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博年度数据公布

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1/5837457.html
年度,国家博物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在守好疫情防控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服务手段,发挥国家文化客厅的作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观众服务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开放天,入馆观众参观量为万人次。其中1月开放20天,开放3个周六夜场;1月25日至4月30日闭馆;5月开放28天,6月开放25天,7月开放27天,8月开放26天,9月开放26天,10月开放28天,11月开放25天,12月开放27天。5月至12月没有开放夜场。

年观众数量少于年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馆时间减少。年国家博物馆共开馆天,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防范疫情,国家博物馆自年1月25日至4月30日闭馆,5月1日起重新开馆,全年开馆时间仅为天;二是每日观众参观额度减少。年国家博物馆正常每日观众入馆额度为30,人。根据中央及北京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国家博物馆年5月1日重新开馆后,采取“预约、限流、错峰”的方式接待观众,同时大幅缩减每日观众入馆数量,以确保疫情防控安全,5月观众入馆限额为每日3,人。此后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动态调整每日观众入馆数量:6月6日由每日3,人上调至5,人;6月15日下调至每日1,人;7月15日调整为周二至周五每日1,人,周末3,人;7月21日上调至每日3,人;7月24日上调至每日5,人;8月11日上调至每日8,人。由于以上情况,年国家博物馆总体接待观众数量大幅度减少。

月度观众统计数据显示:除2、3、4月闭馆外,在正常开放的9个月中,月均接待观众,人次,平均每日接待观众6,人次。其中,1月观众接待量最高,达到,人次,全年最大接待日出现在1月17日,达到29,人次。全年来馆参观的北京籍观众最多,其次为河北、山东、河南、广东籍观众,外籍观众5,人次。

年,国家博物馆以做好、做实、做细观众服务工作为根本宗旨,为观众提供优质化、人性化服务。全年接听热线电话35,通;服务台接受咨询,人次;提供语音导览服务14,人次,其中线上13,人次,线下1,人次;母婴室接待人次;提供轮椅和婴儿车服务人次;提供寻人广播服务44人次;提供失物招领服务人次;提供便民医务服务人次;处置各类投诉与意见人次。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观众参观安全,国家博物馆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博物馆开放指南》,严格落实各项消杀防疫工作规范;在观众入口加装热成像测温仪和封闭式消毒通道等设备,严格体温检测、健康宝查验等措施;调整观众排队路线,西北通道增设排队路线,确保观众短时快速完成现场核验;在观众排队路线上设置1米线,提示观众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加强对观众自觉接受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宣传引导;对于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以及有视障、听障的残疾人群体,主动协助解决凭健康码参观等实际问题。

二、安全保障

年,为确保观众参观和文物安全,国家博物馆全方位落实安全工作。围绕“防火巡查”“专项行动”等日常工作,进行每日三个时间节点的联合巡检,最大限度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有效提升整体消防安全建设,年荣获“全国消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加强安检力度,全年安检检查行李包箱共计,个,检查快递共计2,个,车检共计18,辆,查出禁限带物品件:自锁刀23把,甩棍2把,防狼喷雾8个,电击器4个,折叠刀2把,易燃易爆压力罐个,水果刀把,打火机18万余个。全年共执行各级勤务保障任务余次。妥善处理、及时解决可疑人员自地铁出口翻越护栏、强行闯岗等突发事件56起,涌现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55次。

三、陈列展览

年,国家博物馆共举办展览41个,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巡展,其中新举办展览26个。基本陈列包括“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专题展览立足馆藏,“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中国古代书画”等正在展出。临时展览包括主题展4个、地方精品文物展2个、历史文化展7个、考古发现展4个、地域文化展3个、经典美术展6个。巡展共4个,分别在上海、四川、澳门和深圳展出。

四、藏品征管

年,国家博物馆注重藏品征集的体系化和时效性,共征集各类实物35,件(套),清点旧藏7,件(套)。其中,征集古代文物1,件(套),包括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山西省绛县西吴壁遗址出土铸铜遗物77件,山东乡忆民俗博物馆清代等时期水陆道场绘画1件;通过时代物证进国博行动,征集1,余件(套)国内抗疫斗争实物资料,包括李兰娟、陈薇、乔杰、张伯礼四位院士的签名工作服、防护服、工作证等实物资料,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杜斌、李六亿等实物资料,及时保存反映中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艰辛历程和重大成果的时代物证;通过国史文物抢救工程,征集中国代表性剧种的戏曲乐器件(套),中国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件(套);通过记忆中国行动,征集老相册老相框4,件(套);征集艺术品件(套),包括“丝绸之路手绘长卷(宋锦织造版)”作品、吴元全师徒捐赠玉雕作品、周利友捐赠抗联女兵油画等;征集中国参与国际疫情防控工作的实物资料余件(套),亚欧大陆古代国家货币1,件,19-20世纪欧洲画报件(套),张书旂艺术作品4件(套)等。

开展藏品数据采集工作,一年来共完成3,件馆藏藏品三维数字化工作及10,张藏品高清二维影像拍摄工作。开展展览全景数据及三维数据采集工作,共完成36个展览数据采集。完成历史老照片底版扫描15,张。

五、科研活动

年,国家博物馆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0项,其中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7项。完成年度馆级科研项目的结项验收工作,申请结项的68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承担的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项顺利结项。举办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个,“国博讲堂”举办讲座26次,搭建起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学术成果出版和转化利用,全年累计出版展览图录26种、出版学术著作30种、发表学术论文篇、编写藏品整理征集修复报告21项、创作艺术作品35件、专利2项、团体标准1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之《青铜器卷·西周》《青铜器卷·商》等出版工作。

六、社教传播

年,国家博物馆着眼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观众文化需求,转变讲解服务模式,积极开展线上讲解直播,推出“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古代中国”“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博物馆在移动·文创节”“国博春季招聘”八场直播讲解,获得广大线上观众的点赞和好评,收看量.3万人次。面向青少年推出“中外交流”等3个短期系列课程。出版《发明,对世界的探索》《生活,从古至今的演变》《农耕,丰衣足食的秘密》《华夏,礼仪之邦》4册百科绘本,销售万册。

年,国家博物馆创新传播工作模式,大力拓展网上展厅和在线展览,疫情期间,率先推出云端游览服务,围绕好展、好课、好文物三个重点方向,聚合60余个精品展览专题网页、50余个虚拟展厅、50多部展览相关短视频,“国博邀您云看展”话题推出40多个网上展览,阅读量突破1.6亿,讨论量1.3万。其中包括首个5G技术支撑的无实体网上展览“永远的东方红”,直播间共吸引0万观众,获得社会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znjs/10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