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首个地域文化展开幕勾勒一座水乡的

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9.html
图说:青石四面佛造像塔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摄《大禹治水图卷》、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董子繁露》、青石四面佛造像塔......今天下午,“文华衡水--河北衡水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从历史脉络、文化渊源、时代愿景出发,以余件展品,52件套文物全方位勾勒了中国衡水这个依水而生、缘水而兴城市的前世今生。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文华衡水”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国博联袂展示地域文化的衡水篇章,是国博举办地域文化展的首次尝试,也是加强区域文化展示的探索尝试,更是未来方向。图说:“文华衡水”展今天国博开幕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摄除了名字里带“水”,衡水的发展史上也少不了水。王春法说,衡水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它地处黄河古道,自新石器时期始,依水而生的衡水人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物质文明的印记。展厅入口处,一尊青石四面佛造像塔十分抢眼。该造像塔塔身部分略呈长方柱体,四面开拱形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据国博介绍,这尊造像塔属北齐至隋代文物,造像塔雕刻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菩萨的服饰和盘龙柱具有典型的河北造像风格,龛眉处的飞龙造型则略带青州造像特征,展现了古代河北与毗邻的山东地区石雕艺术风格的交互影响。图说: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与《董子繁露》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摄上古时代,衡水地处古冀州、古兖州交界处,相传大禹治水首从冀起。在展览第一单元“燕赵古地·风物衡存”中,一幅长4米的清宫旧藏的《大禹治水图卷》吸引了众多观众。画卷为绢本设色,绘大禹治水故事,勾色精细,画中故事更是耐人寻味。图说:清宫藏《大禹治水图卷》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摄从古至今,衡水人才辈出,儒学大师董仲舒、经学大师孔颖达、边塞诗人高适、文学名家孙犁......他们为衡水增添了更为丰厚的人文底蕴。在“董子故里·名人辈出”单元中,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董子繁露》展露风华,据说在明代,《董子繁露》几乎人手一本,彰显董仲舒儒学当时极高的地位。图说:衡水年画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摄到了现代,衡水被冠以“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之称。在“民俗瑰宝·艺术之乡”单元中,大量的年画、法帖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亮相。据介绍,衡水现有武强年画、冀派内画、深州形意拳、衡水老白干、阎庄法帖、戳脚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侯店毛笔制作技艺、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安乐秧歌等2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非遗项目达一万余项,已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民俗文化产业集群。(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xiannet.com/lswh/14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