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玦形龙等红山文化上古美玉亮相国博青瞳

10月17日上午,“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公众可以欣赏到红山文化的代表文物“中华第一龙”碧玉C形龙、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玉玦形龙等上古美玉。

玉玦形龙

“中华第一龙”碧玉C形龙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和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承办,展期为三个月。辽宁省文博机构携众多红山时期代表文物亮相。

玉玦形龙等红山文化代表美玉吸睛

据国家博物馆介绍,成就展共展出文物余件,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红山文化的基本脉络和独特内涵。公众走进展厅,率先即可看到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俗称“玉猪龙”的玉玦形龙。

本次展览分为礼重在祭、唯玉为葬和文明曙光三个单元。

展览的序厅部分,介绍了红山文化重要遗址和牛河梁遗址主要遗迹的分布情况,以及在牛河梁遗址发现的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玉器。除了玉玦形龙,另外两件代表文物玉斜口筒形器和玉勾云形器也并列亮相。

复原大墓展示上古“玉葬”情况

展览的第二单元名为“唯玉为葬”展示红山文化的积石冢墓以及随葬玉器的形制、材质、工艺和纹饰。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不仅介绍了田家沟墓地、半拉山墓地以及牛河梁遗址积石冢墓的情况,还特别复原了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

据辽宁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大墓的主人可能是掌握神权的巫者,随葬玉器7件:头部两侧各放置一玉璧,右胸侧置一勾云形器、一玉箍,右腕套一玉镯,双手各握一龟。展览中还有积石冢墓建筑过程的动画展示,让观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墓葬的修建过程。在现场,公众可以看到大墓主人的玉箍。除了美玉,墓主人没有其他物品随葬,再次体现了“唯玉为葬”的红山文化特色。

国博镇馆之宝“中华第一龙”亮相

玉龙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本次展览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碧玉C形龙也出现在展厅中,它是已知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型最大的一件,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红山文化的动物形玉器很多,基本模仿动物本体,惟妙惟肖。它们大都有穿孔,可以穿绳佩挂或用线缝缀于衣物上。展览中有玉凤、玉鸟、玉鳖、玉蚕、玉蝗等十余种。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介绍,除了玉玦形龙,上古美玉玉龙凤佩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推荐公众前来欣赏。玉龙凤佩以黄绿色透闪石仔料雕成,在长仅10厘米的片状玉表面,设计出龙凤同体造型。龙与凤均是突出首部,简化体躯,一横一竖,紧相依靠,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史前艺术杰作。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刘洋摄影/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黑建军编辑/高艳

[北京头条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znjs/12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