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88851.html
绵亘几万里,延续数千年,“丝绸之路”——这条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要道上流转的故事讲也讲不完。上周,“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联袂举办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这是迄今展现丝路文明成果的最大规模展览。件(套)各个时期、不同门类的文物实证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
何谓“殊方共享”?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殊方共享”。据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介绍,“殊方”一词源出中国汉朝班固所著《西都赋》,意为远方异域,唐朝诗人王维诗“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即本其义。“殊方共享”就是要让世界人民共享人类文明之光。
观展亮点
特邀每个国家博物馆
分头撰写说明文字
本次,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的柬埔寨、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蒙古、阿曼、波兰、韩国、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塔吉克斯坦等12个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这次展览,通过各个时期、不同门类的件(套)历史文物,实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包括人口迁徙、经贸往来、科技交流、宗教传播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的相互影响等。“为更好体现这种交流互鉴的多样性,我们特地邀请每个国家博物馆分头撰写说明文字,介绍本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以及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交流互鉴的丰硕成果。”
王春法介绍,这次展览的结构是陆海统筹。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的叶形矛头、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藏中国风格的伊朗瓷盘,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藏铜鼓、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唐三彩三足罐,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突线钮铜铎、阿曼国家博物馆藏哈德拉毛语雕刻饰板等。“这些精美文物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科技艺术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深刻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历史必然性。”
观展解码
一幅元代古画再现卢沟桥边盛景
展览中,一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元代佚名画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卢沟运筏图》,展现了元代北京卢沟桥附近的盛景。卢沟桥是华北地区最长的古代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竣工于明昌三年,全长.5米,宽7.5米。桥体全部用花岗岩建成,在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和石材之间都通过铁柱穿石和银锭锁面的方式连接,咬合牢固。卢沟桥的建造技术和石刻艺术都有很高成就,元初来华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这幅《卢沟运筏图》图画中心是一座11孔桥,桥栏板望柱顶端均雕幼狮。除桥身上拱外,其他特征都与北京现存的卢沟桥相吻合,桥下河流就是现在的永定河,当时名为卢沟。水中木筏顺流而下,岸边还有许多木材正待捆扎成筏。两岸店铺林立,桥上、路上行人、车马往来不绝。“这是一幅描绘卢沟桥周围景象的写实作品,不仅对卢沟桥的历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现存最早的北京‘写景画’。”
国博专家介绍,画中真实地描绘了元代卢沟桥一带的日常景象,尤其是木材运输的情况。从画中看,卢沟桥附近是一个重要的木材中转站。元代兴建大都,即今北京,工程中需要大量木材,同时大都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大量木柴薪炭,永定河上游成为重要的原木供应地,当地林木遂被大肆砍伐。此前的辽、金及此后的明、清莫不如此。北京周边的林木资源几乎消耗殆尽,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永定河也因而成为威胁北京地区安全的主要水患。
观展提示
展厅:国家博物馆南7展厅、南8展厅
展期:至7月14日
票价:50元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