个艺术殿堂,从走进大堂的一草一木,包括展览、公共活动空间、餐厅、商品,都应该是有着自我造血功能的艺术设计。“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根本,用藏品转化出来的展览去达到与社会教育完美的结合,博物馆的职能才得到很好的体现。”郑茜馆长以“作为文化综合体的博物馆及其对应性管理策略”为题,提出新时代中国博物馆和全球博物馆都显示出更大程度开放性的变革趋势。“博物馆作为文化综合体的形象,建立在各种关系建构的基础上,厘清了这些复杂的动态的关系,我们就可以领悟到当代博物馆的管理思维,应当被设置为动态的、基于对社会各种复杂性关联因素作出快速反应的机制和模式基础上。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天博物馆内部管理正在变得越来越动态,早已经突破了以往的收藏、研究、展览的传统业务链条,正在变得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